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正教授論文《歷代金文經典著作影印叢刊解題》35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16-9-15 04: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商周歷史、文化與文字研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論文

35、《貞松堂集古遺文》解題

《貞松堂集古遺文》,(清)羅振玉撰。

三函十九冊。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編號:2102/25。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登錄編號:171792~171800。無魚尾。版心中部刻書名。四周單邊。上下細黑口。寬17釐米,高27.5釐米。

上海圖書館古籍部收藏此書,索書號為:線普301597-604、線普長019402、線普343949-62、線普長452402-23、線普長612126-36、線普長010538、線普585995-6008、線普378496-517、線普380061、線普301608-10、線普長019403、線普301605-07。

書名頁題字用篆文:「貞松堂集古遺文一十六卷」,落款用楷書:「長沙章鈺署」。有書牌頁:「歲在辛未壽正月」。此為八冊十六卷。又有《續編三卷》和《補遺三卷》,共兩函十一冊。其中,《續編三卷》書牌頁為:「甲戍春,蟫隱廬印行」。《補遺三卷》書牌頁為:「辛未九月」。

作者在序中言此書之由來:

擬將前人未著錄者會為一編,以補諸家所位備。……乃以一歲之力課,兒子福頤長孫繼祖助予,撫寫成貞松堂集古遺文一十六卷。

正文的前十四卷所收為三代青銅器,多有銘文,《續編三卷》和《補遺三卷》中亦多為三代器。無器形圖,有尺寸說明,有釋文,有考證文字。

首先,我們對《貞松堂集古遺文》一書進行介紹。

《貞松堂集古遺文》其內容包括:《貞松堂集古遺文》16卷,《貞松堂集古遺文續編》3卷,《貞松堂集古遺文補遺》3卷。書中不僅收錄有商周青銅器的銘文,還收錄了不少秦漢時期不少鉛、銀等器物上的文字。每條銘文均有釋文,並記載了每件青銅器的收藏歷史。卷前載有青銅器分類的總目和每類器物的細目。從1931年到1935年全部出齊。

在《貞松堂集古遺文》一書中,前12卷專收商周青銅器銘文。

羅氏又把商周青銅器分成以下23類,即鐘、句、鉦鐵、鐃、鼎、鬲、甗、彝、、簠、簋、尊、罍、壺、卣、盉、觚、觶、爵、角、盤、匜、雜器。其中,他把所謂的「雜器」又分為23類,即錡、鑒、盇、盂、善會、次廬、鬴、、盆、盦、鈕、鉤、權、匕、符、勺、小量、小器、劑、車鑾、車、車鍵、馬銜。

以此看來,他這一時期對雜器的分類還不是十分成熟。而且,「」和「簋」的區分,在這裡也沒有具體的說明。但是,此書明顯已經比《殷文存》的編輯體例有了進步。此書不光是在商周歷史和銅器的研究上貢獻卓著,還部分涉及到漢代的文物研究上,也是貢獻突出。如,在《貞松堂集古遺文》卷一五《鉛券》中所錄的七種鉛券,就是分為買地券、鎮墓券兩類。羅振玉在《蒿裡遺珍》一書中就將漢代出土的鉛券分為買地券與鎮墓券別為兩類:「以傳世諸券考之,殆有二種:一為買之於人,如建初、建寧二券是也;一為買之於鬼神,則術家假託之詞。」此說今天也是有關這一問題研究的基礎觀點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