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頭再來(52)權力制衡

作者:蘇誠忠  於 2021-7-24 08: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吳運,「就是選舉制,周公的政策,實際上是任人唯親,而太公的政策是任人為賢。任人為親,新思想,被等級所壓抑,註定內卷。任人為賢,新思想不斷取代舊思想,在人事上,必定出現新人代替舊人的現象。在獨裁者眼中,新人取代舊人就是弒君,但是,用選票解決問題,那就沒有必要弒君。所以說,要想回歸大同世界,天下為公,只有通過選票才有可能。經常按照人民的選票更換君主,不是壞事,那是好事。它避免了各種弒君的圖謀,保證了社會的穩定,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孔丘,「只有明君才能做到『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沒有明君,讓百姓自己管理自己,那還不亂了套,人人都為了自己著想,誰搶到就是誰的,怎能平均分配?」
吳運,「孔先生一直強調『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實,所有的學者都不反對這個結論。倒是有好多『主義』用它做為幌子經行獨裁。獨裁者歪曲了『平均』概念,任意踐踏人權,讓百姓相信,必須豢養一大批不從事生產,只管維穩的官僚,才能有效第分配平均。其實,不平均的根本原因,就是這些人的腐敗。政府組織越大,貪官污吏就越多。真正解決貪腐問題的辦法就是群眾舉報,媒體揭露。哪一次改朝換代的時候不是為了打到前代的惡行;強調讓百姓過好日子,可是,哪朝哪代最後不都成了腐敗橫行?」
孟軻,「應該提倡『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方針。」
吳運,「提倡這種方針是良好的願望,但要實施起來,就必須對君王有一個監管機制。如果君王非要『君為貴,社稷次之,民為輕。』,有什麼辦法約束君王?約束不了,一切都白搭。」
孔丘,「古代,堯舜之間的禪讓,也類似於民眾選擇。因為,堯在選擇舜以前,曾經徵求過各地人民的意見。舜立木牌於交通要道,稱為華表,供人書寫諫言,針砭時弊。」
吳運,「因為堯雖然徵求各地人民的意見,但那是他個人徵求的意見,最後做決定的時候,還是帶有個人的偏見。不是真正的民意,真正的民意是需要人民自己來表達。另外,僅僅一塊木牌是不夠用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問題越來越複雜,這就是我們辦中山日報的初衷。」
孔丘,「任何人調查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參加進去,怎麼能責備堯呢?」
吳運,「當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事的原則也不會一樣。所以,就需要更多的人來參加意見。就需要人民來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孔丘,「那豈不變得幾個黨派沒完沒了的惡鬥,更不會有安寧的日子。」
吳運,「這是因為我們在一個集團統治下生活的太久,已經不理解百姓其實都是愛好和平的。在沒有這套禮儀制度以前,各個酋長是怎麼產生的?還不是大家推選的,只不過沒有形成明確的制度而已。」
孔丘,「這種事情,不應該形成明確的制度,形成明確的制度的話,很多沒有預料到的事情,就不好處理了。比如,周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叔、蔡叔、霍叔製造流言誣陷周公陰謀篡位。如果三叔按照成文的制度,非要置周公於死地,那麼歷史上就不在有周公了。」
吳運,「反對成文法,就說明所謂的貴族,沒有執政能力,害怕別人批評的時候有依據。如果明白了法律是人民來決定的,人民也可以更改法律,那麼,周公就不可能被冤枉。他可以要求法院對他進行調查,還他以清白。給三叔定罪。就是因為沒有成文法,才會出現誰有權誰說了算的局面。」
原來,當時有幾個國家已經出現了鑄造在鼎上的成文法。比如鄭國和晉國。沒有成文法以前,法律任由貴族解釋,一切都是暗箱操作,反正是老百姓吃虧。老百姓吃了虧能怎麼辦;躺平唄。因此,沒有成文法以前,這兩個國家的生產力低下。而有了成文法以後,生產力明顯提高。但孔丘堅決反對成文法。理由是,沒有成文法以前,百姓們對於貴族有著一種敬畏之心。而有了成文法以後,百姓能自己看到法律條文了,他們就再也不尊敬權貴了。後來,陳雲堅決反對中共制定『新聞法』也是同樣的理由。「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制定了一個新聞法,我們共產黨人仔細研究它的字句,抓它的辮子,鑽它的空子。現在我們當權,我看還是不要新聞法好,免得人家鑽我們空子。沒有法,我們主動,想怎樣控制就怎樣控制。」從非成文法到成文法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與中國古代鑄刑鼎相同的年代,古羅馬的貴族被平民逼迫將法律條文刻在十二塊銅牌上,稱為十二銅法表。有了它,人類對於社會的各種推理才有了可以交流,改進的依據。類似於科學有了數學的驗證。可是,儒家為了維護一姓獨裁,以及中共為了一黨獨裁,故意模糊成文法的作用。這就等於從科學中去掉了數學。所以,中國從古至今,發展的都是無法求證的學術,最明顯的就是神話和武俠作品領先世界,理解了這一點,再回頭研究儒家和法家就知道,學術與文藝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吳運所做的,不過就是不斷的要求儒家證明自己說得每一句話。吳運感覺奇怪的是,「李約瑟難題」被人熱炒的時候,難道就沒有一個人想過,中國最大的病根就是獨裁取代了公決,親情取代了正義?
