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頭再來(42)內卷的歷史

作者:蘇誠忠  於 2021-7-3 08: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還有些時代,當華夏的禮物不能滿足犬戎需要的時候,他們就自己來拿。這並不一定是他們背信棄義。而往往是華夏沒有能力滿足別人的物質要求,卻還要別人對自己像過去一樣的尊重。這就造成了裡子與面子失去平衡;就好像老闆沒有給工人付錢,卻要工人做得和以前一樣的好,工人自然不答應;鎬京就是這樣陷落的。
由於這一次是中山國多年來,第一次對外擴張。國會中還有很多人帶著封建主義擴張的想法看待這個勝利。吳運的雇傭兵佔領趙國北部以後,國會出現了兩派意見。一派認為,既然是中山國出錢雇傭的軍隊拿下了趙國北部,就應該將這片土地併入中山國版圖。另一派人認為,中山國的憲法規定,軍隊可以出國作戰,但是不能佔領別國土地,因為土地歸私人所有,不能以國家的名義佔領。主張吞併的那一派辯解說,吳運使用的雇傭軍不是正規軍。因而佔領趙國北部是經濟行為,不是政治行為。兩派在國會爭得面紅耳赤,最後把吳運叫去徵求意見。吳運提出了反對意見,理由是,鞭長莫及。中山國如果將北趙合併,勢必每年派出大量的管理人員,這將消耗國力。不如讓他們獨立,成立自己的政體,公民表決。因為,沒有民主制度,他們是不會富強的。而我們的憲法規定了要讓所有的人都有飯吃,如果無條件的接收了這個地區,就等於接收了一國乞丐,個個等待我們的救濟,沒完沒了,這不是自討苦吃嗎?封建統治與民主政權就是這點區別,封建統治擴大國土面積是想多割一點韭菜。但我們不想割誰的韭菜,不讓我們出錢供養已經是萬幸了。中山國沒有那麼大的力量照管另一個國家。讓他們自己建立民主政權就意味著,一切由他們自己來負擔。更何況,吞併別國,一定會引起天下諸侯的反感,這就失去了道義。而被佔領地區的人民也能以此為借口進行反抗,冤冤相報何時了?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的時候,不是因為他們侵略了別國,相反,他們還送給燕國和魯國土地。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讓其他國家的人民,盡量理解我們。別人看到我們生活的比他們好,就會模仿我們。我們允許別國,通過貿易的方式,達到我們的生活水平,只要他們願意接受民主制度。我請大家記住一件事情:能夠用錢來解決的問題,就盡量不使用武力。這就是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根本差別。因此,歡迎有更多的中山國人與新地人民通婚,以及貿易往來,化干戈為玉帛。用友好的方式解決各種矛盾。以此建立各國之間一種新的邊界模式。將來,如果我國人民認為願意與他們合併,而他們人民也投票通過相同的決議,那麼,我們自然合併成為一個國家或者聯邦。一切都是自願的,矛盾就會減少,一切都是自願的,就不會有戰爭。節省下來的財富就能提高我們的福利。」
經過一天的辯論,吳運終於說服了國會的議員們。他的主要思路是,佔領別國是一種封建主義的做法,得不償失。用軍事手段治理一個地區,必定出現內卷化。這就是封建主義必然衰敗的原因。封建主義的基本思路就是尊尊親親。而資本主義的基本思路是舉賢而尚功。由此得知,封建主義必須使用內卷的手段維持政權,而資本主義則相反,使用功利主義,打破內卷的枷鎖並獲得生存的權力。以此推動各行各業的進步。封建國家,定於一尊,一言堂,就等於剝奪別人發表意見,實行各自主張的權力,當然結果就是躺平。為了避免這個結果,資本主義就只能實行民主,要求人人參加政治活動,人人在和平相處的情況下,發展自己的想法。這個相互不傷害的基本原則,就是普世價值。而在封建獨裁國家裡,獨裁統治就是躺平的元兇。因為,任何人在躺平以前,都經過一段掙扎;嘗試過各種方法,最後發現,所有的問題都聚焦在制度上面,既然最大的問題無解,還努力什麼?內卷化有一個奇特的特性:任何科技思想,一旦被政治變成了意識形態,內卷就開始了。比如,周禮將在它出現以前的所有科技知識總結在一本書中,結果,科技變成意識形態后,整個中國的科技就死了。當年納粹,日本軍國主義,將當時最前沿的達爾文主義變成意識形態,於是,在這些國家裡,就再也沒有科技思想了。馬克思主義本身不是什麼科學,僅僅是古代『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包裝版,但共運為了玩意識形態,將它吹捧起來,此後,這些國家也失去了科技思想。到了二十一世紀,一些左派將氣候變化和新種族主義,再次撮合成意識形態,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從以上歷史得知,玩意識形態是中國的特色,因此就有了:用儒家的方法反儒,用形式主義反形式主義,用考試反對應試教育,用種族主義反對種族主義,用階級壓迫反對階級壓迫,用性別歧視反對性別歧視。不難想象,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歷經千年的不斷積累,內卷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內捲來自創造者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更確切地說,是意識形態或者某些特權干預了自由市場的運作。內卷對於無知的百姓特別有吸引力,典型的例證就是武俠小說在中國特別流行,因為這種小說符合百姓的傳統觀念:幾位武俠追求一本秘籍,或者神秘的兵器,是一切武俠小說的主軸。發展一下就是幾個人為爭一個饅頭打的頭破血流。很少有人想一想,有了火藥以後,一切武俠都沒有意義了。小說《神鞭》反映過這種現象,可是時間一長,人們又回到原來的思維方式上了。
