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萬物皆數』的由來

作者:蘇誠忠  於 2016-9-24 17: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古希臘時代的畢達哥拉斯就認為,萬物皆數。因此,後來的人什麼都盡量用數字錶達。比方說,如今,人們喜歡用基尼係數來評價一個經濟體的貧富差距。解釋者認為,基尼係數越大,那麼創造價值的動力越大,但出現動亂的概率也越大。反之,基尼係數越小,創造價值的動力越小,出現動亂的概率也越小。基尼係數就反映出西方人喜歡用數的這個特點;認為用數字錶達事物是最科學,最有邏輯的方法。中國的古人雖然沒能發揮數字的表達功能,但是卻喜歡用講故事的方法表述同樣的內容。

《韓詩外傳、卷十》,《淮南子、齊俗訓》,《漢書、地理志下》都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昔者、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見,太公問周公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太公曰:「魯從此弱矣。」周公問太公曰:「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賞功。」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矣。」后齊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魯日以削,三十四世而亡。

「尊尊親親。」基尼係數自然就小,而「舉賢賞功。」基尼係數必定會大。(上述三本書都出自漢代,說明至少漢朝人對於經濟學的這個規律已經非常了解了。現代科技實際上是想打破這個規律。)還有所謂的幸福指數,其實,也是說的同一件事。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出,同樣一件事物,用數字和文字都可以表達。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古希臘人能夠最先提出萬物皆數的觀點,而中國人沒能提出來?我的解釋是語言學的解釋。考察一下古希臘的歷史就知道,早在古希臘之前,地中海周圍存在兩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這兩個文明當時都已經存在數千年之久,儼然成為當時不可一世的文明代表,它們使用的都是象形文字。古希臘的大學者幾乎都曾到這兩個文明留學。而希臘這個新生的文明卻使用了拼音文字。可想而知,古希臘人對於拼音文字的前途感覺渺茫。為了給自己壯膽,他們一旦發現了一種異常的表達系統,一定要大肆宣傳,以此掩蓋由那幾個拼音字母組成的文字的簡陋。這樣,提出並一再強調萬物皆數就不足為奇了。同樣的理由,不知道語法真正作用的古希臘人還在這上面大做文章。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及斯托克斯學派撰寫了大量的語法文獻,成為後世研究語法的鼻祖。據說,古希臘人在街頭巷尾熱議語法就好象四川人品三國一樣的激勵。如果沒有觸動他們精神世界的力量是不會出現這種場面的。而那個真正觸動他們的東西,就是兩大象形文字文明的歷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3: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