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巴郎。《拾舊沙河夢》107。沐猴而冠

作者:巴郎  於 2023-7-21 15: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巴郎|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巴郎。《拾舊沙河夢》107。沐猴而冠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107。沐猴而冠

當文革進入到揪斗走資派階段,天下是真正的亂了起來,黨政機關職能趨於癱瘓,一切都顛覆了人們的認知。甚至公檢法等執法機構,也不知怎樣去對待這種亂相,你不能見有人白日破門打砸搶抄別人財產,或在大街上三言兩語不合便拳腳相向打得對方頭破血流,就去把他抓起來。文革期間,不能以正常邏輯來思維,以常理來判斷,因為或許打砸者,他是遵從中央文革的號召,正在起勁地「破四舊」,「革命造反」呢!在文革中,思想總是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面對亂局,目瞪口呆不知何從,套用領袖的話,叫作「經風雨見世面」;而這種社會秩序混亂本身,則是「亂了敵人,鍛煉了群眾」。

學校「停課鬧革命」,我們的紅星戰鬥隊也解散了,成天無所事事,無人來管頗自得,上不上學都沒啥。文革發展到這一地步,一片亂象,早已經超出了我們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看不透,也不知怎麼去捉摸,去順應。小孩子,對難以理解的事物,通常會喪失興趣,丟在一邊,我們也是如此,從躍躍欲試的文革參與者,變成了置身事外的局外人旁觀者。
學校停了課,沒有管束,符合我的心意,正好自力圖強去闖蕩。同學朋友結成死黨,籠中鳥兒原野放。舞美詩畫是資產階級少爺小姐的玩藝,沒學過,也不屑去學。我們不能去作溫室里的花草,要去接受風雨的洗禮,要如毛主席所說:「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朋友情誼最看重,野性難束,除了吃飯睡覺,很少歸家。白天,幾人邀約一起,在田徑場藍球場爭鬥瘋狂。文革初取消少先隊后,紅領巾成了雞肋物品。正值夏天,於是廢物利用,解下胸前紅領巾,改成游泳褲,在三段涼水井旁和四段橋溝處,沙河水深流寬地點,與同學一起游泳踩水,撲騰翻浪,歡戲魚蝦。
萬事留意皆進步,膽大心細規有方。如前面《樑上君子》節提到的,此時沙小學校圖書館關閉,所有圖書書籍,都被認為是封資修的糟粕,繩捆索綁鎖在屋陰。我與李維民郭小林一起,留意到了此事,又觀察到有隙可乘,於是,三個好友守秘密,攀爬天窗潛入進。如饑似渴送晝夜,中外名著無止境。在書海中留連徜徉,任窗外雷鳴電閃風雨交加,一年時光收穫大,愛書惡習延至今。

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是退出局外,逍遙浪蕩了,但更多的社會民眾,包括工農商學,涵蓋各業各行,卻自覺不自覺地捲入了文革的浪潮之中。因為此時,文化大革命如暴風驟雨,燎原烈火,已經席捲全國。萬縣這個位於西南的偏僻縣鎮,也不可避免地會溶入其中。
大街小巷貼滿了傳單、大字報,人們精神亢奮,整天風風火火地,不分晝夜地遊行、辯論、開會、批鬥。那時,一個人即使沒有參加某個組織,但思想上總有某個組織的觀點,幾乎沒有逍遙派。為證明各自組織的正確性,為捍衛心目中的革命路線,為表白自己才是偉大領袖最忠實的信徒和衛士,人人走火入魔,拚命地呼號吶喊。
有派就有觀點,觀點相同,就是同志朋友,觀點不同,就會反目成仇。因為每個人參加的組織各不相同,人與人之間關係變為緊張,一家之中分成幾派,夫妻之間各為其派,因而觀點對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一時間,似乎天大地大,不如派別大,爹親娘親,不如觀點親。為一句話、為一個觀點爭論不休。在街上辯論、在會上辯論、在家中辯論、兩口子在床上還辯論、爭得面紅耳赤,為了觀點和立場,甚至導致父子反目、夫妻離婚。

