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穿越東周找飯轍(22)科學從這裡開始

作者:蘇誠忠  於 2022-2-10 05: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墨翟,「這個我得思考一下。」
平牟,「好吧,作為一個思考題,大家回去想一想,力、重量、速度這三者是什麼關係?」
第二天,同學們給出的答案是:力等於速度乘以重量。這個認識有點門,當年亞里士多德對力的認識就是F=MV。牛頓在這個基礎上發現的第二定律。西方人崇拜亞里士多德是有道理的,在政治上,是他第一次發現,權力是可分的;沒有這個思想,西方歷史可能比中國這種朝代輪替要都差。在物理上,他為牛頓力學奠定了基礎,在語言學上,他第一個提出了主語和謂語的概念。此外,他還發明了對於物種名稱的分類法,影響到後來林奈的生物雙名法;沒有這種分類法,達爾文主義就不可能出現。
平牟,「很好,大家終於明白了,在相同力的作用下,重量與速度成反比。有了這個認識以後,如果再想發明一種同時發射十支箭的武器,會想到什麼?」
「一張弓,同時發射的箭越多,每支箭的速度就越慢。(這裡的速度指初速度)」
平牟,「好,下面我們講量綱···。今天課後給大家留一個實驗,五個同學一組,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測量。大家根據不同重量的箭,用相同的弓來實驗,看看力是否真的等於速度與重量的乘積?看看你們通過實驗后,有什麼新的認識。」
第二天,好幾個同學來找平牟,「平先生,我們能夠用腳步測量距離,但是,沒有辦法確定時間,能給我們一些提示嗎?」
平牟,「是了,你們說得對,我忘記說這個問題了。來,咱們做一個實驗。」
於是,他用幾根長短不一的擺線給大家演示,擺的周期與擺線的長度成正比。至於,數學模型,要用到開方,目前大家還不會,等到以後講了再說。平牟告訴大家,「還有一種計時方法,是用一個容器,上面鑽一個小孔,放進水去,以兩滴水間隔的時間來計量。更簡單的方法是,計算自己的脈搏,還有人用鼻息計算。」
十天後,各個小組中,有八個得到的結果是:力不等於速度乘以重量;其他小組的結果是:力等於速度乘以重量。平牟表揚了前面的八個小組。這他感到欣喜。於是,來了一個乘勝追擊,要求大家思考為什麼力不等於重量乘以速度?看看在沒有數學工具的情況下,僅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否能夠得到正確答案?他沒有失望,第二天的作業中,他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找到了類似力等於重量乘以加速度的數學表達式。這說明,只要把問題清楚地擺出來,很多人都有可能得到牛頓的結論。所以說,得到結果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提問。這也證明了偉大的科學家或者思想家,一定是善於提問的人。遺憾的是,墨翟沒能找到正確的答案。平牟要求大家為這個新的速度命名,於是,得到了推速度、挺速度、添速度、疊速度、增速度、減速度、加速度等一系列的名稱。由此看出,這個速度在不同學生的大腦中出現了微小的差異。也許有人要問,為什麼平牟在沒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數學練習之前,就講物理計算。這其實是來自平牟本人的經歷。前文說過平牟曾經參加高考,名落孫山。仔細分析原因是他的計算不夠熟練,雖然所有的題都知道怎麼做,卻不會掌握考試時間。因為他自學的時候就是這樣,在數學尚不熟練的情況下,開始研究物理,反而有很多特別的心得。他想把這種方法用到這些學生身上。
禽滑厘,「他們說,平先生的想法與諸子百家相去甚遠,我開始不信,現在看來,他們說得真對。但是,具體的區別在哪裡,我還真是說不清楚。的確,我們過去研究的各種技術,在先生面前顯得無力、蒼白。但到底不同在什麼地方呢?」
平牟,「若說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諸子百家都是根據書上記載的內容來進行探討。因為他們認為,既然已經是古人驗證過的東西,那就一定不會有錯。但是我的想法恰恰是不在乎書上怎麼說,只關心自己用感官,也就是眼、耳、鼻、舌、觸感覺到了東西作為思考的依據。其他的一切,都是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推理、驗證后,得到的。有了這個方法就能知道書上說的是對還是錯。書僅僅是一種參考而已。這種,按照自己感官來進行的推導方法叫做科學。」
墨翟,「不錯,我也喜歡用這樣的方法認識世界,可是《道德經·第十二章》卻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色彩,使人眼花;音樂,使人失聰;美食,使人變饞;狩獵,使人發狂;奇珍,使人貪念。因此,聖人吃飽了就不再想別的,所以摒棄物慾保持純真。)」
