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正教授論文《春秋戰國〈邗王戈〉銘考釋》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16-8-30 08: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商周歷史、文化與文字研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春秋戰國〈邗王戈〉銘考釋》 

【拓片】 


【模寫】 


【器名】《邗王戈》。 
【斷代】吳器。 
【著錄】《商周金文錄遺》569。 
【釋文】邗王[1]是埜[2],作為元用[3]。 
【注釋】 
[1]邗王,見《趙孟庎壺》銘文:「禺邗王於黃池。」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趙孟庎壺跋》:「邗王即吳王。經傳多稱吳為干。《莊子•刻意篇》雲夫有干越之劍者。』《荀子•勸學篇》云:『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干越即吳越也。邗為國邑之名,字從邑,為本字,經傳假幹為邗,省形存聲耳。」沈寶春《商周金文錄遺考釋》:「『邗』乃國名,又見禺邗王壺作形,說文六下邑部云:『邗,國也。今屬臨淮。從邑幹聲。一曰邗本屬吳。』《玉篇》:『邗,吳城名。』」 
[2]是埜,人名。郭沫若《吳王壽夢之戈》一文中提出「是埜」即「壽夢」。埜,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文野,從里省,從林。亦作埜。」今存銅器中有《是婁鼎》和《是婁簋》,或為是埜家族之器,可供參考。 
[3]元用,一般多出現在劍銘。指專用、吉祥之義。如《夫差劍》:「自作其元用。」其他兵器中也隨之使用。如《梁伯戈》:「梁伯作官行元用。」沈寶春《商周金文錄遺考釋》:「『元用』,與吳季子之子劍銘『吳季子之子逞之元用劍』,辭例正同。又見秦子戈及秦子矛銘:『秦子作造公族元用』,『元用』一詞為兵器銘慣用語,『元』當形容詞、副詞解,善也。『用』為器用之義。」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一書中主張:「『元用』這兩個字在兵器銘文裡面多見,普通的彝器作『寶用』,武器則多作『元用』。元者善之長也。是頂好的意思。『元用』大約就是說頂好的武器吧。」其實,西周時期貴族習慣在劍身上刻銘「元用」二字,表示吉祥和專用之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12 15: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