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訂定佛教新戒條 劉龍珠律師虔心朗讀 舅父星雲大師全集(貧僧有話要說)三十說(B)

作者:劉龍珠律師  於 2025-9-8 10: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移民生活|已有1評論

美國#美國華人#移民美國#移民#法律#律師#劉龍珠#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犯罪 劉龍珠律師事務所有律師、顧問律師、法律助理約20人,從人數上為美國華人擁有的最大規模律師樓。 防遣返熱線電話:(626)664-9919 • 服務時間:洛杉磯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6時(PST) 同時,為適應不同時區需求,熱線提供24小時二維碼掃描服務。通過掃描二維碼,求助者可獲取在線資源及相關信息,以便在緊急時刻尋求幫助。 地址:1163 Fairway Drive, Suite 105 City of Industry, CA 91789 電話:909-468-2165 微信:lawyerlongliu9

 

                                                                                我訂定佛教新戒條

                   劉龍珠律師虔心朗讀 舅父星雲大師全集(貧僧有話要說)三十說(B

茲將內容分述如下:

所謂十要:

一、要正常吃早飯

佛教的戒律規定「過午不食」,但我認為,過去是因為晚間沒有工作,天黑之

後沒有電燈,很早就睡覺了,因此晚上可以不吃。但是,現在一些修行用功弘法辦

道的人,看經講課、著書立說、為人服務,經常挑燈晚修,怎能說晚上不吃呢?

樣對腸胃必定有所損傷。我覺得,「過午不食」在今日這個社會裡,已經不是很適

合,像有糖尿病的人,如何過午不食呢?

但修道者有一項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正常吃早飯」。因為吃了早飯,就是

一天工作的開始。可是我經常看到現代的人,遇早不食,晚上吃得更多,為什麼早

餐不吃呢?因為他怕早起。早起之後,由於夜晚遲睡,消化系統還保存了昨日吃的

食物,所以他在早晨不感到會飢餓。經常不吃早飯,一個人的生活就沒有規律。因

此,不但要吃早餐,還要按時,養成這種好的習慣,必定生活容易規律。

二、要有表情回應

發心修道者,都要先能過團體生活,就是佛陀吧,也經常說「我在眾中」,

一個初學者離開大眾,就不能算在僧團之中。眾者,以中國字來說,「三人成眾

()」,一個人才想修行,就想閉關,就想隱居,不能合群,不能在大眾中學習

教養,所謂「獨木不可成林」,也難以成就。所以,有心入道的初學者,要在眾中,

必然要學習接受磨鍊,必定要有禮貌,要有表情,要對人恭敬,別人才會接受你,

你才能安住在眾中。

要知道,現在是一個彩色的世界,是一個有聲音的社會,若強調動靜一如的生

活,你既不是石頭、木頭,怎能沒有表情?就是石頭、木頭·雕出的佛像、菩薩像,

也要講究慈祥、笑容、自然、姿態的莊嚴·好比敦煌石窟那許多壁畫都可以佐證;

那麼你一個出家人都沒有表情,怎麼做人呢?要學習適當的表情回應、合宜的應對

禮儀。

三、要能提拔後學

世間上的人,不是自己成就了就是偉大,真正的偉大·是要能培養後學的成功。

像釋迦牟尼佛有多少的大菩薩、大阿羅漢弟子追隨學習,所謂千二百五十人眾,甚

至於他的十大弟子,佛陀也都讓每一個人各有所能,讓他們的能量發揮得淋漓盡致。

再看歷代中國各宗各派的祖師們,凡提拔後學的,宗派就會興旺,不肯提拔後學的,

慢慢的也就煙消雲散了。我們要讓一代勝過一代,所謂「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不要「麻布袋、草布袋,一袋()不如一袋()」。假如我們的社會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那就非常可惜了。

