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男子與眼鏡蛇每日野餐談心,只因是女友轉世? [2016/05]
- 雷某事件,尊重、敬畏警察執法 [2016/05]
- 全民討論雷洋是否嫖娼,嚴重失焦。 [2016/05]
- 警方的執法行為:還原"查處涉嫖男子雷洋"過程 [2016/05]
- 雷洋事件,是什麼讓我們不安? [2016/05]
- 對於違法者不縱容 [2016/05]
- 讓事實說話 還原真相 [2016/05]
- 大V律師浦志強的悖論 [2016/05]
- 加拿大大火太空也看得到 濃煙籠罩北美 [2016/05]
雷洋嫖娼之死事件給學校聲譽帶來了很大影響,經不住推敲。沒有哪個學校保證從自己學校畢業的學生都道德完美,絕無違法犯罪行為,學校擔當不起。社會像一個大海一樣的大染缸,學校只能負責學生在校期間的行為盡量不逾越道德和法律的邊界,絕不敢保證他的學生出到社會仍然風塵不染,個個如堯舜。就是工廠也只對其生產的產品作有限的保質期承諾,不會無限的對工人下班之後所發生的任何不道德的事件負責。說雷洋嫖娼就影響了學校的聲譽,是道德綁架,是為一種輿論煙霧彈。這種道德論從一開始就已經嚴重地影響或者說遮蔽了問題的根本,讓大家的目光失焦。比如,從雷洋的同學、親友、學長到公眾,從一開始都認為雷洋是一個「青年才俊」,「人大碩士」,立足北京的「中產階層」,微博里只傳播「正能量」的人,這實際上是對雷洋一種比較高的道德評價,覺得像雷洋這樣道德水平比較高,的人不會幹不道德的事。因為作為一名公職人員,知法犯法就更應當承擔後果,公職人員本應是社會的榜樣,以身作則,公安正常執法。這種對人性簡單化的理解為我們追究雷洋之案死的真相埋了一個個大坑。問題是,雷洋到底有沒有嫖娼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導致雷洋之死的誘因,說不重要,是因為嫖娼雖然違法,但不犯罪,更不該死。國內的輿論在熱烈討論雷洋有沒有嫖娼,到底是雷洋家屬還是警方誰在撒謊,為什麼雷洋要去嫖娼,怎麼嫖,花了多少錢,該受什麼樣的法律制裁,我們需要證實的到底時誰隱瞞正相,而不是像現在的局面已經嚴重失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