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正教授論文《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評 》

作者:kyotosizumoto  於 2016-8-15 05: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商周歷史、文化與文字研究》|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殷墟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評 

一、生平簡介 

陳夢家先生生於1911年4月 16日,筆名陳慢哉,祖籍是浙江上虞縣。是現代學術史上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文物收藏和鑒定專家、詩人。他的父親陳金鏞本是浙江上虞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 
陳夢家1927年考入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法律系。此時聞一多先生任教於此,他開始師從聞先生,學習詩歌創作。1929年開始,他在《新月》上發表詩歌,成為新月派詩人之一。1931年出版《夢家詩集》。俞大綱曾以王勃視之。1932年3月,應聞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島大學文學院任助教。並在聞一多先生的指導下,開始研究甲骨文。1934年1月,陳夢家先生考取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生,專攻古文字學。導師為容庚先生。當時容先生是燕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燕京學報》主編、北京故宮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唐蘭先生當時代替顧頡剛在燕京大學講授《尚書》和金文,因此,也屬於陳夢家先生的老師之一。1936年9月,陳夢家先生獲得碩士學位后,留在燕京大學中文系任助教,從此開始了他研究古文字學、古史學的歷程。同年出版《夢家詩存》。1937年,經聞一多介紹,任教於南遷長沙的清華大學中文系。1938年,他任教與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因為發表了有很大影響的研究甲骨、金文、上古神話和歷史的考證論文和詩集,在聞一多等著名教授的推薦下,被晉陞為副教授。(這時曾經給他上過課的唐蘭先生也還是副教授職稱。)1944年,經費正清和金岳霖二人的介紹,利用美國一個基金會的資助,他赴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古文字學。在美國講學的3年中,他利用業餘時間走訪歐美各大博物館,編寫了著名的《海外中國銅器圖錄》一書。1946年,他的名作《海外中國銅器圖錄考釋第一集》由北京圖書館和商務印書館聯合出版。1947年,他從美國回到到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1952年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學報》編委、《考古通訊》副主編等職。1956年,他的名作《殷虛卜辭綜述》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同年,他的著名論文《西周銅器斷代》連載在《考古學報》上。1957年,《考古通訊》上發表了《斥右派分子陳夢家》的大批判文章。該文聲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右派分子陳夢家,在大鳴大放期間,向黨進行了惡毒的猖狂的進攻」。其實,陳夢家先生只是發表了《慎重一點「改革」漢字》一文,因為反對簡化漢字而被劃成「右派份子」。其實他只是提出過「文字改革應該慎重」這樣一個學術觀點。同年,他的名作《尚書通論》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62年,他的名作《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顯然該書書名非陳先生所認可,書上並沒有標示作者名字,因為那時陳夢家依然是「右派」。1964年,他的《武威漢簡》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66年9月3日,飽受侮辱和折磨、批判的陳夢家先生自縊而亡。但是一直屍骨無存,致使「陳非自殺而是被打死」之說一直存在。 

2006年7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持召開「紀念陳夢家先生學術座談會」,考古所所長劉慶柱等中外學者高度民主肯定了陳夢家先生在甲骨學、銅器斷代學、漢簡學等多方面的學術成就和學術地位。2012年4月28日,陳夢家之墓(衣冠塚)在浙江上虞百福陵園內落成。 

