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一間簡陋的房間里,被煙熏黑的草棚頂。沒有白灰的土坯牆,窗戶上沒有玻璃,連窗戶紙都沒有。就好像當年下鄉時住的那種房子,不,更慘,那種房子還有幾片碎玻璃。可這間,仔細看,草棚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天空。
「難道我又回到農村老家,文革又回來了嗎?」他正在問自己。突然他聞到一股香氣,不像大米,也不像饅頭。不一會兒,一位不認識的大姐走了進來,看到吳運,便問,「你醒啦!」。吳運沒有回答,傻傻地看著對方。
老大姐端過一個陶碗遞給了他。在農村打拚了這麼多年的吳運,這才看清楚,這是小米粥。「難怪我剛才沒聞出是什麼香。」他喝了一口,感覺好了一些便問:「我這是在哪裡?」
大姐說,「你在什麼地方摔倒的,你自己還不知道?」
「我在北京摔了一跤,怎麼就跑到這裡來了?」吳運說,
「北京!沒聽說過,這裡是扶柳鎮。」
「扶柳鎮?」吳運自言自語地重複了一遍,他讀了那麼多書,看過那麼多地圖,可是怎麼也想不起來,什麼地方有一個扶柳鎮?
吃完了粥,他起身下地洗碗,突然發現自己變矮了。床那麼高,大姐也比自己高出一塊。過去對於高度的認知完全被顛覆了。他走出房間,沒有找到刷碗的盆和刷子,只看到門前一條小河,河邊上放著幾隻沒有洗的碗。這時他才明白,這家的條件也就是這樣了。走到河邊,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面孔,呀,我怎麼回到文革以前的樣子?再看看周圍,這片土地有些眼熟,就是想不起來在什麼地方見過。
他問正在忙碌的老大姐,「大姐這裡是哪兒呀?」
大姐奇怪的看他一眼,「你叫我大姐不好吧。你才多大點年紀?」
吳運想起剛才看到水中的倒影,也感覺不合適。就問,「我該怎麼稱呼您?」
「過去,人家叫我發姑,現在老了,人家叫我發婆。」
「那我也這麼叫成嗎?」
「隨你。」
「好!發婆,咱們這裡歸哪個省管?」
「什麼是省?」
「就是比這裡再大的地方。」
「再大,在大那就是咱們中山國呀。」
吳運一聽,這都是什麼,什麼時候出來一個中山國?難道我穿越了,穿越到哪裡呢?他想了想,又問,「婆,中山國的邊上,還有別的國家嗎?」
「唉,咱們中山國可是個受氣的國,東面是燕國,西面是趙國。咱們夾在中間,做君王的,天天提心弔膽。」
聽到這裡,吳運似乎有些明白了,他問,「那是不是還有個周天子管理一切?」
「是這樣的,看來你真的醒了。你叫什麼?」
「我叫吳運。」
「哦,吳運!」
吳運記得,戰國時代的七雄是,齊、楚、燕、魏、趙、韓、秦。沒有中山國,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將要滅亡的國家。
中山國是在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由鮮虞人建立的國家,因城裡有山,取名中山,經歷了戎狄、鮮虞和白狄三個發展階段。也就是說,統治集團的成員在不停的變換。從這些名稱中,能夠體會到,他們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少數民族。而從戎狄、白狄的名字也可以知道,他們多是白種人。因此,他們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異類,是華夏的心腹大患,曾經歷過邢侯搏戎,晉侯抗鮮虞,魏滅中山和趙滅中山等階段。
吳運穿越的年代正是它被魏國滅了以後,再次復興,還沒有被趙國所滅之前的時代。從發婆口中,吳運得知,她也是個可憐人,的丈夫去世,兒子打仗死了,女兒失蹤。家裡只有她一個人。每天靠打零工過活。有一天在山上拾柴,草叢中發現了自己,摸摸還有口氣,就背回了家。吳運知道,中山國遲早還會出現戰爭,要想在這裡活下去,就得做點什麼。
經過幾天的休息,吳運能夠下地了。他和發婆打過招呼后就出了門,上街看看能不能找點活兒做。的確,街道上真的就像電視劇中的古代街道,甚至有些偏僻的地方,和當初他回鄉時的樣子都很像。他想:「原來古代的窮人,即使是動亂年代,也過得比我們不差,吃的是小米粥,不是憶苦飯。而且還有餘糧照顧陌生人。比我們家,當初連飯都吃不飽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