孔丘,「為了維穩,一切都值得。」
吳運,「你可以為了維穩這樣做,但是,以後這種國家挨打可不要埋怨別人。如果是人民來決定的話,會怎樣呢?就像遠古選酋長那樣,明白人一定比糊塗人多,因此,三叔的陰謀就不能得逞。此外,成王年幼,不能親政,這一段時間就等於沒有天子,怎能穩定?反過來,如果由百姓決定的話,這一段空白期就不存在,只要一天就會選出一位身體健康,成熟、穩重的天子來。而且,四年一大選,百姓也放心他,不會做的太離譜,否則就沒有他的下一任了。」
孔丘,「每四年選舉一次,那還不人心惶惶,沒有安寧?」
吳運,「如今,天下雖說是父死子繼,可是,很少有四年之內不出現政治動蕩的時候。也就是說,任何政體每四年之中,必有大事發生。這就說明,四年更改一次,很有必要。每次改變政策,都是在緩解矛盾。矛盾不能得到緩解,積累多了,只能革命。」
孔丘,「這麼說,你不相信聖王能夠管理好天下。」
吳運,「我不相信任何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能夠管理好天下。天下太大了,只有所有的人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以後,才能讓大家從各個角度,把問題看清楚。極權統治的危害就在於,所有的問題都被一種聲音掩蓋了。如果尖銳的批評完全消失,溫和的批評將會變得刺耳。如果溫和的批評也不被允許,沉默將被認為居心叵測。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許,讚揚的不夠賣力將會是一種罪行。如果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唯一存在的那個聲音就是謊言。接下來,謊言的水平提高:混雜部分真相的說謊比直接說謊更有效。這就是從大同社會走向小康,然後繼續內卷和墮落的整個過程。」
聽到了這段話,鄒忌的感觸最大,他不但自己有過深刻的體會,而且,還把自己的認識告訴了齊王,並得到齊王的支持,接受百姓的建議使得齊國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當他聽到吳運的這番話以後,認為自己所做的那些,甚至齊王所做的那些,還真是遠遠不夠的,難怪中山國變得如此強大。
孔丘,「無論辦什麼事情,最後都要有一個做決定的人,最後拍板。不能總是投票決定吧。」
吳運,「當然,有些決定,必須迅速做出。因此,選出了首相。他有一定的許可權,許可權以內,他做出的任何決策,即使做錯了,他也不必負責,這是法律的規定。」
孔丘,「我還是覺得議會制度不靠譜,比如,外敵來犯,你也要召開議會,審核君王的決定是對是錯,等你會開完了,人家已經打到會場門口了。再開會嗎?」
吳運,「遇到戰爭,首相被授予調動軍隊的權力,甚至是獨裁的權力。但畢竟更多的問題是和平時期發生的。民主制度的好處就在於互相牽制,三權分立。誰也不能走向極端。這就保證了溫和派總會有一定的勢力。因為,激進派雖然在某些情況下能夠解決問題,但是,一旦激進派佔了主導地位,事情就會變質,你看看,從桀到紂,其實都是激進派,不聽人勸,一意孤行。以後人們也能看到,導致國家滅亡的,從來都是激進派的胡作非為。或者說,民主政治中,就是因為有了溫和派,使得各種思想,主義都有表達的機會。各種言論的自由表達,形成一個巨大的阻尼器,它有效的阻止了各種激進派的過度膨脹。反過來說,言論管控是激進派的保障,因此,激進派只要有任何一點機會,一定會禁止言論自由。就我們日常交往中也能看到,激進的人總是不等別人說完話,就說個不停。」
孔丘,「照你看來,如今的各家各派,沒有一個能夠治國平天下的?」
孔丘想用這話鼓動各家,一起對吳運開火。
吳運也不怕,「正是,目前沒有一家學說能夠單獨治國平天下。只有各家都發表自己的看法,由百姓來決定哪家對他們自己有利,才有可能在短期內,暫時平天下。數年一過,世殊時異,斗轉星移,因此,重新選人就是必須的。」
孔丘,「那麼像治水這樣的大工程,十年才能完成,換了人,工程就會變成爛尾工程。或者豆腐渣工程。」
吳運,「這是兩回事,工程與政策不一樣。換了人,會出現爛尾工程,只能說明,在極權體制下,人們沒有恆心。本來就是上面撥款下面貪,只要你有權,沒人敢監督。因為財產都屬於一個集團,只有那個集團的首領一人有恆心,他一死,或者下台,爛尾工程就不可避免。民主制度很少出現這種問題,因為,在啟動工程的時候,多數人都是贊成的。錢是百姓的,每個表達意見的人都有自己的恆產,他們思考問題是為子孫後代做打算,自己花錢,自己監督。這就是說,在民主制度中,人可以變,事情不會變。所以民主制的任何工程,那怕是需要上百年的工程都會有條不紊的延續下去。因為,民主制度下的人民懂得,當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既然有充分表達的自由,為什麼事先沒有發現問題,能怪別人嗎?極權體制下則相反,因為禁止言論自由,所以,當雪崩發生的時候,只有那個設計制度的思想體系需要負責。」
孔丘退了一步,「為什麼三權分立,不會是更多的權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2: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