平牟,「老聃有些孤陋寡聞了,他不明白,任何新知識都來自感官。要是吃飽了不想別的,那和所有的動物就一樣了。他是周朝王室的圖書館館長,有固定工資,不至於餓飯。他看書不少,就是不知道如何使用感官去評價這些書籍,去認識這個真實的世界。不去認識這個世界的話,早晚會被那些勇於認識世界的人所淘汰。以後,大家還要學到,人類不但需要用已經有的感官去認識世界,還能將用各種儀器,間接獲得除了自己感知以外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擴大我們的眼界。」
墨翟,「比如呢?」
平牟,「比如將一個畫面放大十倍,百倍,千倍就能察覺到引起我們生病的各種微小的生物。再比如,把一種聲音的音頻檢測出來,就能知道語音,音波的變化規律等等。」
跌鼻,「平先生的想法太奇特了,為什麼我們無法想到這些?」
平牟,「社會制度的不同,導致了思維方法的不同。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不敢思考大同社會的事情。因為,我們每天被各種物質生活所煩惱,爭權奪利,爾虞我詐佔據了我們太多的精力。所思所想都是如何躲避別人的暗算,以及如何得到君王的賞識。而我所說的那些東西在這個時代不值錢。即使偶爾成功,那功勞也被官僚集團拿去邀功,沒你什麼事情。下次你還有心情,做同樣的努力嗎。」
許犯,「這些道理我雖然明白,但到了具體的事情上,還是感覺什麼地方不一樣。」
平牟,「說得更確切點,是視角的改變。我來講一個故事,也許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李聃(老子)的師傅叫商容。他是最早提出禮樂文化的先驅,他提出,「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他聽說,宋國的民風好賭,這導致了很多惡果。因此,他希望用禮樂來勸導人民,放棄這個陋習。他來到宋國的邊境,遇到人們正在賭博。就用禮樂向他們宣講。說了幾遍,沒人聽。他很是失望,這時他在一家酒肆,聽到一位贏家高喊『願賭服輸』。果然,那個輸家聽到這四個字以後,立刻服軟了。商容心想,這是一個好辦法,如果我能賭贏,他們就會聽我的勸誡。可是,我拿什麼與他們賭呢?想了想,他掛出了牌子,『賭《禮記》上的任何章句。願者與我互提三個禮記上的問題,每贏一個問題,我賠十個刀幣,每輸一個問題,賠我一個銅線。』不久,一位老者走了過來,看了看牌子對他說,『我來試一試,你先出題。』
商容,『怎樣才能做到『止於至善』?《禮記·大學》(答案是:提高境界,大誠、大愛。)』老者聽到后,二話不說,掏出一個銅錢交給了商容。老者問,『什麼人無法止於至善?』商容答不出來,沒辦法,掏出了十個刀幣。又輪到商容了,他問,『能否請教一下,到底是什麼人?』老者從身上又摸出一個銅錢遞給了他。」
眾弟子先是愣了一下,接著笑了。
平牟等大家笑完說,「又輪到了老者,他問,『做到『止於至善』后,能兌換幾斤糜子?』」
這一次,大家沒有笑,反而是安靜了下來,陷入了思考。
平牟,「這就是不同角度的思維。我們的禮樂文化屬於宣傳文化,帶著刀,拿著槍站在你面前,用這種文化,對你強迫教育,也許有用。可是,到了一對一平等的較量時,它就一錢不值。這就是我們的文化與歐洲文化的差別。因為,我們的文化僅僅為了宣傳,不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有權的人,怎麼說都有理,沒權的人,怎麼說都沒理。但是,天地間,另有一種真實的道理,人人都必須服從它,權力再大也要向它低頭,這就是剛才說的,科學。科學不容偽,因為那是所有人都在探索的東西,如果你說了假話,那麼,幾年後,真正的答案找到了,你不就是明明白白的大騙子嗎?所有學科學的人都擔心這個,所以,正派人不敢說假話。苟且的人,不足慮,早晚會露餡。為了理解科學,我們還需要學會更多的表達方法,尤其是數學。有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說過:『宇宙是一部巨著,它記載了所有的知識與智慧,隨時可供人類閱讀。然而,唯有識得書中文字,方能理解其奧秘,而這種文字是用數學的語言寫成的。』要得到真實的知識,就需要研究計算。」
屈將子,「我有些明白,但還是想不通,第一個計算力的人是從什麼地方開始思考的?」
平牟,「問得好,見賢思齊。這個問題嘛,我這樣給你解釋。歐洲人在思考的時候,專門喜歡選擇別人沒有看到的問題進行思考。什麼叫別人沒有看到的問題?先要明白什麼是別人看到的問題。比如,街上有人要飯,船上的夥計拿獎滑水。一眼就能明白它的前因後果。那麼什麼叫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在一條直線上面均勻的點幾個點,可以代表不同的數值。比如從左向右的點分別為1,2,3,4,5···。這樣一來,用這個圖形與其他圖形相比較,就能清晰的看出兩者之間的差別。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如果你向右走了十步,他向左走了五步,那麼,從一個原點上,向右畫十個單位,就直觀地代表你走的距離和位置。同樣,從原點向左畫五個單位就能直觀地看到一切信息。」
眾弟子點頭表示同意。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7: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