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討論,吳運最後提出,要求國會批給他一千兩黃金,由他抵抗來自西南方向的趙軍,這是趙軍的主力。有不少議員不放心,認為,吳運一個商人,怎麼能夠去打仗?戰爭可不是兒戲。有人就提議讓吳運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武功。吳運說,「我從來就不會武功。」
「沒有武功打什麼仗,遇到敵人,你人都沒了,讓我們找誰去?」
吳運說,雖然如此,我帶來了幾位能打的人,給大家演示我們的戰鬥力。諸位可以找來幾位熟練的弓箭手,咱們比試一下。雙方各出三位代表,在靈壽城外校場站好。吳運說,我們比試的兩個方面,一是出箭速度快,二是殺傷力大。
十個箭靶設在五十步以外的地方,三名弓箭手連發十箭,箭箭都中靶心。輪到吳運帶來的人出場。眾位議員看不到他們的弓箭,只見一人從衣帶中取出一把類似手槍的怪物,啪啪啪,一連十六搶。在場的議員一個個堵住耳朵,有的把頭埋在桌子下面。槍響過後,場上一片白茫茫,硝煙散盡,眾人定睛一看,所有的靶心被打得稀巴爛。
這種連發搶,也是赫茲試驗的結果。原來,當初,吳運給學生們講火藥槍的時候,他講過使用燧發槍可以達到多管依次射擊的效果。原理是燧發槍每次用燧石打著一根火藥管,然後切換到第二隻管,用同樣的燧石,再打一次。但它有一個缺點,兩根裝著火藥的槍管之間,如果掉出一些火藥末來,非常危險,一個火星打下去,兩根,或者數根火藥管一起被引爆。後來講到赫茲試驗的時候,墨翟突然有了想法:如果製造一種多管的火槍,每根槍管的底部是封閉的,就不會有火藥泄漏的問題,打火的時候,是在底部內裝有兩個電極,一通電就可以打出火來,將每根槍筒依次打火。這樣一來,就成了一把連發的火藥槍。這個想法的確是新穎,在現代世界,由於發明了烈性火藥,因此,只需要撞針就能夠打火,可是,在那時製造TNT還不到時機,而黑火藥又不能依靠撞針來激發。墨翟的想法,就是後來人們在炸山的時候採用的方法。
不久,墨翟真的製造出了類似左輪手槍的十六管手槍。這就是今天給議員們展示的武器。它是銅鑄的管輪。在此基礎上,後來吳運改造成使用火藥管輸入帶的機關槍,也就是,一次將上百的火藥管,橫著鏈接在一起,點著一管后,推進第二管。雖然使用的依然是黑色火藥,但是,殺傷力已經遠遠超過當時弓箭手所組成的戰鬥群。弓箭的有效射程是一百米,但火藥槍的有效射程達到五百米。
吳運記得,當時,他還對墨翟說,「好主意,你這個想法可以申請專利了。」
「什麼是專利?」
「在另外那個世界,為了鼓勵創新,就有一種法律來保護髮明人。只有發明人有權生產他發明的東西,別人不能生產。如果生產的話,等同於盜竊,將遭受巨額的罰款。如果順利的話,我們以後也要有自己的專利法。」
「那有什麼好處呢?」
「好處大了,只允許發明人生產,那麼,他賣產品的錢可不是一點半點。一下子就能成為某個國家的首富。」
「哦,是這樣。」
「對呀,就是因為能夠發大財,所以大家都拚命的搞發明創造。到什麼時候也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曾經和你講到過,另一個世界有兩種國家,一種是極權國家,他們逐漸衰落。衰落的原因就是沒有創造性。只能靠著盜竊民主國家的知識產權減緩衰亡的速度。」
墨翟,「我還是無法想象,為什麼極權國家,就一定沒有創造力?」
「因為,極權國家想要控制百姓的思想,而創新發明恰恰需要放飛百姓的思想。南轅北轍。這就是為什麼孔丘堅持『循而不作』導致魯國失去創新能力的原因。」
原來,孔丘曾經對墨翟的各種小發明提出過批評,他說,「君子應該『循而不作』。」意思是說,作人要敬畏前人的一舉一動,不能擅自更改前人的任何微小的細節,循著前人的足跡,亦步亦趨,這才是君子。只有小人才一天到晚想出幺蛾子,思考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而墨翟之所以和孔丘鬧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墨翟說,「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車,巧垂作舟,然則今之鮑函車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巧垂皆小人邪?且其所循人必或作之,然則其所循皆小人道也?」意思是,古代的羿發明了弓箭,伃發明了鎧甲,奚仲發明了馬車,巧垂髮明了船。今天,製作這些物品的人,都是正經的職業,都是靠勞動吃飯的,難道他們都是小人嗎?