二、《殷虛卜辭綜述》的主要甲骨學觀點 

陳夢家先生在語言文字學領域的貢獻主要集中在:對甲骨文、殷周銅器銘文、漢簡和古代文獻的綜合研究這三個方面,並留下了著名的《殷虛卜辭綜述》、《西周銅器斷代》和《漢簡綴述》三部輝煌的學術經典。 
其中,《殷虛卜辭綜述》除了具有甲骨學概論、甲骨學史的雙重意義外,還重點研究了商代的宗教制度。 
該書共分兩冊二十章,共計70多萬字。第一冊十章依此為縱論、文字、文法、斷代(上·下)、年代、曆法天象、方國地理、政治區域構成。第二冊十章依此為先公舊臣、先王先妣、廟號(上·下)、親屬、百官、農業及其他、宗教、身份、總結、附錄構成。兩冊二十章,體大思精,建構了現代甲骨學的學術體系和架構,是甲骨學誕生以來第一部具有百科全書性質的研究專著。自出版之後立刻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甲骨學的權威學術經典著作。 
關於此書的由來,陳夢家先生在此書前言中陳述:「本書從1953年開始寫起,至1954年底寫完,共經二年。……我們稱此書為『綜述』者,是綜合了前人近人的各種可採取的說法,綜合地敘述甲骨刻辭中的各種內容。希望它對於研究甲骨學的和研究古代歷史社會的,可以有一些參考和檢查的用處。」(P9)而在真正著述時,他又注意到了「卜辭、文獻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相互結合」和「卜辭本身內部的聯繫」這兩點。 
在「文字」一章中,他概述了前此以往的甲骨學家們對甲骨文的諸多考釋方法,同時他還對漢字的起源及構造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針對王國維的學術貢獻總結如下:「他研究了文獻上商王都邑所在,而後考訂卜辭中商、亳、雇之所在。他搜集了文獻上關於王亥、王恆的記載,而後考訂卜辭中王亥、王恆之為商先公。他引述了金文和文獻的殷祀或衣祀,而後考訂卜辭中『衣』祀之為合祭。凡此都表示要正確的了解一個古字的意義,必須先有充分的古代社會的知識。即是說,一個古字是在什麼時代什麼社會情況下被用作為某種意義的符號的。王氏很少為詮釋文字而詮釋的,他在討論《尚書》、古地理、禮儀制度、先公先王等等的題目下,為解決諸題目的關鍵所在而詮釋文字的。」(P61)這就為古文字學的目的和考釋文字的方向提出了中肯的指導。 
在本章中,三書說是他很有影響力的一個觀點。此觀點最早誕生1937年他編寫的講稿《中國文字學》一書中。到了《殷虛卜辭綜述》,他的三書說已經非常成熟。他主張:「我們認為象形、假借、形聲並不是三種預設的造字法則,只是文字發展的三個過程。漢字從象形開始,在發展與應用的過程中變作了音符,是為假借字。再向前發展而有象形與假借之增加形符與音符的過程,是為形聲字。形聲是漢字發展的自然的結果,並不是預設的造字方法。形符與音符的后加,為了要使象形與假借字的意義更加確定與顯明。」(P79)此說可能受惠於唐蘭先生。1935年,唐蘭先生在《古文字學導論》中提出所謂的「三書說」,即象形、象義、形聲。陳夢家先生在肯定了唐蘭先生的觀點「是在孫怡讓以後第一個企圖打破舊說而以古文字學重新擬構中國文字的構造」之後,提出了自己的「三書說」,即象形、假借、形聲。 
在「文法」一章中,他提出卜辭是研究中國語法史的最早材料,從中可以發現漢語早期語法的具體情況及其發展規律。對於如何研究甲骨文的語法問題,他提出了如下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分析卜辭文法應該從語序的基本上去研究,即是注意某一詞在某一句中的環境,我們稱之為詞位研究」。(P86)這就很有針對性的指出了卜辭語法研究的關鍵。 
在「斷代」兩章中,陳夢家先生提出了賓組、子組、午組卜辭的武丁時代說。他認為:「甲骨頭斷代是以賓組卜辭的確定為起點的,而武丁卜辭的斷代是以所謂稱諸父甲、庚、辛、丁為上代的四王為基礎的。我們稱賓組為正統派的王室卜辭,因它所祭的親屬稱謂多限於即王位的父祖母妣,此在、自、午等組則擴張至未即位的諸父諸祖諸父諸子。」(P158) 
他對於甲骨的分期和斷代,提出了兩個標準:「甲,祖先的世系。乙,占卜當時的人對其祖先的稱謂。丙,占卜者的名字。由甲可知各王之間的距離,就是位次、世系以及直系、旁系。又乙可知占卜當時的王對於其祖先的距離,就是他們之間的親屬關係。丙的年代依乙而定,因為占卜者與時王是同時的。此三者乃是甲骨斷代的首先條件,我們姑且之為第一標準。……甲,字體,包括字形的構造和書法、風格等。乙,辭彙,包括常用詞、術語、合文等。丙,文例,包括行款、卜辭形式、文法等。如此排列為表,可知某一時代字體、辭彙與文例的特徵,用此特徵可以判定不具卜人的卜辭年代。我們姑名之為第二標準。」(P137)由此而來,他將甲骨分為九期: 

