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頭再來(66)突發事件

作者:蘇誠忠  於 2021-8-14 07: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數月之後,靈壽北面的合成氨廠發生了爆炸。這也是吳運一直擔心的事情。他立即將整個中山書院的師生集合起來,到爆炸后的合成氨廠參觀。在現場,他發表了有關安全生產的講話。並希望中山書院的所有學員,一定要汲取這個教訓。徹底改變在低效率下工作的思維方式。
調查事故的原因時,發現,各企業形成規模生產後,出現了企業操控市場的現象。因此,國會通過了一個反壟斷法。這個法案導致了企業間的競爭加劇。企業將這個矛盾轉嫁到工人頭上,沉重的壓力,導致工人們無法完成老闆要求的任務。勞資糾紛時有發生,雙方缺乏必要的溝通。開始是管道泄漏,沒人注意,即使是這樣,也並不見得一定造成爆炸,但是,操作工違反規程,在反應裝置附近燒烤雞肉卻使得爆炸成為必然。肇事的三名操作工當場身亡。整個裝置的百分之九十遭到損毀,大火燒了兩天才被撲滅。經過法院調查,由於肇事者已經死亡,不予追究責任。但根據賠償法,保險公司需要賠償家屬。這件事引起了中山日報上的一次大辯論。反對資本主義的人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的高速增長,親情、友情被利己主義者的金錢玷污了。這種損失,遠遠高於任何價值。此外,化工廠的垃圾和污水,為周圍的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害。根本的原因是,人們已經忘記了修齊治平的追求。就連過去的君子,也開始向著資本主義說話。即使有一些批評的聲音,但是,架不住錢能通神,巨額的利潤使得工廠主根本不理會這些批評。因此,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拋棄資本主義民主,回到過去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生活方式。持這種觀點的人中,貴族以及過去的文人較多。真正的窮人反倒支持資本主義。因為,工廠的出現,使有了賺錢的出路,再也不必對與士大夫和貴族低聲下氣。被炸死的三位操作工的家屬也是窮人,但他們還是為資本家說話,對工廠的唯一要求就是讓子女頂替父親的崗位。他們害怕,一旦資本家關閉工廠,損失最大的是所有的工人。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工人中出現了一批思想敏銳的寫手。他們認為,資本主義代表了先進的文明,也許很多過去沒有過的危險會出現。但是,我們不應該因噎廢食,日子總要過,合成氨的出現,使得我們的糧食畝產量增加了三到四倍,這就等於我們的耕種面積增加相同的倍數。糧食產量的提高,使得我們為了爭奪糧食而發生的戰爭減少,戰場上死的人,遠遠超過了一次意外爆炸死掉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辯論中,諸子百家的開創者們,都退居二線,投稿給中山日報參加這場辯論的,都是各個學派的弟子,以及一批本來名不見經傳的人。
大辯論自然不會有最後的結果,但是,通過這場辯論,人們的思想從過去的模糊,逐漸變得清晰起來。無論如何,通過辯論,人們接受了這次教訓,各個行業相繼提出了的安全條例。另外,組建工會的訴求得到了吳運的支持,此外,吳運還向國會提出了最低工資制和八小時工作制。理由是: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依靠消費拉動的,沒有廣大工人、農民參加消費,整個社會就會再次進入內卷。一旦出現內卷,所有的資本家,也將成為受害者。因此,提高工人工資,減少勞動時間長度實際上是為了拉動消費所作的努力。吳運在中山日報撰文:公平的工資,不是別人賜予的,是工人自己爭取到的。因此組織工會是工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但是,如果工會的勢力太大將導致資本家不願意繼續投資,那將造成內卷的蔓延。工會成員必須明白,資本家試製新產品是需要投資的,因此,適當的貧富差距是非常必要的。想要發展就有風險,承擔了風險的人,就好像過去指揮戰爭的將軍們一樣,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進行賭博。當然報酬不會和普通工人一樣。因此,雙方都需要換位思考。作為資本家也要明白,不義之財,拿到手也會出問題。因為,法律就不允許不義之財,今天讓你躲過了,明天就會出新法規把你套進去。所以,當你的生活已經比別人好很多的時候,佔便宜適可而止。