嚴復曾經對比東西方的思想差距,認為:中國最重三綱,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國親親,而西人尚賢;中國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國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國貴一道而同風,而西人喜黨居而州處;中國多忌諱,而西人眾譏評。其於財用也,中國重節流,而西人重開源;中國追淳樸,而西人求歡娛;其接物也,中國美謙屈,而西人務發舒;中國尚節文,西人樂簡易。其於為學也,中國誇多識,而西人尊新知。其於禍災也,中國委天數,而西人恃人力。
嚴復說的,其實就是西方當時資本主義興起后,改變了古代的傳統觀念。仔細推敲,中國古代的大多數內卷想法,西方古代也曾有過。只不過中國走得更遠,陷得更深而已。其中談到的,「中國重節流,而西人重開源」就是資本主義防止內卷的方法,可是,到了封建獨裁當道,無論你怎麼開源,最後都進了他的腰包,最後,只能躺平。而「中國誇多識,而西人尊新知。」就是內卷和躺平的原因。
國會中忙碌了一整天的吳運,晚上睡覺的時候,儇橘躺在枕頭上告訴他,「今天,弄玉終於和我聊起蕭史的事情了。」
吳運,「蕭史去了哪裡?」
儇橘,「弄玉也不知道,她和蕭史從秦國逃跑后,在大山裡生活過一段時間,可是,沒有生活來源。二人只好跑到各地賣藝為生。如今這世道,有幾個人喜歡聽吹簫呀?兩個人的日子越來越沒辦法過。弄玉還有好幾次被人輕薄。蕭史一蹶不振,乾脆跑到賭坊賭錢,輸了錢就回家發脾氣。直到有一天,弄玉實在受不了了。聽說中山國能夠吃飽飯,所以,一個人跑來中山國。」
吳運聽到這裡對儇橘說,「看看,老話說什麼來的?好男不娶虎刺梅,好女不嫁溜光錘。你看你,找了我多幸福。」
儇橘說,「你別臭美了,要不是我,你能找到她嗎?」
上次與孔丘、樊遲在中山日報上討論糧食問題后,吳運在保紙上又發表了一篇《只有資本主義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文章中系統的討論了利用土地資源的方方面面,包括水利建設,機械化耕種,土壤的改造,各種植物的生長環境等等。這篇文章引起了許行的關注,他帶領弟子,跑了幾百里地,來到中山國向吳運學習有關方面的知識。許行原本是墨翟的弟子,後來自立門戶,形成了一個農家學派。吳運告訴他,自己也是知道一些皮毛,更多的知識,還需要大家一起做各種試驗,尋找數據。而大致的精神是:使用不同種的肥料(化肥),尤其是氨氮,或者叫尿素,以及磷肥,鉀肥等,讓土壤適應農作物生長的需要。改變品種是指尋求產量大的品種,比如薯類,玉米。甚至同類的農作物也有產量不一樣的情況,以及雜交農作物等。因此,有很大的增產空間。此外,還可能考慮,乾冰降雨,小火箭驅趕冰雹等手段。滅殺蝗蟲的手段,基本上就是保護鳥類等等,這需要有大量的研究人員,不辭勞苦進行調查。吳運告訴許行,為了準確的定義各種數據,為了使用顯微鏡,為了準確掌握土地的大小,標註高程,獲得詳細數據,保證洪水季節不被淹沒,需要學會測量土地,懂得幾何。此外,還有糧食儲存,保管,運輸等問題,需要一一討論。僅憑許行的十幾名弟子是遠遠不夠的。建立農學院十分必要。在計劃經濟時代的農村,當過大隊長的吳運,聊起這方面的知識,可算是門清。
許行曾經提出過,「市賈不貳,國中無偽。」的原則,認為價格統一后,就不會出現欺詐行為。吳運告訴他,「如果價格固定,那麼糧食的質量就會下降。還是有人造假,只不過造假的方式不同而已。」(這種事情,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農村太普遍了。)
吳運說,「主張價格定死,來自一種原始的思維方式,認為價格一定,就可以努力在自己的小片地上通過努力不斷增產。其實不然,整個糧食價格如果固定下來。結果就是人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細作。」
許行,「這樣不好嗎?」
吳運,「精耕細作的資本主義解釋就是,無限投入人力,入不敷出。」
許行,「那會怎樣?」
吳運,「那樣一來,人力越來越不值錢,資本主義一切努力的目的,就是讓人力越來越值錢。人力值錢了,總體生活水平就會增加。如果人力越來越不值錢,那麼,你出了很大的力氣,卻沒錢購買別人的商品和服務。別人無法發展,最終,由於你的精力和體力無法承受,你也發展不下去。這種現象就是內卷。或者說,當外部沒有發展空間的時候,只能向內部努力,按照這種思路發展,內部空間還有更內部的空間,一層層都是向內發展,循環下去,最後,鑽進牛犄角裡面就什麼都沒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6: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