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人Ai愛彎道超車?狂領先 偷馬斯克的技術
8 月 29 日,正值 AI 行業風起雲湧之際,馬斯克創辦的
xAI 在加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控告其前工程師李學宸(Xuechen
Li,音譯)涉嫌竊取關於
Grok 聊天機器人的核心商業機密,並將這些機密帶入競爭對手OpenAI。
這起官司的爆出,迅速引發全球科技媒體關注,不僅因為案件本身涉及商業機密,更因為它揭示了當下
AI 人才爭奪戰背後愈演愈烈的行業競爭。
根據訴訟文件,李學宸來自中國,斯坦福博士,在
2024 年初加入 xAI,是最早的一批核心工程師之一。當時的 xAI 團隊只有二十來人,正全力研發對標 ChatGPT 的 Grok 模型。
作為早期成員,他擁有廣泛的代碼訪問許可權,能夠直接接觸到公司的核心演演算法與專有數據。憑藉斯坦福計算機科學博士的背景,李迅速成為團隊里重要的一員。今年
7 月,他在社交平台 X
上發文感慨:「讓我始終震撼的是,當一小群才華橫溢的人全神貫注地投入時,在極短時間裡也能創造驚人的成果。」這條推文被超過一萬四千名關注者看到,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團隊協作的驕傲。
然而,不到一個月之後,他卻成為眾矢之的。
訴訟指出,李在 7 月接受 OpenAI 的工作邀約(Offer)后,出售了價值約
700 萬美元的 xAI 股票,隨後從內部系統下載並轉移了多個敏感文件。
xAI 內部系統發現其賬戶存在可疑操作,部分關鍵文件被複制和轉移。在
8 月 14 日的一次會議上,公司質問之下,他承認了帶走數據的事實,但同時試圖掩蓋痕迹,甚至刪除了相關的瀏覽記錄和日誌。
更令人擔憂的是,進一步的內部調查顯示,他設備上還留有更多未申報的數據副本,表明這並不是一次偶然的「帶走幾份資料」,而更像是有計劃的系統性轉移。
馬斯克本人也在社交平台上發聲,直言「他接受了 OpenAI 的 offer,然後上傳了我們整個代碼庫」。這種直白的指控,將事件瞬間推上風口浪尖。
xAI 在訴訟中明確表示,李學宸的行為不僅侵犯了公司的核心技術利益,還威脅到其在競爭激烈的
AI 賽道中的生存空間。
公司要求法院禁止他在
OpenAI 任職,同時索取賠償。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訴訟並沒有將
OpenAI 本身列為被告,這可能是因為缺乏直接證據證明
OpenAI 知情或參與,但這種法律操作的指向性依然非常明確。
xAI 與 OpenAI 的糾紛,放在當前行業背景下顯得格外敏感。
Grok 是馬斯克在 2023
年啟動 xAI 項目后全力打造的核心產品,被視為與 ChatGPT 正面對抗的戰略棋子。今年 7 月發布的
Grok 4,強化了實時搜索與多工具調用能力,被宣傳為「比 ChatGPT 更聰明」,在技術圈引發不少討論。
對一家創業公司而言,研發進度與獨特優勢幾乎是命脈所在,一旦機密流入競爭對手,後果不堪設想。
類似的竊密訴訟在科技行業並不罕見。就在幾天前,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也起訴了一名前員工,指控他將
Optimus 人形機器人項目的內部文件帶到一家初創公司
Proception Inc。
早些年,蘋果也曾因晶元設計師集體跳槽至初創企業
Nuvia 而提起訴訟,英特爾與
AMD、谷歌與優步之間也都曾因為人才挖角與技術轉移鬧上法庭。
相關閱讀:蘋果怒告!華人工程師謊稱回國照顧父母,卻跳槽OPPO並拷走63份機密文件!
AI 的技術壁壘往往體現在代碼、模型和數據之中,而這些恰恰是最容易隨人員流動而泄露的部分,因此類似案件屢見不鮮。
這場官司的背後,折射出的是
AI 人才競爭的殘酷現實。ChatGPT
的橫空出世讓整個行業瞬間升溫,各大公司紛紛投入巨資研發,人才也成了最稀缺的資源。
矽谷的公司們不斷開出優厚條件,爭奪頂尖的模型訓練工程師與演演算法專家。李學宸本身有斯坦福背景,是年輕一代的技術新銳。對
OpenAI 來說,他的加入意味著技術積累的延續;但對
xAI 來說,卻是核心人才的流失,更伴隨商業機密泄露的風險。
馬斯克的激烈言辭、xAI
的法律訴訟以及媒體的聚焦報道,已經讓這起事件成為全行業的警鐘。隨著法院審理的推進,最終的判決結果將直接影響李學宸的職業前景,也會在矽谷形成新的震懾效應。
如果法院裁定支持
xAI 的請求,不僅會讓個人付出代價,也可能迫使
AI 公司在今後的挖角與招聘中更加謹慎;反之,如果證據不足,這場官司也可能演變為又一次未果的「公關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