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最初的戰爭

作者:蘇誠忠  於 2019-3-16 15: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不殺老幼》https://new.qq.com/omn/20180108/20180108A03TCK.html

大意是,在春秋以前的戰爭,目的不是為了殺戮,以及佔領對方的土地。僅僅是為了比輸贏;類似體育競賽。所以,有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斬二毛。。黃口就是未成年人,二毛指頭上即有黑髮,也有白髮的人;即中、老年人。從這裡,我們看出,中國古代的戰爭,也像古希臘的戰爭,盡量避免殺戮。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最初設想,就是阻止戰爭。既然「男兒本自重橫行。」那麼,就要給年輕人一個競技的場所。奧運會讓你得到的榮譽遠遠高於殺人場所得到的榮譽;它的榮譽是希臘世界一致稱頌的,通吃。而殺人場得到的,僅被一個城邦的稱頌,其他城邦卻痛恨。有了這個意義以後,奧運會就有了力量,吸引各個城邦的佼佼者。在它的舉辦期間,要求任何參賽城邦,不得有戰事發生。違者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相反,中國歷史發展到戰國時代,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一派人物(法家)否定了戰爭要講人性的原則。他們將戰爭的目的變成了攻城略地,獲得統治權。說得更明白就是大規模搶劫。《孫子兵法》其實並沒有什麼創新。而孫武本人所謂五戰五捷,不過是以別人沒想到的無恥手段,取代原先各國之間的約定俗成而已。因此,商鞅把它精闢地總結為,兩軍相遇,無恥者勝。」( 事無羞,利)。從《三國演義》到後來的各種武俠小說,逐漸地將各種無恥的殺人手段吹捧上天,這就使得國人越來越不相信世界上還有一種叫科學的東西。一味追求那種,以欺騙手段達到短期目的的計謀。到了今天,更有人提出以狼性取代人性,以對抗長期,一步步發展的科學。在文章后的留言中,有網友提出,在晉、楚爭霸的邲之戰中,晉軍敗北,陷入泥坑。但是,楚軍不但沒有追殺,反而告訴他們,將戰車上幾根多餘的木頭撤去就能衝出泥坑。晉軍照做后,果然,爬了出來。脫險后,這些人不但不知感恩,反而說,「你們真是逃跑有術,在這點上,我們的確不如你們。」晉人這種不知感恩的做法,正是這個國家後來分裂的原因。它應該是人類最初在意識形態上的較量。從此,我們看出,在沒有意識形態鬥爭之前,人類曾經有過和睦相處的規則。正常人還能記得:「誰的慾望誰的戰場,讓我們都背離善良。在人類尚能正常思維的時代,人們依然懂得,戰爭的勝負,並不能代表一個民族的強弱。真正強大的力量不在於肌肉,而是科學的創新。19世紀,出現在南非的祖魯國,也許能夠簡潔地說明了這個過程。它的第一任國王,夏卡.祖魯就出生在一個人性戰爭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戰爭武器無法得到發展。軍官的升遷依靠出身,而非軍功。打起仗來稀鬆散漫。正是夏卡.祖魯改變了這種現狀,改革了武器,改革了升遷制度,才使他打敗對手取得了統一。但最終,他的國家,還得對善於科技創新的英國殖民者,俯首稱臣。

這個思路也解釋了庚子之變(八國聯軍),為什麼一萬多人生地不熟的洋兵打敗了八萬清軍、20萬義和團,外加一道厚厚的北京城牆?再看看他們要什麼?他們不要中國一寸土地,只要求清廷開放對外市場;所謂的庚子賠款,基本上變成了教育和醫療的費用,在中山公園(社稷壇)修建一座《公理戰勝》牌坊,以此來『侮辱』中國是一個缺乏教育,沒有醫療服務,不懂公理的國家。

一個國家的強盛 是依靠對宇宙的認知來完成的。這種認知既不在哪所大學里,也不由某個黨來決定。它在百姓的心裡,它在民族的文化中。找到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民主國家花大力氣,用大價錢想要尋找的就是這件寶貝。集權國家砸重金,用一切手段想要壓制,歪曲的也是這個禍害。所以,修昔底德的說:觀察事物的淳樸態度,原是高尚性格的標誌,那時候(戰時)反而被看作是一種可笑的品質,不久就消失了...那些最沒有智慧的人表現得最有生存的能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一笑奈何 2019-3-16 21:30
樓上說的
回復 sousuo 2019-3-16 21:45
於是,落後就要挨打,強大就可打人。
回復 JEFFSON 2019-3-17 05:33
那場戰爭的起因是清政府支持義和團燒教堂殺傳教士,殺西方宗教的中國信徒。最後瘋狂程度達到了攻打外國駐華大使館。八國如果沒有出兵,其駐華大使館的人員將通通被殺。要進步就必須承認當年我國政府和很多民眾的不開化(XXXXX)。當年的賠款都用來在中國辦教育,醫院了。後來許多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幹部是這些學校培養出來的。
回復 ccacer7921 2019-3-17 10:36
揭示了宇宙真理,同時,這個真理明確了它的存在並不關照生命的存亡。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21: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