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將剛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又告訴發婆,以後不要那麼操勞了,自己已經能賺錢了。一連幾天,吳運在大排檔開講,他講《醜小鴨》,《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朱麗葉》,《白雪公主》,《唐吉可德》等等一系列文藝復興時期,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作品。每天講完故事,都要向大家提問,爭取讓大家相互討論。聽的人,越來越多。
這一天,吳運來找老闆,「生意這幾天不錯吧。」
「不錯,不錯,您請坐。」
「坐不坐到無所謂,咱們是不是能夠結一下賬,我不能總這麼白乾吧?」
「那是,那是,不過,不是每天都有人給您打賞嗎?」
「打賞歸打賞,我在別的鋪子里說,也有賞錢。」
老闆一聽這話,趕緊遞過來兩枚刀幣。吳運沒有接,只是用眼睛看著他。看得老闆心虛,又拿出了一枚。吳運接過手中說,「謝了,明天見。」
「您慢走!」
「謝了!」
幾個月下來,吳運手中有了一些積蓄,但是他不滿足,『既然讓我再活一遍,就要活出個人樣兒來。』他發現那個時代,使用土地,根本沒人審批,荒地到處都是,政府希望百姓們開荒,因為,開荒后,不但百姓有糧食,過幾年後,還可能交稅。所謂荒地,就是沒人種植的土地。已經種植過的土地,都被各個君主歸為己有,當時土地所有權的變更,一是戰爭掠奪,二是君王賜予。根本不懂得土地還可以買賣。能夠在這些領主的土地上耕種的人,相當於現代社會中的半個公務員,很受人羨慕,他們平日種地,遇到戰爭,就幫助主人打仗。發婆住的地方就屬於荒地。在荒地上住著各式各樣的人,大多數是乞丐。因此,吳運想到了,在家的附近建一座造紙廠是致富的最佳手段。他在農村曾經做過手紙廠的廠長,基本工藝都知道。只要再提高一點質量,就能滿足各方面的需要。說干就干,不出十天,第一批紙就造成了。
有了紙他還需要當眾演示如何書寫,如何用紙包裝食物,如何用摺紙做成一個個孩子們喜愛的模型等等。至於如何擦菊的功能,就只能比劃一下了。果然,紙的銷售情況很好。幾乎天天售罄,供不應求。他不得不聘用了幾位手腳麻利的青年乞丐來幫工,不到三個月就建立了一家小型造紙廠。有了錢,他開始了更加野心勃勃的計劃。吳運發現,中山國,當時已經有人在使用鐵器,是鑄鐵;主要是農具和鐵釘,這種鐵非常的脆。他曾經在村裡當過大隊長。前任大隊長是個喜歡動腦子的人,用隊里的錢,買過不少書籍,留在隊部。其中很多書就是講鍊鋼的;因為1958年大躍進時代,農村要搞小高爐。桌子上總是那幾本書,經常翻一番,時間長了也就知道大概。後來,因為上面指示平整土地,小高爐一律要拆。吳運借這個機會,仔細研究過小高爐的運行,設計、構造以及失敗的原因。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沒用上這些知識,不想,如今有了用武之地。由於辦企業沒有任何審批手續,也沒不用任何官府打點。而稅收是商人的事情,商人賣到市場上的貨物要交百分之二的銷售稅。通關稅比這個更低,大約是百分之一。根本就沒有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因此,短短的一年時間,他開辦了煉焦、煉鐵廠,小煤窯。兩千年後,考古學家的確發現了,中山國是最早使用鐵器的國家;就是因為吳運在那裡最先辦起了煉鐵廠的原因。
發婆的家已經從過去的草屋變成了瓦房,過去空空的小窗戶,變成了木結構,大大的糊紙窗戶。吳運不讓她再出門工作,留在家裡,能做飯就成了。這一天,在市場上吳運發現一群人在圍觀。走上前一看,一位白人女孩頭上插著草標,準備賣身葬母。她的身邊還有一個更小的男孩,大約是她的弟弟。圍觀的人都用可憐的眼睛看著這家人,可是,大家都因為手頭緊,愛莫能助。吳運心想,「在這個不懂經濟的世界,活著,太難了。我可千萬別淪落到這種地步。」他走上前摸了摸那位老人的脈搏說,「你媽沒死,怎麼就賣身葬母?」
果然,他掐了一下那位老人的人中,對方的面頰抽動了一下。白女孩看到就哭了。邊哭邊說,「救救我媽吧,救活她,我就是你的人。」
吳運說,「救活她容易,可你要是跟我走了,她還是活不了。」
那女孩還是哭,不知道怎樣回答。吳運說,「這樣吧,你背著你媽,一起跟我走吧。」
那個時代救人,用不著擔心對方訛詐自己的醫療費,很直白,救人就是救人。
吳運問那女孩,「叫什麼?」
「儇xuan橘。」
「弟弟呢?」
「儇木!」
「我在扶柳沒見過你們,是外地人吧。」
「從燕國來。」
「來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