武丁卜辭 1 一世 早期 
庚、甲卜辭 祖庚卜辭 2 二世 
祖甲卜辭 3 

廩、康卜辭 廩辛卜辭 4 三世 
康丁卜辭 5 中期 

武、文卜辭 武乙卜辭 6 四世 
文丁卜辭 7 五世 

乙、辛卜辭 帝乙卜辭 8 六世 晚期 
帝辛卜辭 9 七世 

有關他對康丁、武乙、文丁卜辭的分期和論述,陳夢家先生又從字體、卜人、前辭形式、稱謂等六個方面比較了中期康、武、文卜辭與早期廩辛及以前卜辭的不同,他堅持「康、武、文卜辭自成一系」。他還指出《粹編》、《佚存》、《摭續》、《鄴三》、《遺珠》等「皆有一部份系康、武、文卜辭」。因此之故,在《甲骨文合集》中基本採納了他的分期,並編入三期、四期。 
尤其是他對卜人的研究。陳夢家先生主張:「我們曾將安陽出土甲骨分為九期,這是一個可能的斷代分期法,在應用上是有困難的。就卜人而言,有些王朝並不記卜人,有些王朝的卜人不容易與上下朝代的分別。……就全部九期的卜辭而言,武丁到廩辛的卜辭記卜人名的最多。廩辛以後卜人不記名,到了乙、辛又出現了少數記名的。因此用卜人斷代,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決定卜人的時代可有四個方法:(1)由同組卜人的稱謂定其時代。(2)由特殊刻辭的簽署定其時代。(3)由卜辭內所記述的人物事類定其時代。(4)由字體文例等定其時代。」(P173)以上幾個方法奠定了研究卜人的基礎。他得出結論說:「我們此文所收錄的卜人共120人,還不能說十分完備,但比較二十年前董氏《斷代例》中所錄的增加4倍,比較董氏後來在《殷代文化概論》第二章所錄的增加幾乎一倍。」(P202) 
而對於子組卜辭,他提出的判斷依據是:「1949年我初步整理、子兩組卜辭,曾據兩組卜辭本身定其為武丁卜辭。後來《乙編》出版,我們更得到這樣的現象:(1)B119和YH006兩坑是組和子組的混合,且與少數的賓組。(2)E16是組與賓組的混合,YH127是子組與賓組的混合。(3)E16和B119都有的卜辭,他是和組同時代的人。既然YH127大多數都是賓組卜辭,攙和在這坑中的子組午組和其他少數卜辭是否也屬於武丁時代的?我們認為子組組和賓組常常出於一坑,而同坑中很少武丁以後的卜辭,則子組組應該是武丁時代的,YH127坑中的午組及其他少數卜辭也屬於這一時代的。」(P158) 
因此,在「斷代」兩章基本上代表了他的甲骨學研究的基本時間結構。 
在「方國地理」一章中,陳夢家先生先對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丁山等人的甲骨地理研究進行了總結,然後他通過對甲骨文獻的分析研究,詳細勾畫出商代的地理範圍和各方國所在位置,為了解商代疆域提供了真實可信的基礎史料。他把卜辭的地名形式分為七大類。然後展開對殷代王都及其周邊地區的地理研究。為甲骨學殷商史的研究奠定了最基礎的地理範圍。 
和上述內容密切相關的就是「政治區域」一章。他提出:「卜辭常有『受某年』之語,某是地名、邦族名、諸侯名、方國名或區域名。我們若能求得這些名字的方位,也就是求到了殷代疆域的大略。因為受年與否之所以要卜,不外乎這些地方的年成與商王國是休戚相關的。因此由卜年之辭可以推求商王國勢力所及的範圍,它和諸侯的關係,以及當時主要生產的農作物是些什麼。」(P313)為此,他特別研究了卜辭中的特殊身份名稱的現象。他發現:「在卜辭中有一些特殊身份的名稱,代表著一些佔有大小不等的土地的統治者,他們對於殷王的關係以及他們對於所佔有的土地上的人們的關係,是研究殷代社會最重要的問題。」(P325)由此而來,他對甲骨史料中出現的這些特殊身份的人和殷王的關係展開了詳細的考證和研究。最後,他得出結論:「在殷邦內外及其邊線上,有許多大小邦的諸侯,我們稱其君長為『諸侯』,稱其地方為族邦。所謂邦內外也只是形式的分別,實際上不但是『侯田』就是『多方』也可以在邦境之內。而邦境的劃分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變動的。」(P332)陳夢家發現在甲骨史料中記載邦外的多方經常是殷王討伐的對象。相應的也有給殷王提供物資的「侯伯」存在。因此,這些稱謂的區別反映了他們和殷王的關係。 
