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學年開始,所有中英文媒體都有報道:這是美國最高法院判定招生不得考慮種族因素后第一次招生。第一個公布種族分佈的似乎是麻省理工學院,現在耶魯也公布了結果:白人增加4%,亞裔減少6%,黑人不變(見下圖)

而據《紐約郵報》,麻省理工學院對比上一年,黑人從15%降為5%(Black students dropped from 15% to 5%),亞裔從40%升為47%,白人基本持平(the percentage of white students stayed roughly the same)。
本人查了一下,2021年10月,黑人占本科總數7.2%,亞裔佔33.1%(見下圖)。黑人的百分比與2010年普林斯頓大學的黑人新生比例相同,是個合理的比例。但2023年新生入學后黑人的比例增至8.7%,簡單計算可知,當年黑人新生比例至少在13%以上,據上述《紐約郵報》報道是15%。
顯然,麻省理工學院去年特別地擴大了招收黑人學生的比例,不是一般增加,而是成倍增加(7.2%到15%)。最高法院的判決是可以預測到的,麻省理工去年這樣招生目的何在?顯露平權是黑黃之爭?
事實上,1980年白人占普林斯頓本科生的80%,而三十年後,降至50%。黑人一直是7.5%。是誰搶了白人的乳酪?塔夫茨大學社會學教授娜塔莎·瓦里古看來,從大學到高中,錄取規則改變的背後,離不開亞裔美國人和白人精英群體之間的競爭和博弈。她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白人承認,我們評價學生的標準,尤其是標準化考試,存在嚴重缺陷。可是,幾十年來,像SAT這樣的考試,一直存在面向非裔學生的『錄取不平等』現象。為什麼現在才認真對待這一問題?」
其實不用社會學教授,只要不是腦殘都知道:教育資源是黃白之爭。黑人學的基本都是文科,像哈佛的「黑人歷史、婦女運動史」等專業,華人會去讀?過去的10年裡,亞裔和白人高中生的標化考試成績差距一直在擴大。2018年,亞裔學生的SAT成績平均竟比白人學生高出100分。2021年,這一差距更是擴大到了127分。當亞裔動了白人精英階層的「乳酪」,一場雞娃大戰,不可避免。瓦里古教授在她的新書《Race at the Top》中將其描述為,亞裔移民和白人正在美國優質的郊區學校里,展開一場「巔峰賽跑」。
最後說明一下,新生入學比例與在校生比例會有一定差距,因為通常在第三年會有學生轉學。麻省理工學院如果想多招黑人學生,招收名牌公立大學三年級學生更能保證質量。本文的2021年數字用的是本科生總數,因為沒有新生數據,麻省理工的相關網頁已被鎖住。但連續幾年的黑人學生比例都在7.2%左右(2020-2022平均數),所以新生的種族百分比也不會差很遠。此外,去年所謂「黑人學生佔15%」是學生報考時所填種族,MIT網頁已經標明:「百分比相加會超過100%,因為學生會填寫不止一個種族」。有點黑人血統的都會填黑人以利入學(如同牆國高考儘可能填少數民族),今年無此必要,這也是黑人百分比降低的一個原因。
附:過去4年的黑人本科生百分比分別是6.7,7.2,7.8,8.7。這是準確數字(相加不會超過100%)。「平權」官司打了不止4年,MIT一直增加錄取黑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