當今佛教界的情形·經常看到長老們不肯交棒,或者一做住持,就是一生一世,

第二代的後輩,就像媳婦熬不成婆,這在專制王朝時代還可以講得過去,當今民主

自由時代則不可。

四、要能推薦好人

說到推薦好人,每個人都想推薦自己,其實,好人不是自己說自己,是要讓別

人來認定的·心目之中,有好多的好人,必定自己也會成為好人;心目之中,覺得

別人都很壞,必定自己也是一個問題人物。在教團裡,能推薦好人也是重要的一種修行。

現在民主選舉,就是推薦好人。

一個健全的社會、團體,要讓好人出頭,要讓好人來領導。所謂唐堯虞舜的公天下時代,就是國家是人民的國家,社會是人民的社會,離開了人民,哪裡有什麼國家、社會的存在呢?所以,要想立國者,先要有賢明的領導人;要有賢明的領導人,需要由眾人鞏固領導中心,團結一致。推薦好人,擁護好人,這個社會才能進步。

五、要肯讚歎別人叢林裡面十方人士,百千人居住,南方人、北方人都各有個性,但沒有

爭吵,為什麼?因為有佛教的語言。如:「請大德開示」、「弟子受用無盡」、「你真是我們的善知識」、「你一句好話點醒夢中人」、「你的一語,讓弟子撥雲見日」、「老師是諸佛菩

薩的境界,是弟子們仰望學習的對象」、「你的慈心悲願無不具足 好比在佛陀時代,大迦葉尊者對釋迦牟尼佛說:「您是我們的大師,弟子願皈投在您的座下。舍利弗聽到阿說示尊者說偈:「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他對道友目犍連說:「我們有明師了!

 《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讚歎東方世界、西方世界、南方世界、北方世界

等無量諸佛,十方諸佛也讚歎釋迦牟尼佛,彼此讚美來、讚美去,互相說好話。就

等於佛光會推動說好話的運動,多說肯定別人、讚歎別人的好話,這就是說明修行

讚歎別人的重要。

六、要能學習忍辱

在發心學道的重要入門,忍辱,大概是最重要的了。中國儒家有「百忍家訓」,

佛教裡有「三衹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所謂福慧、相好,重要的修持就是要一忍辱」。佛陀在《金剛經》裡面說,過去為歌利王割截身體,都心無瞋恨,光是這一點,

就不容易做到。

在受到侮辱的時候,不怨恨、不生氣,泰然處之·先忍之於口,後忍之於面,再忍之於心,百般的毀謗、辱罵、譏諷,不能如飲甘露,修行,是不易成就的。忍是智慧,忍是力量,所謂「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對生存、生活要有智慧知道世間人我關係,知道世間人情事理;能夠對事理的認識、接受、處理、化解`消除,一切天上的烏雲,有了智慧的風吹拂·自然煙消雲散·所以,修行生忍、法忍,就是對一切外境都能認識、接受、負責、處理、化解,當然就能證悟「無生法忍』了。

七、要能長養慈悲

在修行裡,忍辱還是消極的修行,積極的精神則要發揚慈悲·慈能予樂·悲能

拔苦,要能給予眾生喜樂,去除眾生的痛苦,必須要先學習服務,如果沒有服務的

精神,哪裡能與慈悲相應呢?

所謂服務,在青年守則裡說:「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們能可以行菩薩道,像

觀世音救苦救難,這是自我的修行,也是自我的安樂。能解脫別人的苦難,還怕自

己的苦難不能消除嗎?所以,人能先做一些利他的行事,自己必然得到更廣大的利

益。

服務、慈悲,都要慢慢的灌溉、長養,就好像田裡的禾苗、山上的果樹,要在

時間歲月裡,不斷修行,不斷成長,才能完成自己的慈悲發心。所謂「無相布施、

無我度生,那就是真正的慈悲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劉龍珠律師 2025-9-8 10:08
劉龍珠律師年輕時,曾隨舅父星雲大師雲遊四方,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深受佛法智慧熏陶。如今,他秉承大師教誨,致力於將慈悲、智慧與正義傳播人間。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移民生活]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0 07: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