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正教授論文《談〈易〉錄》7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16-8-31 23: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周易研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乘馬班如 
《易》中屢見「乘馬班如」一語。乘馬者,古今諸說多以為即騎馬也。然《荀子·解蔽篇》有「乘杜作馬」一語。《世本》有「相土作乘馬」一語。楊樹達先生《卜辭求義》以為「以其作乘馬之法故謂之乘杜。」是乘本非名。以如是觀之,則乘馬似非騎馬也。非動賓用語,實為名詞用語,亦或可為一證也。誠如是,則「班如」顯系乘馬之法、之貌。此說聊備一考。 

丁山之識 
丁山先生著有《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一書,是書於《易》創見極多。如以六子解六龍,以星象解卦爻辭,以神話解《大傳》,其後效仿者多人。如郭沬若、何新、趙國華等。不讀是書而劬《易》,非復其後塵,即離題萬里。丁山先生識見之高,王國維、陳寅恪二先生之後,未有過其項者。惜英才早逝,老天忌才耶! 

夢佔為大 
《漢書》所謂「眾占非一,而夢為大」者,有別於筮法也。故筮卦當不居此例。《周禮》:「季冬,聘王夢獻夢窳王,王拜而受之」一語最宜深玩者二:一曰獻夢之術,一日王拜之禮。此二者乃解以夢為尊之本。余以為獻夢者,巫術也。必以其程序儀禮致天下而行鬼神類,若焚巫虺求雨之法。王拜者禮也。非占夢之官也。向官而拜以求夢者,乃絕地天通之屬。故夢佔有神明之德而居長也。 

別本筮易 
《太玄》、《潛虛》者,古以為別本筮易也。實則不然。夫別本筮易者,卦同而辭異耳。《晉書》載:「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書數十車……其《易經》二編與《周易》上下經同;《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繇辭則異。」足證《易繇陰陽卦》乃別本筮易也。《七國考》卷十四載:「燕昭王作五位之卦是曰《燕易》。」此亦別本筮易也。故燕地乃易學之鄉,而韓子適燕,以為此地喜《詩》罕《易》,一時之變故也。遂有慷慨悲歌之說。註:韓子非韓宣子,韓非子也;乃韓嬰。 

淮南九師 
漢人劉向《別錄》:「淮南王聘善《易》者九人,從之釆獲。故其書著曰:《淮南九師言》。」又見《漢書》:「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說。」兩廂對比,可證《漢書》取法乎《別錄》。是書一書而三名,《九師說》、《淮南九師言》、《淮南九師道訓》。有清效仿者九人,故號「易堂九子。」九師談《易》之書,呂思勉先生《先秦史》以為即今《淮南子》之《原道訓》。竊以為非也。向之《別錄》亦云:「所讎中《易傳》、《淮南九師道訓》,除重複定著二十篇。」去《易傳》十篇,則九師之言為十篇。今本《原道訓》如何可比是書。故呂公有誤耳。 

印書之始 
世所傳《易》書,汗牛充棟。而始作佣者,世人罕知。由竹而帛,由帛而卷,由卷而書,以書籍之形式面世者,始自唐明宗之時。明人陸深《金台紀聞》:「唐明宗長興三年,令國子監校完九經雕印賣之。其議出於馮道。」此刻書之始也。故《易》之線裝本,亦始於唐明宗長興三年也。有功者,馮道也。 

焦氏之旨 
漢人焦廷壽之《易林》者,講象之書也。余嘗對二三子言及毋誤為占書也。明人王錡《谷山筆麈》:「其詞古奧爾雅,而指趣深博,有六經之遺。非漢以下文字。然世從以為占卜之書。」有明浮泛之陋。今世亦不乏驗證,空生謬語,害人自誤若此之甚也。焦氏有知,當於黃泉下長嘆。夫逸象者,可見先秦各家之易說。漢人以為本增生新象,已是一誤。焦氏作書,本為明象,後人解占,更為一誤。至若二三子之發喙頭、沽名譽,更在古人之下者甚矣。 

了翁解卦 
宋人魏了翁以心法解《易》,稱雄一時。如其解《坎卦》:「坎中一畫即心體,故八卦惟『習坎有孚惟心亨』,心居中心之體甚大。」了翁是論,以此心體類象趨時,可謂得其時義大矣哉。玄理而後有性理、有氣理、有心理、有理理。心理者,心體之理也。是論如明道、伊川二人,以《艮卦》解《華嚴》,獨括三味也。《宋元學案》:「兩家學術雖同出於考亭,而鶴山識力橫絕,真所謂卓犖觀群書者」,不為枉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12 18: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