絕大多數人,是遵循毛主席的教導,中央文革的號召,為了鬥私批修的需要,為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為了紅色江山千秋萬載永不變色,懷著滿腔的赤誠善良的願望樸實的感情堅定的信念,毫不猶豫地投身進來的。他們佔了文革的大多數,是主體,沒有他們的參與,轟轟烈烈就會變得冷冷清清,不能深入人心,觸及靈魂,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文革。但他們少有主見,缺乏推理判斷,猶豫徬徨,人云亦云,極易於被有心人利用操縱,作為談判爭鬥的工具和籌碼,辛苦地為其鋪築上天之路,製作權力新衣。
也有那少數人,多為20歲左右的青年人,社會底層的農民工人,中學學生,職員店員,技工學徒等,平時工作之餘,在街頭廝混稱潑皮,沒沒無名人年輕。臉上青春痘盛開,身上猶然聞奶腥。人微無名,卻心懷野心,竊羨上層社會上流人士的生活,冀望有朝一日,風雲際會出頭椽,時移世易造群英。能夠一呼百應,出人頭地,為自家祖墳增光。

全國風起雲湧,群雄崛起,看北京有紅衛兵五大領袖,上海有工總司王洪文總司令,成都有產業軍與紅衛兵成都部隊叫陣,重慶則是赤衛隊和八一五對峙。革命無罪反有理,一反到底不畏難。紅成和八一五,分別是成渝兩地的學生組織,他們聯合起來攪翻天,巴山蜀水起狂瀾。堅決打倒西南局書記李井泉,徹底解放大西南。批倒批臭四川省委書記廖志高,勝利紅旗飄四川。
萬縣地區也是如此,經過逐步地整合,最終形成了兩派對立的局勢。一派是以「紅聯站」、「東方紅」、「紅工造」為首,統稱「紅色派」,以產業工人貧下中農為主,要保護當權幹部,維持社會秩序,被稱為「保守(皇)派」,在九縣一市廣泛分佈,上百萬之眾,人多勢重。另一派則要打倒走資派,造反奪權,故又稱為「造反派」,或是「翻天派」。萬縣地區各縣市的翻天派,人數加在一起,只二三十萬,又比較分散。例如萬縣伯為豪司令的「萬無司」,才四五萬幫眾,與紅色派相比,顯得勢孤力單。萬縣市區的翻天派有十多萬人,力量強大。所以各縣的造反派,紛紛以市裡造反派馬首是瞻,同心協力,以壯聲勢,與紅色派相對抗。

萬縣市翻天派,以「赤旗」「主力軍」為主體:主力軍以機械紡織造船採礦產業工人為主,約10多萬人;赤旗以中小學紅衛兵為主,是學生兵,約四五萬人。雖說人數比紅色派要少,但那造反的狠勁,以及幹事的蠻橫霸道,卻是蓋過一頭,足以與紅色派抗衡。平時循規蹈矩低眉順眼,莽傻傻的少年,羞答答的少女,穿上綠軍裝,扎系武裝帶、臂纏紅袖章,手持紅寶書,斜挎語錄包,胸前別著毛主席像章,打扮成了如假包換的紅衛兵。走起路來挺胸闊步,不可一世,說起話來高聲大氣,滿口髒話。今天打倒這個、明天打倒那個,從中央一直打到地方,直到教室車間生產隊,「媽的!」、「老子!」、「鬥倒批臭」、「油炸火燒」等成了口頭禪,喊口號也成了時尚。
主力軍的頭領叫熊道生,當兵3年剛好轉業,才22歲,分配到市裡江城旅館當了服務員。赤旗的頭領叫鍾嘉鈺,20歲,是萬二中高中學生。兩人氣味相投,猩猩相惜,相互扶持,沐猴而冠稱大王,小子造反當司令。拉起隊伍,與成渝兩地造反派遙相呼應,在萬縣掀起一波波造反狂潮。天地君師全不顧,一切以我為中心。批鬥縣委書記孫立功,揪出地委書記王仲英。攪動江城南北岸,復地翻天一夜驚。
巴郎  記於2020060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7 09: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