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劉龍珠律師虔心朗讀星雲大師全集(貧僧有話要說)二說(2)

作者:劉龍珠律師  於 2025-6-12 08: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移民生活

美國#美國華人#移民美國#移民#法律#律師#劉龍珠#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犯罪 劉龍珠律師事務所有律師、顧問律師、法律助理約20人,從人數上為美國華人擁有的最大規模律師樓。 防遣返熱線電話:(626)664-9919 • 服務時間:洛杉磯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6時(PST) 同時,為適應不同時區需求,熱線提供24小時二維碼掃描服務。通過掃描二維碼,求助者可獲取在線資源及相關信息,以便在緊急時刻尋求幫助。 地址:1163 Fairway Drive, Suite 105 City of Industry, CA 91789 電話:909-468-2165 微信:lawyerlongliu9

 

             

      劉龍珠律師虔心朗讀星雲大師全集(貧僧有話要說)二說 2        

成就學子 百萬人士興學

佛光山的一切都由歷任的住持主持,現在已經到第九任,他代表著宗務委員會負責這許多事情,我個人則在三十二年前,就已經辭謝住持的職務,可以說,佛光山的財務跟我毫無關係。但是,我覺得我還是有責任,因為我也是佛光山的信徒之一,跟信徒一樣,也樂捐樂助給佛光山,給我們信仰的中心。

像是辦大學這件事,現在台灣的信徒,知識水準提升,他們不只支持建寺,也有興學的觀念,願意栽培莘莘學子,讓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我提出「百萬人興學運動」的建議,也提供他們一些策劃,但我沒有直接參與,也沒有過問,都是由佛光山歷任住持,和執行大學建設的慈惠法師他們去處理。這些也都是有期限的,每個人每個月繳交一百元,三年為期。它不是無限的,因為我不貪圖無限。

唯有佛陀紀念館例外,它的花費浩巨,每日一開門,就需要各項費用支出。曾經我建議,若是有人捐建佛陀紀念館,每個人贊助一萬元,他的名字可以刻在石碑上,對象以「千家寺院、百萬人士」為主,讓來到佛館的大眾知道,這裡的設施,就是有這許多人的護持而成就。當然,我也沒有經手過這些捐獻,這許多事,就由功德主會慈莊、永平、滿益等法師他們去負責了。

佛光山叢林是接受十方信眾的供養,常住縱使有存款,不論多也好,少也好,我只是佛光山眾中的一個,我還是一名貧僧,和大眾一樣同沾受益,一切都是統一由常住安排,因此我還是沒有沾到財務的邊緣。

寫一筆字 作為公益信託

甚至,我在常住照顧之下,自己也有作務,有生產,為什麼?我出書,我有稿費、版稅收入,但我悉數都捐給常住,沒有留給個人。我也寫一筆字作為公益之用,因為有人來捐款,甚至有人一個館、一個館的來收購,這些一筆字的捐助究竟多少錢,我不曾過問,全由公益信託基金處理,我個人不能取用,至於如何使用,則由委員會作決定。我這一生不肯涉及金錢,化私為公,貧僧敢說,這樣的自我期許是有做到的。當然,我也有用錢的時候,比方我為了常住的公事出門,需要搭飛機,乘坐交通工具,需要路費,當然常住都會替我處理。至於我的俗親家人,我父系的親族很少,母系的親族比較多,我也只有在兩岸開放來往的時候,給與一點紀念品跟他們結緣,聊表心意。但那也是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動用自己的稿費、存款買一點東西。

記得年輕的時候,有一回,一個遠房親族譏笑我說:「和尚的錢財,都是念經得來的。」我認為這是對我們人格最大的傷害汙辱。就是和尚念經的錢,也是辛苦所得,何況這錢,都是靠我自己的智慧、能力、努力所獲取的。你輕視佛教,就等於輕視我,親人有這樣的思想,我只有和他斷絕來往。我在佛門裡,對於這些親情,債權、金錢我都分得非常清楚,你既然對佛教有所傷害,我當然在佛法因緣裡,就覺得不用往來了。

甚至我有病了,每次從醫院出來,我都吩咐我的待者,不要動用常住的金錢,我請他們從我在常住福田庫裡的存款,把單銀(金錢)取出來支付所有的住院花費。

貧僧八十歲的時候,問徒眾我有多少錢?他們告訴我有兩千多萬。我很訝異,怎麼會有這麼多呢?一個人錢多,在別人是歡喜,在我卻是恐懼,所以我就決定把它通通捐出去做公益信託基金。人家說「無官一身輕」,我是「無財一身輕」。我一生的歡喜自在,就是這樣得來的。

當然,在佛光山住持這麼多年,也在世界上創造這麼多的事業,說我完全對金錢糊塗、對金錢沒概念,那也不見得。我對於取財之道,也有我「星式」的風格,在此也向各位報告:

財富觀念 信徒富寺廟窮

第一、在我的思想裡主張,要「儲財於信徒」:

我經常跟出家的弟子說,我們要「儲財於信徒」。假如有時候信徒過分的發心,超過他的能力負擔以外,我都會叫常住的人把捐款退回去給他。曾經,我請慈惠法師替我退回一筆捐款給香港一位非常發心的信徒,那位信徒還特地跑來台灣跟我抗議。

但在我的想法是,我要讓信徒富有起來,佛教才能富有,信徒不能貧窮。大家要了解,佛教事業需要財富,我們個人要錢沒有用。但是信徒需要有錢,因為他要發展事業,他要養家活口,因此,超額的捐款必須還給他們。所以,我一直主張不儲財於寺廟、不儲財於佛教,在我認為,所有的個人都是寺廟的,所有的寺廟都是教團的,那我們在佛教裡面還需要什麼財富呢?要讓佛教的信徒都要富有,他們富有了,佛教才會富有。這是我第一個財富的觀念。

第二、興辦文教事業,要讓佛光山「窮」:

興辦大學、雲水書車、雲水醫院,送醫療、圖書到鄉村、山區,辦報紙、辦電視台等等文化、教育事業,辦這麼多事業是為什麼?其目的就是要讓佛光山「窮」。

一般的人都認為窮不好,但在我認為,窮,對佛光山的弟子會有幫助。因為窮,你要奮發向上,你要辛勤努力,你要精進不懈,你要力爭上游,你要發心光大常住。不窮,這許多力量怎麼會出來呢?

貧僧看到歷史上,有很多富有的寺院,或是富家子弟,有了錢財以後,都去享受,都去花費,不知道要上進,不知道要努力,最後惹了很多麻煩,就會失敗。窮苦,才會讓人努力奮鬥進取,極力去尋找生存的前途。就等於佛陀說,修行人要帶三分病,才肯發道心。所以修行也要帶一點窮,才知道要向前走。大概我一生都是守貧、守窮,就知道為佛教要努力,所以也能為佛教創辦事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移民生活]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6: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