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精英教育之荒唐

作者:蘇誠忠  於 2016-5-15 02: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1評論

精英教育的支持者認為:沒有基礎知識的民科永遠也不會成為真正的發明者。在現代社會,要想在學術上有所貢獻,必須有堅實、過硬的學術功底。否則,只能是異想天開。

也許這話有些道理,但問題是,一個被稱作有紮實的功底,受過嚴格訓練的人,他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此人的思維被拘束在某一範圍內進行,不可能越雷池一步。學術創新和武林秘籍是兩回事,並非演練越久,記憶時間越長越能取勝。實際上是怎麼回事?我們用力學公式做解釋。在古代,亞里士多德根據擲鐵餅時,當鐵餅從手中飛出后就具有了速度,他想,那麼是不是等於說,力就是速度與質量的乘積?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更多的人去研究,於是便成為了當時的真理。當然,所有的科學家都用它來進行研究,所謂訓練有素,就等於說:更加深刻的領會力等於速度乘以質量的重要意義。可是,過了兩千年,突然有一天,一位愣小子站了出來說,不對,力不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可想而知,那些訓練有素,功底紮實的學者們會出現什麼樣的反應?有的嗤之以鼻,有的大罵是誰讓這個愣小子跑到象牙塔裡面來搗亂?還不趕緊讓他滾蛋!學校主管是幹什麼吃的?的確,當年的英國皇家科學院在院長虎克(虎克定理)先生的領導下就極力的排斥過這位愣小子。這位愣小子的名字就是牛頓。他堅持認為,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而非速度。此後,牛頓力學就在逐漸衰弱的反駁聲中主導了物理學。一百多年過去了,所有人都相信牛頓力學是絕對真理。就連文學作品基督山恩仇記也用想要推翻牛頓定律來描寫痴心妄想的人。但是,二十世紀初,又出了一個愣小子,他說,牛頓定律並非絕對真理,當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這個關係式並不成立。一聽到這話,全世界二百多名物理學教授聯名反對。但是,結果,這位愣小子說的話被證實是對的,而那二百多名教授反而是錯的。這位愣小子就是愛因斯坦。據說,愛因斯坦發表論文的時候,全世界只有七位學者理解他。我相信,這七個人考牛頓力學的時候,分數都不高,而那二百位反對者的分數都不低。

有人認為,遠古時代的叢林中生長著許多猴子。當食物短缺的時候,猴群出現矛盾,結果是強者稱霸武林,弱者被趕出森林。這些弱小的猴子不得不改變生活習慣,最後變成人類,而那些稱霸武林的猴子,依然在那裡稱霸。我要說的就是,當年,武林對猴群的精英訓練就是四肢的肌肉。但是,那些非精英卻訓練另外的方面大腦。後來,農業革命以後,中國出現了一群讀書人,他們沒有在農業勞做中繼續競爭,而是專門學習各種知識,包括戰爭知識,管理知識,結果,他們成了統治者。此後,這些人看到書本上的知識這樣有用,就按照既定方針,拚命想要掌握書本上所有的知識。他們認為,只有讀書人才能管理別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結果,這套理論,連同那些書籍被西方發達的商業資本打得落花流水。再往後,這些人也學起西方人的樣子經商,沐猴而冠,結果卻出現各種腐敗。

這樣轉了一圈下來,讀者是否想到了一個問題,什麼是精英應有的訓練方向?是肌肉還是古代典籍,是科舉考試還是商業經營?如果方向沒有定下來,那麼,根據什麼來判定一個人是否訓練有素?

