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頭再來(27)征戰之禮

作者:蘇誠忠  於 2021-6-12 06: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吳運將憲法的來龍去脈原原本本地為柳展雄解釋了一遍。柳聽了后很是高興,「痛快,這話對我的胃口。以後就跟你幹了。」
吳運說,「好呀,我們這裡還就缺你這樣的人才。可有一點,你不是給我干,你是給中山國全體國民干,也包括你自己。」
上面這兩支隊伍,就是吳運的底氣。
不久,吳運的六千人,與趙王雍的人馬在封龍相遇了。趙王一看,中山國來了這麼點人,笑了,「直接投降算了,還打什麼呀?就算封龍固若金湯,怎敵我十萬大軍,每人吐口吐沫也把你們淹死。」他在城外高聲叫喊:「城上的中山守軍聽著,趕緊投降,免得我動手,否則,大軍到處,玉石俱焚。」
吳運在城樓上抱拳行禮,「大王差了,中山國與你們沒有仇恨,為什麼要進犯我國?」
吳運在城外的兩棵樹上,以及城樓的兩個角上安裝了四個大喇叭。他一說話,震得幾公里的地面,嗡嗡作響。把趙王雍嚇了一跳。但是趙王雍還是得打起精神,扯著嗓子喊,力圖與吳運的聲音扯平,「中山自古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它已離開母親懷抱太久了。」
原來,當初晉國還沒有被三家瓜分的時候,曾經幾度攻打佔過中山國。所以,趙王說中山國屬於趙國。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如果把趙國比喻成一個攤雞蛋的話,中山國就是雞蛋黃,只不過攤偏了一點,使它的一側貼到了蛋白的外緣。僅僅這麼一處與燕國接壤而已。但它的存在,使得趙國幾乎一分為二,這讓趙王對於北部地區難以行行使權力。
趙王為什麼要與吳運爭辯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原來,周朝開國的時候,便把一切事物用「周禮」安排下來。其中,打仗叫做征戰之禮,所以有個先禮後兵之說。他們相信,軍隊的士氣最重要,因此,從出發前就要禱告上蒼,此後每經過一處山川大澤,都要禱告,以此獲得發動戰爭的法理依據。按照正規的征戰之禮,必須事先「請戰」,雙方約好地點時間才可以進行。如果不宣而戰,稱為「襲」,被當時的諸侯國引以為恥。最後,到了兩軍陣前,還要相互指責對方的無理和強調自己的正義。經過這番鋪墊后,依然無法和解,才開始交戰。兩國交戰,三軍依次決戰,己方左軍對敵方右軍;己方右軍對敵方左軍,最後中軍對中軍。戰場上鳴鼓時,敵我雙方軍隊開始進擊,前後較量三次,以三局兩勝,分出輸贏即可,所以殺傷力並不大,這種較量類似武術競技。每次雙方進擊較量時,其它各軍就只能在一旁觀看,不得幫忙。當時參戰的都是貴族,最低階層是「士」,都是有身份的人,普通百姓沒有權利參加戰爭。『國人』可以當兵,『野人』不能當兵。因為,打仗是一門藝術,有一整套的禮義,只有貴族才能學習。打仗,交戰雙方要互相有禮,有節制,不可肆意殺戮;年齡太小的不殺,年齡太老的不殺。如果俘虜了敵國的諸侯(君主),同樣還要以臣子的禮節,向受俘的諸侯稽首、奉觴和進獻玉璧,以示敬重。追擊逃跑的士兵,不得超過一百步。射箭的時候,只能射一箭,等到對方反射一箭后,才能射第二箭,否則就被認為是一種恥辱。生死事小,失節事大。原本是在這種地方體現出來的。
在戰場上,雙方軍士保持著「動之以仁義,行之以禮讓」的原則,不能使敵軍的士兵兩次受傷,不能在對方還沒有準備好陣勢時,就出兵攻擊。這種做法的確能夠限制一些殺戮,但是,架不住數百年後,各位君王逐漸利欲熏心;凡拋開了周禮行事的,都佔了便宜,而堅守周禮的,都吃了虧,甚至被人滅了國。直到孫武提出了「兵不厭詐」以後,這一套禮數開始崩塌。到了商鞅時代,走向另一個極端,按照獲得敵方的頭顱數量晉陞爵位,最後還統一天下。所以,吳運認為,在戰爭上的仁慈只能適可而止,對於恐怖分子,只好消滅。否則就會讓商鞅的理論統治天下。西方國家以法治天下,所以,代表法律的女神是蒙著眼睛的,她一手舉著一個天平,另一隻手握著一把利劍。
歷史證明,沿用周禮會導致戰爭越來越殘酷,而現代戰爭發揮了民主,開發人腦潛力的優勢,才使得戰爭規模越小。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僅僅殺死為首的幾個恐怖分子而已。並以此告誡獨裁國家,靠暴力一定吃虧,因為,暴力無法取得高端科技。所以,民主才是真正的『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吳運對趙王說,「不對,是先有的中山國,後來是晉國入侵中山。你怎麼說中山是你的?」他這樣說是因為,此刻,他感覺周禮對於各國君主還有一些約束力,也就是兩軍陣前先要用輿論攻勢壓倒對方,然後鼓舞士氣,展開交鋒。吳運並不能確定這種相互指責一定會奏效,但他還是想要試一試。