循而不作是孔丘的維穩關鍵,到了毛時代,世界大勢不可阻擋。他只好一面高喊,「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武器。」另一方面,打壓高端人才,將一個個科技精英送進牛棚,提出了:「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理論。後來,吳運在一份《養豬技術手冊》上面看到了這條語錄;當時的任何書籍,封面上如果沒有毛語錄的話,就甭想發行。而在這本書的封面正中,還畫了一隻豬。吳運百思不得其解,封面設計者想表達什麼意思呢?無疑,這隻豬是最卑賤,它怎麼就成了最聰明的?不過,從此能夠看出,當時注重的僅僅是技術,不能立刻見效的理論知識不但不被重視,反而被嘲笑為迂腐。毛用這種方法打壓新思想,比孔丘更有欺騙性;因為雖然允許發明,但是這種小打小鬧的東西,不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樣是撼動不了等級制度。當年,希特勒也有類似的做法,凡是三周之內不能用於戰爭的武器,一概不予考慮。毛為了鞏固政權,雖然表面上打壓知識分子,而且大力吹捧『赤腳醫生』;也就是半脫產的醫生。但是,到了他本人卧床不起的時候,還是找留學歸國的洋大夫。吳運也參加過三個月的赤腳醫生培訓班。按照當時的說法,他有資格行醫。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吳運那一代人,學了滿腦子的各類技術,當時的人也樂於這樣做。因為,社會變化太快,你不知道明天早上「偉大領袖」又想出什麼花招來。老話說,藝重不壓身;多學一門技術就等於在風雲莫測的歲月中,多一條活路。毛的這一套只重實用技術,不顧理論研究的指導思想,雖然使中國與世界的科技前沿,越拉越遠,但是,對於春秋戰國的吳運倒是非常適用。
墨翟,「我也認為孔丘的做法才是毀掉一個國家的元兇。」
吳,「正是,孔丘推行禮樂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封建統治根本就是一套沒有合法性的統治。為了尋找合法性,他們就必須把既有的東西說成是合法的。什麼是既有的呢,就是大家的習慣,稱為『禮』。已經存在的音樂,稱為『樂』。把這兩樣東西吹捧上天,說成是不能更改的天意,那麼,與此相伴的貴族等級也就不能更改。這樣,封建統治就有理由存在了。可是國家也開始走向衰敗了。」
墨,「吳先生的做法是想反其道而行之,用創新破壞掉等級制度,使國家富強?」
吳,「是的,不過更確切地說,是用資本主義來使國家富強,使人民幸福。」
眾位議員們商議后,決定批准吳運的請求,一千兩黃金。吳運的辦法是雇傭軍,通過報紙,向各國發消息,誰能打敗趙國軍隊,中山國將供給這支軍隊一年的口糧,並給予中山國的公民身份。這個消息一出,各地流民、丐幫、武林正、邪門派、紛紛組織起來,準備拿到這批錢糧。募兵相當於一份危險的工作。戰爭結束,只要沒死的,各自拿錢回家。古代本來就有這種思想,這也符合資本主義主張按勞取酬,不勞者不得食的政策。而封建國家則相反,在多年不打仗的情況下,也保持大量的部隊,因為,封建統治本來就沒有合法性,用非法手段統治人民,相當於對人民發動戰爭,保持大量的部隊就是為了維穩用的。封建國家把維穩的稱為正規軍,被維穩的就是土匪。其實,二者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為了吃飯殺人。只不過,一個有等級,另一個沒有。因此,很多外國的土匪願意當雇傭兵,由於沒有地位,他們往往比正規軍更守信用,更不怕死。尤其是那個中山國的身份,含金量很高。有了它,一家大小生病就不用花錢了,而且孩子讀書也是免費的,養老也有保障。從這裡,人們能夠看出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的一個本質性區別。民主國家裡,政府是韭菜,人民是鐮刀。因此,美國要修牆防移民。相反,極權國家,人民是韭菜,政府是鐮刀,因此,要修防火牆。從另一個角度看,雇傭兵制度也為減少匪患起到很大的作用。通過報紙,這項工作進展的非常順利。最終,吳運花了二百兩黃金從燕國與齊國招募到一千名敢死隊員。由此開啟了雇傭兵的制度。這種制度是,在沒有戰爭時期,不設常規部隊。
但趙國來犯的是二十萬大軍,就算兵分兩路,南路至少是十萬人,何況,趙王在南路,這一路不是人數稍微多一些,就是士兵的素質較高。一千名士兵當然還不夠。吳運其實還有後手,這話要從一年多以前說起。有一天,吳運出門,在門外遇到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像貌堂堂。見到吳運,一拱手,「足下可是吳運吳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