倍可親

古箏和古琴的現實和歷史之雜談之1 :曹正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24-9-21 22: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琴學|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這是我生平唯一的一張彈古箏的照片,還是彩色的。拍照的人是日本古箏協會主席岸邊成雄教授,照片是他給我的,當時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來北京訪問曹正教授。

 


 

這是歷史的回憶,那個時候我沒照相機,現在年過花甲的我,早就忘記了古箏指法和曲譜,也沒能力再錄視頻,因為我不喜歡彈箏。



曹正教授家裡一直懸掛著岸邊教授的書法,內容是讚美曹正教授的。橫幅,使用的是日語書寫的,那時我還完全不懂日語,我至今只記得落款是「題贈曹正教授」。照片2是他來華講課的留影。此文就是我的古箏和古琴的現實與歷史雜談的開場白吧。

 

古箏和古琴的現實和歷史之1: 曹正

 

我不是古箏界的人,我也不是古琴界的人,大家搜谷歌或者百度,可以找到對我的介紹。我們家庭是明清時期的經學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出身,我們家族從明代、清代就有很多人中了進士、舉人,所以我的職業傳統就是搞古典學術研究。

古箏也罷,古琴也罷,對我來說就是業餘愛好。雖然著名的古箏大師曹正教授和著名的古琴大師李祥霆教授都曾經先後希望我能成為他們的衣缽繼承人,但是我都讓他們失望,今天曹老師已故二十六年而李老師還活著。而梁在平老師也故去了……我讓他們每一個人都失望了。罪過!

 


 

曹正教授除了彈箏,還會彈琵琶和古琴,晚年更熱衷於吹塤和製作陶塤。

當年他在南京藝專任教期間,和夏一峰關係最好,夏是古琴名家。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因此,夏一峰會彈古箏,那時曹正教給他的。而曹正會彈古琴,則十四夏一峰和梁在平兩個人教給他的。

我這裡鞏固一個重大內幕,就是:古箏申遺多次為什麼失敗?

最核心的理由是現代中國的古箏已經不再是古董樂器,而是創新樂器,因此不具有申請資格。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前提就是必須是文化古董。而古箏的古董是13弦!可是一些專業現代箏家們為了人為地拔高現代箏的音域和表現,將它人為地改進成17弦、21弦、23弦,最多到44弦的箏!目的是模擬鋼琴,製造一個「箏是中國的鋼琴」這樣一個神話。可是這些現代箏,和古代13弦古箏無關!大家都知道古琴數千年來,只是從五弦變成七弦,並且定位幾千年保持不變!

而看看古箏,解放后從傳統的13弦一口氣變成了17弦、21弦、23弦,最多增加到44弦的箏——只為了模擬鋼琴的音域和表現,這是典型的現代樂器箏,沒有一點「古」可言!當然不具備申遺的資格。再看演奏技術,只有曹正教授保持著傳統的指法和技術,而王巽之、王昌元、李婉芬、王中山等現代箏家們,由著性地改進和放棄古典和傳統,加入借鑒琵琶指法和鋼琴指法進入箏演奏,「古」在哪裡?!所以模擬鋼琴的結果就是四不像!這是民樂的悲哀!

我現在在這裡逐漸發布一些我的回憶吧,感謝他們當年對我的無私教誨和照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2: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