  在「先公舊臣」一章中,他也是首先對羅振玉、王國維等人對商王歷代譜系的研究進行總結,然後提出了他對這一譜系的最新見解和劃分。他的獨到之處是利用祭祀制度來考察先公。他指出:「先公高祖在祭祀上有一共同之點,即多用尞祭。」(P352)所謂尞祭,《說文解字》:「尞,祭天也。」而「」字的解釋則是「燒焚燎,以祭天神。」接下來,陳夢家先生主張:「武丁卜辭祭先王、先妣亦用『』祭,所以我們以有『』祭者為享祭人鬼的祭法。所謂『尞』祭實際上常作為用牲之法,享祭人鬼亦可以以尞為用牲之法。」(P352)然後,他把祭先公分為三類:僅有尞祭的、僅有祭的、兼有尞祭和祭的。從此以後,商代的先公在祭祀制度上的區分日漸明顯起來。而他對商代先公時代的舊臣的系統研究,也是首開先河的。 
和上述內容密切相關的就是「先王先妣」一章。他在分析總結了王國維的兄終弟及制的觀點后,提出了他個人的反駁:「王氏論商繼統法,常為學者援引而認為定論者。但我們若細加考察,則無論就《殷本紀》本身或卜辭所見來說,他的基本論定是有著嚴重的缺陷的。根據《殷本紀》與卜辭一致處,以及根據卜辭的世系傳統,我們得到與王氏相反的結論。就是:(1)子繼與弟及是並用的,並無主輔之分。(2)傳兄之子與傳弟之子是並用的,並無主輔之分。(3)兄弟同禮而有長幼之別,兄弟及位以長幼為序。(4)雖無嫡庶之分而凡子及王位者其父得為直系。這才真正是商制的特點而異於周制者」。(P370)然後,他得出結論是:「此所謂直系與周代嫡長之制是有分別的,因為直系乃是王死以後在法定祭祀中的特殊地位,與嫡長制之為預立儲君者不同。就卜辭材料而言,商人有長幼之分而無嫡庶之別,所以《殷本紀》『中丁以來廢適而立諸弟子』一語是不正確的。商人本無立嫡之制,故無從廢適。商王繼統不一定立弟子,更非立弟子以代立嫡。」(P373)上述結論和王國維幾乎大相徑庭,但是卻顯示了陳夢家先生卓越的考證功夫和眼力。今天,有一些學者撰文開始質疑王國維的商周制度論,但是他們的那些質疑和新解,基本上沒有超出陳夢家先生的思考和結論。或許他們沒有通讀過此書。劉啟益先生在《略談卜辭中的『武丁諸父之稱謂』及『殷代王位繼承法』》一文中也曾評價:「夢家先生的結論是正確的。而且,作為殷人後裔的春秋宋國里猶有傳弟制的孑遣『宋世家』宋宣公十九年:『宣公病,讓其弟和日: 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之通義也。』顯然這種兄終弟及與傳子制并行的王位繼承法與自周以後的嫡長子繼承製是不盡相合的。」(P93) 
在「廟號」兩章中,陳夢家先生提出了他對於商代宗教和祭祀制度的特殊見解。他發現:「我們從周祭祀譜中,知道周祭先王先妣的順序,主要是依了及位、死亡和致祭的次序而分先後的。就先王說,及位、死亡和致祭的次序是一致的。」(P404)他舉例說:祖庚、祖甲二人皆為武術丁之子。但是,由於祖庚先於祖甲為王,所以致祭的次序也先於祖甲。而祖庚死後,祖甲繼承王位。一旦祖甲再死,則致祭的次序是先祖庚、后祖甲。他由此得出結論說:「卜辭中的廟號,既無關於生卒之日,也非追名,乃是致祭的次序。而此次序是依了世次、長幼、死亡先後、順著天干排下去的。凡未及王位的,與及位這無別。」(P405)這些結論又是和王國維截然不同,但卻是我們了解商代致祭次序和制度的不二法門。 
