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作者:蘇誠忠  於 2018-10-6 17: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世界上所有的哲學、宗教都涉及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約束統治者。因為這是一切社會中最大的矛盾。迴避這個問題的任何學說和理論,無異於煽動短命的暴政。孔子用『禮』,基督教用上帝,佛教用輪迴來約束統治者。現代社會,直接用選票約束統治者。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想用剩餘價值來約束統治者(沒有工人,就沒有穩定的政府)。1883年他去世了,50年以後,1933年,他的理論受到了挑戰。那一年,納粹上台,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從此德國的GDP 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當它的第一個四年計劃完成時,GDP增長了102%。它把這個之前赤字和全世界失業率最高的國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經濟強國,失業率從過去的30%以上降至零。按照馬氏定律,當時的德國應該從資本主義邁向共產主義,但事實是,巨額財富催生了第三帝國。由原來的資本主義退回到封建主義。

第二個例子是委內瑞拉,1950年,它的人均GDP超過加拿大。2015年,人均GDP也在一萬五美元之上(中國人均GDP是八千美元),可不但沒有實現共產主義,反而出現了親屬參政,封建獨裁,最後甚至因為食物短缺,怪罪國民吃得太多。第三個例子是中共政權用了三十年的時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結果導致了今天的血色帝國。這三次對馬克思的打臉,用事實告訴人們,缺乏自由民主,GDP的單獨增長會使一個國家淪為封建獨裁。對統治者真正的約束是:創新能力與上層建築互為因果關係。北歐國家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點。中興通訊被人卡了脖子,也證明了,只要上層建築還是封建主義的,它就絕無創新的可能。

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即欺騙了東方國家,也忽悠了西方國家。二十年前,正是這個理論使得美國人相信,只要中國的中產階級達到一定數量,他們就能推動社會的自由與平等。如今,事實已經證明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馬克思不理解什麼是創新;以為財富的增加是工人超負荷工作的剩餘價值。事實卻是,財富的增加來自創新而非零和博弈。否則,同樣是過日子,就算甲每天比乙多干幾個小時,他的財富也不會比乙增加好幾倍。為了掩蓋自己無能,越是封建國家越喜歡奢侈的排場。納粹以及許多共產國家,都喜歡豪華而無用的建築,闊綽而沒有經濟價值的公路、鐵路、橋樑等等。所以,創新才是區分封建與民主社會之間,能力高下的真正標誌。中共無法理解創新,總以為民主國家是陰謀致富。於是,大力發展各種陰謀手段,最後是害人害己。

當今世界,人與人之間真實的較量已經不是財富的多寡,而是創新能力的強弱。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各大學出產的論文與博士數量,以及科研經費都是世界第一,但就是沒有創新能力。一個封建社會,無論花多少錢,也得不到民主社會才能得到的東西,兩者只相差一個人權。因為,前者認為新思想是對自己的挑戰,必須壓制。後者懂得新思想是對國家利益的完善。所以創新能力與上層建築互為因果關係。

對於土地的貪婪是封建國家的一大特色。用毛的話說是:寸土必爭。從此看出,為什麼俄羅斯霸佔中國588萬平方公里領土,接近16個日本,163個台灣,而中共一句話也不敢說,卻為了幾個海島爭吵不休。因為,它深知俄國也是『寸土必爭』的封建國家,不能得罪。相反,日本、南韓和台灣已經變成資本主義國家了。這種國家更注重創新能力的發展。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強,即使面積小,想要什麼,可以用看不見的經濟之手,到能力弱的大國去取,不必費力氣維持那麼多土地和人口。也可以說,弱國正逐漸淪為強國的守財奴。這個事實科學有效地約束了封建統治。二戰,以及冷戰都是以創新能力,迫使封建的對手無限制地投資軍備數量,最終失敗。目前,美國對華的騷擾也是這個目的。人類的不公平來自能力的不相等。財富再多,也是留給有能力的人去取用。德國在二戰之後,丟失了領土的一半,但創新使他們很快成為世界強國。日本至今還留有美國駐軍,卻依然是發達國家。很多小國想加入美國,美國不要。而最近,許多移民國家拒絕了投資移民,卻歡迎技術移民。這說明,創新引領現代社會的一切,是財富、修行、道德與真善美的結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tantianxing 2018-10-6 23:15
創新是國家發展之本。而自由與權力約束是創新的源泉與保障。說的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8: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