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心理學教育讓學生觸摸幸福

作者:mobbn  於 2016-12-10 23: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子女教育

關鍵詞:心理學, 觸摸

幸福是什麼?如何找尋幸福?其實幸福快樂的奧秘就在你自己手中,在於你的視角、你的理解、你的心態、你的選擇,換一種視角生活,以積極戰勝消極,學會「自我幫助」,你會發現離幸福更近一步――

  泰勒?本-沙哈爾(TalBen-Shahar)博士,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講授者,他教授的「積極心理學」在哈佛課程中「受歡迎率」排名第一名,被譽為哈佛「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

  積極心理學――關注人類積極力量

  本-沙哈爾介紹說,在美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設有心理學課程。目前在美國已有兩百多所高校開設了積極心理學的相關課程,發展速度非常快,而他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多封電子郵件要求了解積極心理學的教學內容,其中不僅有美國的高校,還包括巴西、澳大利亞、韓國等國高校。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是美國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新的心理學潮流。

  「只要是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的學校,都會發現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人數很多。」而在哈佛大學更是受到學生歡迎,本-沙哈爾教授的「積極心理學」在哈佛課程中「受歡迎率」排名第一名,「領袖心理學」排名第三名,選修這兩門課程的哈佛學生超過總人數的20%。

  「我了解到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兒童和成年人焦慮和抑鬱症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本-沙哈爾介紹說,在美國,抑鬱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紀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鬱症的平均發病年齡也從60年代的29.5歲下降到今天的14.5歲。在當今社會中,對積極心理學的需求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

  「越來越多的人想解決一個悖論――財富帶給我們的好像並不是幸福――人們開始在積極心理學中尋找答案。」本-沙哈爾介紹說,「哈佛大學等多所高校對積極心理學的熱切需求,是因為人們想變得更快樂、更幸福,想更多了解自己,更多了解別人,改善我們的生活。」

  「我認為幸福才應是至高的財富,而金錢或聲望絕不是用來衡量生命的標準。」「當我開始研究積極心理學后,我的人生也發生了徹底改變。我發現原來幸福就在於能掌握的積極心理力量;原來人有無限的潛能,卻自己不知;原來每天可以體驗幸福,卻常常視而不見;原來心理的力量可以『練習』,而很多人卻習慣於無助……」

  教育者角色――老師要做好自己

  本-沙哈爾說自己教學的心態就是一個積極心理學的實踐者。「一個老師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做他自己,但做自己也是很講技巧的。」本-沙哈爾談起他很崇拜的兩位老師,一位有很強的思辨能力,另一位只要課程開始五分鐘就能調動大家情緒,甚至能使學生一直笑到課結束。「我特別崇拜這兩個人,夢想成為這樣的老師,為此我還專門去上了喜劇演員培訓班,試圖通過學習增強幽默感。」「但結果」,他聳聳肩,「我發現這根本無法奏效。」

  「我開始放棄模仿他人,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後來我想了一個方法,我想我既然不能做到幽默,就去找一些喜劇演員錄像,而這些錄像中的表達方式、觀點內容正好和課堂教學需要相吻合,我就在課上播放喜劇演員錄像,這種方式同樣能讓同學開懷大笑,課堂氣氛也非常好。」

  「所以作為一位老師,我認為教學要集中做好自己擅長的部分,用你的優勢代替你的劣勢,而做自己不是說完全忽視別人好的方面,而是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和手段來補充,『借』人之長補己之短,你的課堂依然會很吸引人。」「教授心理學的老師要打開自己的心扉,勇敢地和學生分享你的心靈經歷,你的喜怒哀樂。要多和學生分享你的心理歷程、心情故事,儘管在分享過程中可能會展現出你脆弱、困惑、不足的一面。」

  「曾經我很希望能成為一個被學生所崇拜的老師,所以努力在學生面前表現出無所不能、完美堅強的樣子。但是我很快發現這是個絕對錯誤的做法。這也使我自己很累,我每次都很緊張,怕被發現面具下真實的樣子――而這樣不僅害了我自己,也傷害了學生,也給學生樹立了一個典型,告訴學生一條永遠走不通的、錯誤的道路――成為『完人』,而打開自己后,你真實的人性會喚起你學生真實的人性。在學生面前做一個自然的自己,反而讓你更受尊重。」

  心理學教學――注重從實用性入手

  「我第一年在哈佛大學教授積極心理學時只有8個學生,其中還有兩名中途退課(笑)。而在第二年就超過300人了,第三年更是接近1000人,也使積極心理學成為哈佛聽課人數最多的課程。」

  「為什麼選課的人越來越多,我認為主要是自己在教授過程中注重了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學術層面,學生們也要考試、測驗、寫論文,和其他課程所要求的一樣;第二個層面,就是重點放在把心理學知識應用到我們的生活和實際中,怎樣運用這些知識幫助我們改善生活,提升生活質量。我發現每一個來學習的人都有把所學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強烈願望。也正是第二個層面使課堂有吸引力,受到學生歡迎。學生們感到上課之後生活得到改變,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這就是課程吸引人的最大原因。」本-沙哈爾介紹著經驗。

  針對中國大學生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本-沙哈爾給出了這樣的建議:「第一我希望學生們能夠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熱情到底在哪,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尋到自己生命的使命感;第二希望學生多用幸福來度量生活中很多東西的價值,減少期待外界所定義的成功。第三希望學生接受你自己,不要忽略你所擁有的;要擺脫『完美主義』,要『學會失敗』。」「還有一點就是必須簡化你的生活,學會簡化,而不是讓你的生活變得更複雜。不要試圖去追求過多,與其無法投入的全部做好,不如儘可能享受做每件事情的過程。」

  「有一個很常見的誤解,就是我們把目標的實現等同於幸福,認為『一旦目標實現,就會開心快樂』。其實這只是一種『幸福的假象』。很多時候,在目標實現后,你得到的幸福感可能就持續一周或一個月時間,關鍵是如何保持一種持續的幸福感,除了實現目標,包括朝目標邁進的每一刻都應該感受到幸福。目標賦予生命一種意義,一種選擇,而不是簡單的實現與否。我們應該享受到人生的每一個旅程,而不是目標實現的那一刻。」

  在談到幸福時,本-沙哈爾笑著說:「其實每個人都在完全的幸福和完全的不幸之間的中間地帶,沒有完全的『幸福』和『不幸』。幸福應該是一個不斷的、更幸福的過程。我自己比五年前更幸福,我希望以後比現在更幸福。這也是我的新書為什麼叫《HAPPIER》(含義為「更幸福」,中文版即將出版)的原因。希望大家有效運用積極心理學去面對工作和生活,你會發現離幸福更近一步。」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6 07: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