趙王雍,「不是入侵,是收復。」
吳運,「收復和入侵有什麼不同?反正是掠奪。」
趙王雍,「原先這個地方是我們晉國的,後來我們趙國繼承了這塊土地。」
吳運,「那照你這麼說,你應該把晉文公的後代找出來,把趙國歸還給他才對,為什麼跑到我們這裡來搗亂?你有什麼法理依據。而且,目前趙國的昔陽,過去是中山的地盤,荀吳欺騙我們,說是借道,然後背信棄義,佔領了我國的那片領土。」
趙王雍想都沒想吳運的話就說,「自古戰爭都是勝者為王,這就是合法性。別跟我扯別的。」
吳運,「不對,合法與非法本該來自人民的意願,由於獨裁統治綁架了民意,所以才戰爭不斷。今天,我不是代表任何君王,而是代表人民和你開戰。我們是要保衛自己的家園,而你們是用一個沒用的君王名號做借口來掠奪我們的土地。為了你的一己之私,致使生靈塗炭,趙國人民不希望這樣,中山國人民也不希望。」
趙王雍第一次聽說這種道理,他感覺新奇,也為吳運的『幼稚』感覺好笑,自古都是『禮樂征伐出自天子』,到了吳運這裡,怎麼變成了『禮樂征伐出自人民』?他高喊,「我就是代表趙國人民來收復中山,我代表趙國人民來討伐你,讓這片領土回家的。這也是中山人民的願望。」
直到此刻,趙王雍依然認為,吳運說的這些是按照周禮打仗前,雙方先要指責對方的錯誤。其實,吳運是有意跟他耍貧嘴,這是文革中學來的本事,當對方跟著耍貧嘴,邊上又有人聽,尤其是文革本來就沒有合法性,只要你能轉個彎,把當時的議題與這個合法性扯到一起,對手就輸了。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獲得周圍人的支持。就是因為有了這手活,出身不好的吳運總能一次次擺脫困境。如今的話題還是一樣,無論怎麼解釋,由於封建主義從來就沒有合法性,所有,一代一代往上推,都是按照掠奪的方式轉手,這要是扯上合法性,十天半個月也扯不完。他一看,趙王上鉤了,立刻來了情緒。
吳運說,「中山國有自己的議會,人民可以當家做主,所以中山國能夠代表人民發出自己的聲音,你是君主,是獨裁者,你什麼時候代表人民?誰給你的合法性?」
趙王雍,「就你們那群烏合之眾的議會,一天到晚,兩黨惡鬥,誰說了也不算。連個拍板的都沒有,到了戰場上,指揮官和指揮官也意見不統一,怎麼會贏?還說我沒有合法性?」
「我們中山國,甭管怎麼變,最終結果還是人民說了算。你怎麼知道在戰場上,我們內部的意見不統一?你懂什麼是民主嗎?但是,我們卻能看透你們的獨裁,說你沒有合法性,你就是沒有合法性,因為誰也沒選你當領導。」
趙王雍,「我們的合法性是我們祖先打下的江山。是周天子的冊封。」
吳運雍,「合法性只有一個,你弄出兩個來,就說明兩個都沒有合法性,兩種說法抱團取暖,狼狽為奸,相互矛盾。」
趙王雍,「等我把你打趴下,你就知道什麼叫合法性了。」
吳運,「依仗武力得到的土地就是合法的嗎?那你們和土匪有什麼區別?你問問你身後的趙國軍人,是不是誰搶的土地就屬於誰?他們要同意這種說法,以後我上他們家,把他打出去,他們家就是我的。」
趙王雍,「在我的國家,有我罩著,誰敢這樣干,我就殺了他。」
吳,「你這不是承認自己是一夥土匪嗎。你就是黑老大。不打自招。」
趙王雍,「別廢話,周天子就是合法性。」
吳,「周天子就合法嗎?周厲王不也是天子,照樣被人民趕走?桀、紂都是天子,他們合法嗎?」
趙王雍,「周厲王不是好王,他是壞王。桀、紂也是壞王。」
吳,「那你根據什麼說,現在這個王就是好王?如果他也是個壞王,你的合法依據也就沒了?」
趙王雍,「你少來,自古都槍杆子裡面出政權。今天,要是咱們倆調換位置,你就不這麼說了。」
吳運,「即使我們今天把你打敗,也不會佔領你們的土地,我們的做法是讓人民擁有真正的選舉權,一人一票選出他們的領導人。你要是認為人民擁護你,你也可以參加競選。你敢嗎?」
趙王雍一時不知道怎樣回答。吳運搶著說,「如果你沒有合法性,憑什麼要求這十幾萬人的軍隊給你賣命?打了勝仗,他們得不到什麼好處,好處都讓你們這群權貴分了。可打了敗仗,死得最多的就是無辜百姓。你問問那些韭菜,願不願意讓你這麼胡作非為?」
趙王雍,「願不願意,那是我們自己家裡的事情。那是我們主權範圍的事,你管不著。」
吳,「天下的規則必須是人權大於主權。你那套封建主義的理論必定會被歷史淘汰。趙國的百姓每個人都有自家的事,他們有他們的人權。你憑什麼剝奪他們的人權,逼他們上戰場?他們不想這樣做,你肯聽嗎?你要是不聽他們的,天下人就不會聽你的,天下人就要管你的事。」
趙王雍,「我就代表趙國人民,趙國人民就是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2: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