在「宗教」一章中,陳夢家先生利用他對甲骨文的研究,清晰描述了殷周時代宗教制度的大致面貌。特別關於「帝」的概念,他認為:「殷代的帝是上帝,和上下之『上』不同。卜辭的『天』沒有作『上天』之義的,『天』之觀念是周人提出來的。」(P581)他進而發現:「卜辭並無明顯的祭祀上帝的記錄。」殷代的帝王認為自己的祖先死後回歸「帝廷」,是「賓於帝」,亦即是上帝的客人。因此,他們只能通過祭祀祖先,通過祖先將自己的意願轉告給上帝,從而得到上帝的祐護。這也就造成了殷代祭祖儀式的繁瑣、複雜、隆重。最後,他總結說:「殷人的上帝或帝,是掌管自然天象的主宰,有一個以日月風雨為其臣工使者的帝廷。上帝之令風雨、降禍福死以天象示其恩威,而天象中風雨之調順實為農業生產的條件,所以殷人的上帝雖也保佑戰爭,而其主要的實質是農業生產的神。先公先王可以上賓於天,上帝對於時王可以降禍福、示諾否,但上帝與人王並無血緣關係。人王通過了先公先王或其他諸神而向上帝求雨祈年,或禱告戰役的勝利。」(P580) 
總之,《殷虛卜辭綜述》以詳細的考證、豐富的史料和卓越的眼力,給我們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兼有甲骨學、殷商史、中國早期宗教史、古文字學史、商代考古學等多重學術價值和意義的學術經典。 
過去,在甲骨學界一直存在著有關《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第1506片甲骨真偽問題的爭論。陳夢家先生《殷虛卜辭綜述》中所謂的「表譜刻辭」,此類中又有「干支系、祀譜和家譜」之分。這大概就是甲骨文表譜刻辭存在的歷史原因吧。主張是偽刻的學者有郭沫若、容庚、唐蘭、胡厚宣、徐中舒、陳邦懷、丁驌等先生。但是,陳夢家等先生主張是真品。近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甲骨學家認為它是真品。上述家譜刻辭歷史年代和殷商歷史年代的一致性,是我們判定第1506片甲骨文家譜刻辭和骨片皆為真品的最為重要的年代學證據。這片甲骨是1903年出土,當時對於商代歷史年代的準確認識還無從談起。而文字字形到人名所包含的歷史信息,根本不是後代所能偽造出的。 
再看刻辭的書法問題。齊文心先生主張「通篇文字刻工粗疏,字體軟弱,以中間橫排十個子字最為明顯。與甲骨文真跡所表現出的以圓熟的技巧,刻成渾厚雄勁的文字是截然不同的。」(P19)對比照片和拓本,我們發現此說並不盡然。具體到單個人名用字,只有前幾個人名字體是有些纖細,但那是因為這些字受到了筆畫、骨質等方面的因素制約而成的,其他文字則皆是」渾厚雄勁」、上下一氣貫通的,絲毫也沒有呆、滯、拙的感覺。齊先生上述之言,有些求之過甚。因為,於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家譜刻辭真偽辨》一文中很明確地指出家譜刻辭」文字姿勢遒硬調協,其行款曲伸自然,皆非作偽者所能企及。」(P139)親自觀察過這片甲骨的著名甲骨學家陳夢家、張政烺等先生的看法:「1949年春與朱德熙、馬漢鱗再三討論,確認為原刻。張政烺見告,他也早已肯定它是真確的。」(P499)上述甲骨文家譜刻辭中出現的十一代、十三位祖先,考慮到當時殷商時人的平均壽命,我們按每代20-30年計算,則這一家譜涉及到的歷史長達220年-330年。幾乎涵蓋了整個殷墟甲骨文使用的歷史年限。陳夢家先生在《殷虛卜辭綜述》一書中將這件第1506片甲骨定為殷王武丁時代所刻,可見其說不偽。 