隨著信息社會的出現,人們越來越發現,尋找方向的困難程度遠遠大於訓練本身的困難程度。這就是為什麼,無論教改怎樣變化,大學以後的教育永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因為,教育者本人根本不知道未來社會如何變化。比如,過去的大學裡面,電腦程序設計僅僅是一門副科。現在,它不但成為主課,而且還出現了很多為它設置的副科。更有甚者,電腦專業的學生,進校時學的課程,等到出來后,往往已經過時。

所以說,所謂的訓練有素,在當今世界根本不存在。飛速的變化根本沒給你正景八擺的訓練的時間。過去,專業選定后,可以有大把的時間學習。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教師和學生所能獲得的信息是一樣的。真正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尋找方向。有了方向才有努力的可能。而有關方向的問題是誰也教不了的;在千變萬化的人生面前,誰也不能替別人負責。這樣一來,官科就的優勢就不再了,一個項目,從申請到審批通過,可能需要三年,三年一過,物換星移,什麼都變了,可你還要做三年前的項目,因為,連工作帶經費剛剛批下來,你改主意了,怎麼成?雖然如此,有些最基礎的知識卻是人類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最基本的就是語言,作為中國人,不能背下幾十篇古文的話,那麼只能說是不夠格。另外就是數學,沒有高中的數學水平,的確是寸步難行,因為,最簡單的書籍也是作者認為你已經具有高中文化水平而撰寫的。沒有這個基本知識,當然什麼也看不懂。或者說,你需要自學高中數學后才能看得懂。除此以外,我不認為大學專業課程在家裡學和在教室學有什麼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恆心和毅力,所以,這方面的培養才是關鍵。

以上種種現象中能夠看出,當今世界根本就沒有精英。但是,並不是沒有英雄,所謂的英雄就是具有自己獨特的洞察力,在某一個特定的角度與環境中找到別人沒有發現、沒有看到和沒有重視的東西加以放大,為人類進步開創一片新天地的人。

1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十路 2016-5-15 02:53
寫得很實在。 訓練有素的本身應該包括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具有獨立思考和邏輯分析的能力,求知探索的動力,觀測求證的有效方法,創造力和想象力,合作的素質等等。所以是否有學位只是說明一方面,不是全部,但有些工作需要有客觀鑒定的方式,不能完全由主觀決定,缺乏專業訓練就可能讓有些崗位成為了無一定把握的試驗地,而社會應該有讓人發揮潛力,適合發揮潛力的各種不同要求的工作。

您寫到:」雖然如此,有些最基礎的知識卻是人類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最基本的就是語言,作為中國人,不能背下幾十篇古文的話,那麼只能說是不夠格。「  也可以說能背下幾十篇古文的也有缺乏理性交流能力,邏輯混亂的人。背誦和抄寫的能力與講明新問題的概念,定義,道理,邏輯推理的能力不完全等同。

另外,大學專業課程有些自學和在學校學習差別小一些,有些可以說差別較大,即使現在有不少的 open courseware。

您舉的牛頓例子很好。 如果牛頓只是想象合力取決於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而不用大量的實驗去驗證又怎麼可能知道它的正確性呢,怎麼可能被其他精英接受呢,如果沒有專業訓練又怎麼去進行大量實驗呢?那麼我們現在還可能是你說我說他說,得不到知識的積累和發展,衛星依然上不了天。專業訓練很多時候是培養獲取知識的方法,確實方向,興趣和應用不是都在學校能夠決定的。個人也感覺有些課程和要求是多餘的,可以自學,有些是值得改進的。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6-5-15 06:32
所謂'民科'的說法不能成立,今天的世界也少有什麼'精英教育'。倒是如何教是個問題,死記硬背的話,就不管是你要求的幾十首古文,還是可蘭經,甚至是牛頓的數學原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背好了,腦子也就廢掉了。
回復 qxw66 2016-5-15 08:08
很深刻,很獨到,很有道理。所謂精英教育,其實是在忽悠。
回復 釣魚城 2016-5-17 22:01
寫得不錯。
"英國皇家科學院在院長虎克..."
你是不是說的Robert Hooke?如果是的話,似乎沒有他當皇家學會會長的記錄。
回復 釣魚城 2016-5-17 22:10
「尋找方向的困難程度遠遠大於訓練本身的困難程度」 非常讚賞這句話。
我的理解是,尋找方向比怎麼沿著一個方向走更難。既有先後的問題,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問題。
回復 評評灌灌 2016-7-17 01:17
值得教育界大佬們細讀的文章.