這次災難促進了保險業、市政工程(給排水和公路、橋樑)的發展,另外也提醒了夜間飯館,增加為夜班工人提供飲食的業務,政府資助,專業的消防部門也開始出現。消防車,還是馬拉的,上面有一個巨大木製水桶。旁邊安裝了一台人工壓水機。兩個人坐在兩邊像小朋友玩壓蹺蹺板一樣一起一落,利用這個力量將水從桶里壓出來,第三個人通過絲織的管道,將噴嘴對準火焰。
此外吳運提出,在全國開展一個教育運動,也可以說是掃盲運動;所有五歲以上的人,都可以獲得為期兩年的免費教育。這為許多沒有創業能力的書院畢業生找到了工作,也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後備力量。
不久,越國的歐冶子從中山日報得知卞和到了中山書院后,被任命為地質系的主任。在地質界呼風喚雨。他帶著女兒莫邪和女婿幹將也來投奔中山書院。吳運得知后,立刻任命歐冶子為冶金系主任。三個人突擊學會了元素周期表以後,很快就提高了鐵、銅、鋁、錫、鉛等的純度。並以不同的配比,改變它們的性能。此外,吳運任命風鬍子為冶金化學分析室主任,專門研究各種對於各種金屬材料的質量監督。他們幾個人與機械系的共同開展對水泵,內燃機,柴油機,蒸汽機,發電機和電動機的擴容和革新。有了內燃機以後,中山書院與『乘黃』馬車廠共同研發手撥汽車。紡織工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李冰和鄭國來到中山書院學習幾何、大地測量和流體力學后,去了中山國的水利部工作。上次論壇以後,李悝留在了中山國,他與西門豹在中山書院開啟的法學的研究,不久,倆人都被被首相任命為國家大法官。范蠡被任命為中山國銀行行長。吳運與他討論了鑄幣改成冷軋幣以後,他立刻就接受了這個方案。由於當時只有中山國有冷軋技術,因此,八錢重的黃金,被冷軋成硬幣后,在銀行兌換時,賣到一兩黃金的價格。由於中山國內只允許冷軋硬幣流通,其他國家的人要買中山國的貨物,必須先兌換冷軋硬幣。這就等於說,在每塊硬幣上,中山國佔了兩錢黃金的便宜。可是,那些小康國家的諸侯,花錢大手大腳,根本不在意這點黃金。當年商朝推翻夏朝的時候,就是因為商朝人用絲織品,換取大量的糧食,使得夏王朝沒有軍糧所致。整個商朝一直牢記這個教訓。而到了周朝,推行周禮以後,幾乎很少有人再相信商業能夠左右政治了。貴族們要的只要氣派,哪裡思考揮金如土會帶來什麼後果?中山國吸引他們的奢侈品中,不但有先進的馬車,手電筒,鋁質的器皿。鋁製品剛一出現的時候,價格超過了黃金,物以稀為貴,據說,當年法國也是如此,拿破崙在金銀杯盞的宴會上,使用了一件鋁製的酒杯,以示自己的高貴。這也說明了只要有發明創造,就一定能夠發財的道理。還有一件讓各國王室垂涎的商品『夜明珠』。那其實是幾種稀有元素摻和在人造樹脂后的產品。它比天然的螢石效果更好。因此,中山國的夜明珠成了搶手貨。社會上原有的各種傳說,給夜明珠蒙上了一種神秘的色彩。各國的王公貴族,如果沒有一顆這樣的寶貝,那就讓人感覺寒酸。一顆夜明珠甚至就能成為貴族之間的一份嫁妝。這樣一來,各國的黃金、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山國。時人開玩笑地說,各國出台的招賢令,不如中山的高工資。整個靈壽的東郊,形成了一片片的學者住宅府邸的區域。書院教授們以超高的價格,購買附近農民手中的土地,建造了美輪美奐的房舍。天下學者來到到這裡,不但能夠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也有名譽上的滿足,完全碾壓大梁學館和稷下學宮。整個資本主義工業化全面鋪開。
化學方面,上次論壇以後,吳運成功的說服鄒衍,徐福,盧敖(盧生),侯生,韓眾等人,放棄巫術,改為研究化學。除了鄒衍以外,其他的幾個人本來是去秦國找工作的。可是,秦王交給他們的任務是發明長生不老葯。接到任務后,幾個人傻眼了,猶豫了很久,最終聽說了中山書院的論壇,借口到中山書院參加研討會,溜出秦國。到這裡聽課後才明白,天下根本就沒有長生不老的葯。只有充分理解的人體的各部分功能后,才能將一個國家人民平均總壽命延長。因此,他們留下來有的從事化學研究,有的從事生物化學研究。還有人跟隨弄玉改良青霉素的副作用。
