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珠律師虔心朗讀星雲大師全集(貧僧有話要說)九說(2)
我們在這一所小教堂裡住下來,開啟了美國弘法之路。二十幾個國家的出家人聽到了消息,特地趕來為我們歡喜慶賀。好在我對典座稍有心得,用平底鍋將就煮了一些飯菜,饗宴他們。大家也吃得不亦樂乎,志願要幫助西來寺共同在美國發展。
取名白塔 紀念出家祖庭
但是後來發展就不是這麼容易了。因為信徒增加、地方狹小,沒有吃飯的齋堂,直到又找到梅屋(Maywood)這個地方的另外一間教堂,因為有齋堂設備,可以讓人吃飯,就買下來定名為「白塔寺」,也是紀念我出家的祖庭「白塔山」的意思。再後來,也因為信徒不斷增加,不得已,再買下另一個養馬的場所做為基礎,有十四Acres的土地,約一七一〇O坪,之後就蓋了現在的西來寺。二十多年來,先後已有慈莊、心定、依空、慈容、慧傳、依恆、心保,以及慧東等法師擔任住持。
此後,在加拿大、歐洲各地,也不是到處都那麼容易發展。例如,花了兩週的時間,慈莊法師在倫敦、巴黎的大街小巷尋訪,想要在歐洲有個道場。但是,那時候英法人士聽說是台灣人要來租借、購買房屋,都婉言拒絕。看起來,歐洲人對種族之間還是有所分別的。
好不容易,一九九一年,在法國巴黎一家百貨公司的樓上,租借到一間十坪左右的小房間,我們台灣去的十幾個人,就在這間房子裡聚會談論,蕭碧霞師姑利用盥洗間裡的一點空間做飯菜給我們吃。儘管簡陋,大家同心商量著怎樣能在歐美國家立足弘法。
兩千美金 啟加國弘法路
記得有一次在多倫多旅行,看到那麼廣大的土地、那麼多的公園、那麼多的空地,我就想,在台灣,要找一塊地建總統府千難萬難,要是在加拿大,建一百個總統府都不困難。我覺得在這裡應該要有寺院。因此,在遊覽巴士上,我指著窗外問大家:「這麼大好的一片土地,你們有誰願意在這裡建寺嗎?」同行的依宏法師舉手說:「我願意。」他是台中弘光護理專科畢業,也略通英文。我一聽,就說:「很好!」立刻就叫大巴士停車,「你在這裡下車吧!」我給了他兩千塊美金之後,他也二話不說的在路邊就下車了。我就這樣把他丟在多倫多,讓遊覽車繼續前進。佛光山能在多倫多發展,起初,就是這樣茫無目標,只是靠著一點發心,慢慢才成就的。之後,我進出歐美多次,想到佛教要國際化、要在海外建立寺院道場,除了語言、人才以外,我想是不能一步登天的,它需要時間逐漸培養因緣。因此,我就為歐美的弘法訂了一個計畫。
我告訴徒眾,你們首先要在當地先認識信徒,獲得信徒的信心,他們才會給予我們贊助。你們可以先在 Motel(汽車旅館)租借一間房子住下來,然後跟信徒商量,借他們家裡的客廳,每個禮拜做一次家庭普照。大部分有信仰的信徒會認為這是很好的事,但這也只能兩、三個月,久了以後,畢竟人家的家裡還有其他人。甚至在西方,一個家庭裡也常有不同信仰,你不能老是占據他的客廳,妨礙他們的家居生活。第二步,你們可以向信徒改借他的Garage(車庫)、準備掛式的佛像,然後在車庫裡,掛起佛像來,就可以開始講座、念佛共修了。這樣的情況,每個星期一次,要能維持兩、三個月,信徒增加到三十人左右,第三步才能說:「車庫裡沒有洗手間、沒有茶水,總是不方便,我們是不是去租借一個比較大一點的地方來集會?」假如這三、四十位信徒都同意,他們會贊成,甚至自己就會籌措資金去租借一個地方了。
在臨時租借的道場弘法,要能維持一年,同時也要擁有信徒七、八十人,甚至百人以上,才能有力量。因為大眾共同成就,事業比較容易,假如你本人的條件不夠,單槍匹馬,不能得到信徒的擁護,那所謂建寺的夢就不能成功了。只要你的條件夠,能增加百位信徒,這一百多位信徒自然就會想到要擴大共修空間,主動發起募集經費買一塊土地,建一個小寺院。以此,撒豆成兵、遍地開花,在歐、美、澳、紐,甚至非洲,就真正的能做到「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了。
因緣風霜 全靠願心克服
在此中,也發生很多感人的故事,限於篇幅,也不能一一敘述。例如荷蘭荷華寺的建立,也是一段奇蹟因緣;在倫敦,是在修女住過的修道院安居;在巴西,張勝凱捨宅為寺;在澳洲,是臥龍崗鋼鐵公司總經理親自到佛光山邀約,並由慈容法師勇於隻身前往開拓等等。當然,好的因緣外,也有一些風霜,甚至習慣不同的障礙,都要靠願心一一去克服,才能把佛法布滿天下啊!
因為貧僧沒有別的才華,只有一步一腳印,在貧苦中發展辦法。目前靠著佛光山的青年貧僧,在倫敦、柏林、巴黎、馬德里、荷蘭,甚至世界上各個名都,都建設了寺廟道場。當然,其中也獲得當地本土人士以及中華僑胞給予的支援,才能在短短的五十年中擁有數百所道場。因此,歷經出家弘法七十多年的歲月,到了現在,僅以這四句話代表貧僧的心聲: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