三、《殷虛卜辭綜述》在甲骨學上的學術影響和學術地位 

早在1957年,李學勤先生曾經奉命撰寫過一篇批判陳夢家先生的著名論文——《評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發表在《考古學報》上。當時社科院領導本來是想安排胡厚宣或張政烺兩位先生撰寫的。但是卻遭到了胡、張兩先生的斷然拒絕,後來他們也因此事受到了整肅。於是,高壓之下,曾經短暫作為陳夢家先生助手的李學勤,在批判之時盡量從學術上指摘此書的過失,努力想把此文寫成一篇既符合上級領導的批判要求、又有學術研究價值的學術論文。因此,雖然有些觀點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對學術的直接干預,如該文對該書中涉及到的有關殷代社會、階級和身份之理解的評述,但是此文在學術上也還是有一些值得圈點、推敲之處。比如,該文評價「《方國地理》章對殷代地理的敘述極不精密,且多錯誤。可以看出作者根本不曾有系統地整理有關地理的卜辭。該章第三節把商、大邑商、天邑商分為三地,就是顯著的錯誤之一。」當我們考慮到李學勤先生的第一部甲骨學著作正是《殷代地理簡論》,足見他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因此此文並非如有些人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而且,對於陳夢家先生的批判也並非只是李學勤先生一人而已。根據《夏鼐日記》的記載,我們知道1957年8月9日:「陳夢家做自我檢討,然後由王世民、石興邦、王仲殊同志發言」——也就是當時年輕的王世民、石興邦、王仲殊三先生上台發言批判陳夢家。包括李學勤先生在內,那時他們才只是二、三十歲的熱血青年,他們沒有資格效仿胡、張兩先生,拒絕社科院領導的安排。在當時他們幾個人誰也沒有膽量逆現實政治而動,雖然今天他們已經是考古和古文字學學界的泰鬥了。(也許受此Oracle Bones:A Journey between China's Past and Present一書的影響,經常有外國學者向我了解陳夢家和李學勤兩先生之間的「過節」和「事實真相」。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在此如實寫出,也算是個答覆吧。) 
而陳夢家先生有關、自、午等組卜辭的分期和斷代,引起了學術界長期的關注和討論。幾乎所有建國以來的甲骨學者們都卷進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 
但是,時至今日,大量出土文獻和證據表明陳先生的分期和斷代是科學的、正確的。 
《小屯南地甲骨·前言》表示:「根據卜辭和陶器的對應關係判斷,小屯南地中期大致相當於康丁、武乙、文丁時代。」貝塚茂樹、島邦男、高嶋謙一、姚孝遂、許進雄、鄒衡等先生皆肯定或贊同陳夢家之說。王宇信先生在《中國甲骨學》一書中針對小屯南地T53層出土甲骨的斷代,曾經評述:「肖楠根據出土組卜甲的T53(4A)層的層位關係分析,得出了『自組卜辭的時代絕不可能是在第三期以後(即廩辛、康丁以後)和在武丁以前,而是屬於武丁時代』的結論。再進一步根據T53(4A)層之下疊壓早期灰坑H111、H112和其他現象判斷,組卜辭的具體時代『似屬武丁晚期』。這就為陳夢家據卜辭本身研究所確定的組卜辭為武丁晚期,提供了有力的地層證據。」(P191)由此可見陳夢家先生結論的可靠。 
2006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上發表的《陳夢家甲骨文分期斷代研究的重要貢獻》一文中介紹說:「新編的大型《甲骨文字典》(1989年),所引用眾多的武乙文丁卜辭,定為四期。多部著錄書(1980年後),如《東大》、《日天》、《英藏》、《合集補編》等按分期編排,武乙文丁卜辭編在四期;同時的著錄書,將歷組卜辭編在早期的很少,影響很小。」 
1964年10月,《殷虛卜辭綜述》一書在日本被翻印出版。1965年, 董作賓《甲骨學六十年》提到了陳夢家先生的學術貢獻。1978年, 嚴一萍《甲骨學》再次肯定陳夢家先生的學術成就。1981年,王宇信《建國以來甲骨文研究》有專章肯定了《殷虛卜辭綜述》。同年,《考古》發表了周永珍先生撰寫的《懷念陳夢家先生》一文。1985年,由王世民先生撰寫的《陳夢家》一文,收入《中國史學家評傳》一書中。1988年,中華書局再版《殷虛卜辭綜述》。同年,裘錫圭先生在出版的《文字學概要》一書中肯定了陳夢家先生文字學「三書」說的合理性。1989年,《甲骨學通訊》發表《甲骨文科學發展時期有貢獻的幾位學者》一文,全面介紹和肯定了陳夢家先生學術成就。同年,由陳夢家先生當年助手周永珍先生撰寫的《陳夢家》一文,收入《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名家》一書中。 