單說這位鄒衍,他對糧食問題更感興趣。自從氨氮工廠恢復生產以後,他就對各種農作物的施肥情況作了很長時間的跟蹤記錄。與此同時,還組織學生,按照吳運的說法,研製出幾種微生物肥料。在不同的土壤中實驗對比,成績斐然。為了推廣這些產品。他想出了一個絕招。
那年春天,他來到漁陽郡(郡址便在今天密雲的西部),那裡的農作物一般比其他地區發芽晚。當地的人認為,原因是這裡的春天來得晚。別的地方已是春天,這裡卻還是冬天,寒氣太盛,所以草木不長,百姓生活格外苦。
鄒衍說,「我這裡帶來了一種仙藥,你們把它溶解在水裡,澆到地里。我在山頂上一吹律管(排簫),春天就能提前來到。」
百姓們聽了大喜,家家把仙藥和水,噴灑在地里。那時,鄒衍剛從音樂系學到一支約翰史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他便上了郡城南邊不遠的一座小山上,用排簫反覆練習起來。一連吹了三天三夜。果然農作物提前發芽。後世傳說,在他吹律管之後,這座小山便飄來暖風,陽光明媚,冰消雪化,樹葉綠了、花兒開了。跟著整個漁陽大地變暖,農民趕緊耕地播種。這年莊稼長得特別好,五穀豐收。鄒衍又從許行的農學系找來了不少當地缺乏的品種,教給農民識別,傳授他們不同的耕作方法,錯開播種,提高土地利用率。從此,漁陽老百姓的日子漸漸好起來。鄒衍離開漁陽之後,百姓懷念他,便把他吹律管的小山定名為黍谷山;山上建了祠,叫鄒夫子祠;立了一塊碑,上寫著「鄒衍吹律舊地」。在祠前栽了兩棵銀杏樹,兩千多年後,依然枝繁葉茂。又將鄒夫子教農民識別新品種的地方,改建為一個小院,取名「別谷院」。後來那裡成了密雲一景,名為「黍谷先春」。此後,當地農民每年購買『仙藥』,用不到糧食產量一倍的價錢,換取增產三倍的收成。
唐朝時李白曾寫過一首詩《鄒衍谷》:「燕谷無暖氣,窮岩閉嚴陰。鄒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一年後,中山國第一屆天下運動會在新建的體育中心拉開序幕。
前面我們說過,吳運為了裁撤軍隊,給軍中那些喜歡角力的戰士找到一條出路,即體育運動比賽。這些人經過幾年的努力,吸引了大批加入者;那個時代,沒有科舉考試,經商的道路又在小康國家屢屢受到打擊,所以百姓當官的途徑,幾乎就是建立軍功。當從軍這條路也越來越窄以後,所有的年輕人,只能把眼光投向體育運動。賭博與廣告的收益,使主辦方賺得盆滿缽滿。他們將這些錢繼續擴大投資,吸引了各國的年輕人參加體育鍛煉。那些自認為身體出眾的男、女青年,似乎找到了一條不必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新出路。紛紛來到中山國躍躍欲試。這就拉動了餐館,交通運輸和酒店業的繁榮,這些老闆又在中山日報上做廣告,大吹特吹體育運動的好處。這些吹捧,使得小康國家那些愛慕虛榮的王公貴族,也羨慕不已,他們不但訓練自己的子弟為各種比賽進行準備,還由王室出資,遴選寒門身體健壯的人,參加訓練,準備以國家的身份參賽,為國爭光。他們稱這種由政府投資的體育政策為舉國體制,他們的口號是,舉國體制一定戰勝市場體制。這樣一來,本來是中山國國內舉行的運動會,逐漸擴大為國際間的賽事。中山國最先邀請的都是民主的大同國家。那時,原趙國的北部已經完成了民主改革,變成了大同社會國家。因此,天下運動會的創辦者是狐駘山聯盟,北趙民國,以及中山國本身,三個政體。但是,當小康國家提出自己也要舉辦小康運動會以後,中山國立刻提出接納魏國與燕國這兩小康國家。目的當然是瓦解由秦國、楚國兩個國家提出的小康國家運動會。另外,齊國不屑於參加這個組織,而吳國、越國,根本不明白運運動為何物,所以拒絕邀請。吳、越兩國認為,運動會,其實就是軍隊角力的比賽。國際間的運動會就是中山國的陰謀,他們想摸清各國的排兵布陣方法,武器裝備,以及攻防方式。如果每個國家都把這些軍事秘密曝露出來,那麼,以後還怎麼『兵不厭詐』呀?
中山國運動委員會經過數年的努力,外加議會,政府的支持,最後成功地獲得天下多數國家的支持。各國都把這次運動會看作是一次另類的外交角力場所。開幕式那天,各國的太子帶隊進入會場。中山國的國王、貴族,首相,議會長等政要,在主席台上起立,向各國太子以及他們的運動員致敬。
由於這個體育中心一半的費用是吳運贊助的,因此,主辦單位請吳運做開幕式演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5: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