關於精英教育這個口號.我真的不懂,.....

回復 蘇誠忠 2016-7-23 16:21
評評灌灌: 值得教育界大佬們細讀的文章.

關於精英教育這個口號.我真的不懂,.....

孔子當年就是講究精英教育的典範。他的致知格物,到後來就是因為大家都從課堂上研究,最後沒能變成物理學,反而成了一門勾心鬥角的學問。精英教育就是在某個方向個上被人推崇得太過分的教育,大家都朝一個方向發展,結果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所以,重大突破基本上都出自別人不關心的冷門。
這裡並不是說精英教育沒用,因為,有突破貢獻的人,必定是少數。而社會則大量的需要訓練有素的醫生、工程師、律師、教師等。這些人維持著社會不倒退,少數異想天開的人去創新,他們可能被撞得頭破血流,也可能一鳴驚人。總之,他們和精英是兩種不同類型、性格的人。
回復 評評灌灌 2016-7-24 00:30
蘇誠忠: 孔子當年就是講究精英教育的典範。他的致知格物,到後來就是因為大家都從課堂上研究,最後沒能變成物理學,反而成了一門勾心鬥角的學問。精英教育就是在某個方向
很有啟發,值得思考。
回復 評評灌灌 2016-7-24 00:53
我有一個較為現實的問題,一直在思考,難於找到很理想的答案。

華人對子女教育很重視,這是好事。問題是,很多人都是把上名校(比如常春藤大學等)當作奮鬥目標,而忽視了子女的興趣及能力。

我沒有去研究統計數據,講不出多少道理。
我所知道的是我的同一屆的同學的概況,該專業可以列入中國國內的一流,。。。
然而,一輩子從事該專業的同學,(誇張一些而言)比例不到三分之一,當然,有的改了行,也是從事相近的專業科技工作的,大概地講,加起來不到一半吧。這個情況,在我那些同年齡區的老同事們他們那些同學也似乎類似。

那末,花了過多的精力進了所謂的名校,讀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專業的孩子們,在將來又能怎樣?

精英,其實是少數中的少數,所付出的代價,未必是常人願意付出的,也是常人往往不能理解的。
那麽,作為家長們,多了解些真實情況,是必要的。

不好意思,蘇先生,借您這個地方,寫些不成文章的議論,見笑。
回復 蘇誠忠 2016-7-30 17:26
評評灌灌: 我有一個較為現實的問題,一直在思考,難於找到很理想的答案。

華人對子女教育很重視,這是好事。問題是,很多人都是把上名校(比如常春藤大學等)當作奮鬥目標
不知道該怎麼努力?
看先生你的年齡大概和我同齡,我也受過文革的『洗禮』。不過,那個時候,我們家留有一些世界名著,四書五經,古文觀止,以及英文小說等等,沒被抄走,紅衛兵也不知道那是什麼。
回復 評評灌灌 2016-7-31 02:14
蘇誠忠: 不知道該怎麼努力?
看先生你的年齡大概和我同齡,我也受過文革的『洗禮』。不過,那個時候,我們家留有一些世界名著,四書五經,古文觀止,以及英文小說等等,
是的,我是文革前參加工作的,經歷過四清運動及文革的全過程。

「我們家留有一些世界名著,四書五經,古文觀止,以及英文小說等等,沒被抄走,。。」

那是很幸運的,。。。。

我參加工作那時,所帶的書籍有限,。。。家裡的書,名著等,家裡的親戚早早就主動處理了,好在,我對那些有些斷片式的印象,。。。

文革時,有些機會,文史方面,能讀到一些常人所讀不到的書籍及資料,當時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說不合時宜及在當時沒有意義的話,。。。那末,到了八十年代,讀書和學習上就不再有危險了。

有個感想,就是,即便是從事科技工作的人,讀些所謂的閑書是必要的,知識面仍然是寬些的好。另外,對於科技工作者而言,實驗工作是必需的吧,或者理論工作為主的科學家也需要和實驗型的科技工作者合作。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6: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