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或許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點開微信時突然彈出一屏幕的語音信息,這時候想必你的內心是崩潰的。這一場景的背後,隱藏了這樣一個話題,用微信發語音是情商低的表現嗎?
羅永浩曾在發布會上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用微信發語音是不禮貌且情商低的表現,當然他強調這一觀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薦訊飛語音輸入法。不過,從某些角度看,這一觀點確實值得討論。
存在即合理,微信團隊開發出語音信息,自然也符合這一普世理論。語音功能的初衷便是為了彌補中文輸入效率低的缺陷,你只需拿起手機對著它講話便能傳遞信息。從這個角度看,語音信息確實讓信息發送者方便了不少。
語音還有其獨特之處,能夠表達和加深感情。比如在親人、戀人、密友之間,語音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慰藉和溫暖。而在表達情緒時,語音比文字也更有優勢。比如表達對父母的關心,對戀人的思念,語音的溫度是文字所不具備的。語音還能彰顯個人魅力,當然前提是你的聲音要好聽,且收聽者也不是那麼反感,語音信息自然能給你加分。
不過,語音信息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語音雖然方便了信息發送者,但卻給信息接收者帶來了不少麻煩。比如一條60秒的語音,你全部聽完要60秒,這還是在能完全聽清、聽懂對方表述意思的前提下,有些人帶點地方口音或者表述不清晰,你甚至要反覆播放幾遍才能確認意思。
並且在許多公共場合也不方便收聽語音信息,比如在公司開會的時候,全場都在安靜地聽領導發言,這時候你的微信傳來了語音信息,你點不點?
另外,有些智能手機的距離感測器不是那麼靈敏,點擊語音再將手機放到耳朵上收聽,可能會出現語音外放的情況。但是語音內容又無法預判,直接外放這既干擾了別人,又暴露了隱私。
語音信息還有一大弊端就是無法直觀的顯示內容,你必須要點擊收聽才能知道信息內容。如果是在一個微信群里,大家都發語音信息,你就不知道該收聽誰的內容,有哪些重要內容又錯過了。如果是一條條點擊收聽,就需要反覆操作,令人心生不快。
另外,語音信息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難以回溯查找。如果有人給你連續發一屏幕的語音內容,當你想回溯收聽加強印象時你就懵逼了。因為語音信息緊密排列在一起,你無法弄清需要重聽的某一段信息在哪,並且無論哪一段你都得從頭開始聽。關鍵是,以後也無法通過微信搜索再找到這些信息。
但是,文字信息就不一樣了,你無論在何種場合只需幾秒便能看完一屏的內容,而且文字信息還能複製、轉發、查找,這些都是語音所不具備的。對於信息接收者來說,看文字和聽語音完全是不一樣的體驗。
文字輸入雖然緩慢,但表達效率極高。同樣一段信息,你輸入文字的時間較長,但對方理解的速度更快;而你錄入語音的時間較短,但對方的理解時間卻大幅增加。從這個角度看,你雖然方便了自己,但卻浪費了對方的時間,甚至會給對方造成困擾。而這在某種程度上說,便是一種自私、不禮貌的表現
當然,這並不是要全盤否認語音信息,只要是在合適的時機、遇到合適的人,發發語音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