最後在介紹一下最近幾年國外的陳夢家熱。 
無疑,陳夢家的學術成就得到了當代美國、日本等國際著名漢學大家們的極大肯定和大力吹捧。如,日本甲骨學家島邦男、池田末利、赤塚忠、貝塚茂樹、松丸道雄、伊藤道治……如,美國甲骨學家吉德煒、夏含夷……如,加拿大甲骨學家許進雄、高嶋謙一……在眾多文章和著作中影響最大的當屬Peter Hessler在2006年出版的暢銷書Oracle Bones:A Journey between China's Past and Present一書。該書是專門介紹陳夢家先生傳奇的生平、不幸的遭遇和傑出的學術貢獻的暢銷書。該書以甲骨文、青銅器和漢簡為核心,以陳夢家的生平經歷和線索為主題,力圖再現和古文字有關的隱秘和神奇的厚重歷史與現實社會,挖掘出了和甲骨文、古代中國、現實社會息息相關的諸多掌故和人物。部分章節在曾在大名鼎鼎的《The New Yorker》(2004 年2 月)和《國家地理》等雜誌上發表過。在西方學術界再次掀起了陳夢家熱和甲骨熱。此書出版后榮獲2006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年度最佳亞洲圖書」稱號。此書2007年被台灣久周文化出版公司譯成中文出版。 
該書作者試圖從思想史角度解釋陳夢家的遭遇和時代的互動關係:「From the beginning of my research, I had known that it was too late to discover what had really happened to Chen Mengjia. His tale had disappeared with the old political campaigns, and he was of a lost generation: the educated elite who had struggled through the last century.」 
這一努力也許值得肯定。時下的陳寅恪熱其實也是這一努力的另一個典型案例。但是,他只是記錄了一個有著留學歐美背景的傳統知識人在現代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一段特殊的心路路程和生平遭遇,更多的是為滿足於西方讀者的獵奇心理而出現的。其價值只是在宣傳甲骨文和介紹陳夢家這兩點有可取之處而已。 

四、餘論 

陳夢家先生少年以詩歌出名,天資聰明,肯下功夫,外語很好,眼界開闊。但是太有名士風度。為人輕高而傲慢,又極盡瀟灑,風流倜儻而做事張揚、喜歡議論朝政。因此,他為自己種下了不少招惹是非和災禍的種子。無兒無女的他,敢一擲千金購買北京一等地段的18間平房作為倉庫使用,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收藏明、清古舊傢具的愛好。這在當時甚至在今天也是讓人瞠目結舌之舉。在他的愛妻患精神病期間,居然他還敢長期和寡婦蔣某來往,甚至專門去給一個京劇名伶捧場——他一點也不考慮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人們對他的這些如此超脫的「名士風度」的感受和非議。一個包攬了才、名、情、貌、財、學的學術大師,引起社會上一些人的嫉妒、紅眼和打擊,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被以「革命的名義」,加以羞辱和迫害,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1: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