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筆談》024:回歸自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大巴山區,毗鄰神龍架原始森林,一衣帶水,重山疊嶺。
據說,解放初期時,這是還是一望無際的森林,樹木茂盛,幾人都樓不過來的大樹,比比皆是,漫山遍嶺,遮天蔽日。林中野獸出沒,無徑可循,只有獵戶梆匪葯農樵夫,方有膽兒進入,覓路而行。
如此浩瀚廣闊的森林,卻逐漸地消失於60年代。原因有二:一是50年代末大躍進時,大鍊鋼鐵,大肆砍伐,將參天古木鋸倒劈碎,送進鍊鋼爐,好煉出鐵滓鋼渣,好大喜功,向上級交差; 二是強化了伐木工業,給山嶺「剃頭」,成片地砍伐山林,美其名曰「為建設做棟樑」。
砍伐森林惡果多多。樹木稀少,造成水土流失,形成荒山禿嶺。也損害自然生態圈,鳥獸蟲魚絕跡,連傳花授粉的蜜蜂蝴蝶等昆蟲也少了,農林牧付減產欠收,退化為窮山惡水。人們面黃肌瘦,食難果腹,生活實是艱難。
改革開放后,此種窘況徹底扭轉。高速公路、火車、高鐵、動車、甚至飛機,也能穿山越嶺,連通山裡山外。山民們有活路,掙錢途徑多了,不再靠土裡刨食為生。再加國家大力扶貧,改善民生,溫飽小康。於是「退耕還林」,減少了對山林的索求,讓崇山峻岭回歸自然,大巴山區林木繁茂,蔥鬱連綿,又開始重現舊日風光。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2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