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拾舊沙河夢》064。大字報貼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六四。大字報貼
文革初期,緊接著破「四舊」,是「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四大運動。其實「四大」並不是文革中才出現的新生事物,而是早就見於1957年的整風反右運動中的政治術語。
當時為了整頓黨的作風,特別是克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教條主義」不正之風,黨中央毛主席發出號召,要求黨內黨外各界人士,針對黨內和社會上的時弊,大膽批評,苦口良藥,挑破黨的肌體上的膿瘡,根除潛藏病患。同時,也對黨的組織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懇切建言,發表不同意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於是,有那些忠正耿直之輩,憂國憂民之士,信以為真,不識進退,果真火力全開,言語無忌,言詞犀利,大肆口誅筆伐,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要求政府採取措施,積極改進。也不乏前朝遺老遺少,心懷叵測之徒,渾水摸魚,煽風點火,在全國捲起陣陣陰霾,攻擊黨的方針政策,不遺餘力。有仰慕西方民主自由者,甚至叫囂要效法西方,走議會道路,實現輪流執政。
中央本意在於改良,認為黨的領導作用,總的來說是很好的,只須聽取善良建議,修補粉飾一下即可,也即是來個錦上添花。未料運動開展起來,事與願違,批評指責如波濤洶湧,其中不乏惡意攻擊,攻其一點,波及其餘。這明顯是舊社會的殘渣餘孽,四舊的衛道士,明目張膽地向黨發出的挑戰,「是可忍,孰不可忍」?對於挑戰,無產階級從不畏懼,如今即然已引蛇出洞,那麼,就要用權力這正大陽謀,打你蛇頭的七寸。
於是重拳出擊,將善意建言者和惡毒攻擊者,一刀切,打為「右派」。這也是事出有因,「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難說你不是面上一套,心裡一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於是,50萬右派被撤職查辦,監督改造,嚴重者或鋃鐺入獄鐵窗餘生,或背井離鄉充配邊鄙,一場政治風暴,煙消雲散,又是朗朗乾坤。從此,「四大」作為利器,針對持不同意見者,在各次運動中反覆祭起,胡蘿蔔誘之,再用大棒打殺,百用百靈。
為了將運動推向高潮,「四大」在文革初期極為盛行,隨後還被寫入憲法,賦予合法地位。
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學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張大字報,由聶元梓執筆,內容為攻擊學校黨政領導。隨後,偉大領袖毛主席發表《我的一張大字報》,盛讚聶所寫大字報,為「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寫得何等好也」。中央文革聞風而動,提出文革目的是打倒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主要手段是放手發動群眾,讓群眾自己教育自己,從而促進以「四大」為主要形式的民主運動急劇蔓延,逐步擴展遍及全國城鄉。
大字報指以大字來書寫的牆報,粘貼於公共場所、用於表達寫作者對社會的看法見解。大字紙報歷史悠長,遠溯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由鄭國文人首先開發。值此文化興盛年代,各種學說各別學派,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環境寬鬆,思想活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到處遊學,吸引信眾,可肆意表達倡揚自家學派的底蘊精髓。他們熱衷於匯總思想一家言,寫出揭貼牆上掛,五顏六色吸眼球,五花八門賽雜耍,喜聞樂見助鳴放,百無禁忌多閑話。按說,大字報也應歸於舊文化舊風俗,應該予以掃蕩和取締。而今再次提倡大字報,將這破「四舊」風潮中的漏網之魚,發揚光大,在文革的順昌逆亡中,也算是一種倖存的文化傳承吧。
忽如一夜北風勁吹,鋪天蓋地飄灑雪花,大字報貼新鮮事物,遍及街道里弄城鎮鄉村。大字報形狀各異,紙質多為劣等白紙,也有用擦屁股草紙,甚或繪畫用宣紙,視個人或單位錢囊鼓癟而定。紙張大小不一,從小學生練習本大小,到2 X 3米的丈幅尺寸,應有盡有。用墨多用書法繪畫所用墨塊,沾水在石制硯台內細磨出墨汁。也有圖簡便省事,使用現成的寫鋼筆字的紅黑藍墨水。有人圖新穎吸引眼球,也不惜重資,買來繪畫油墨,塗抹其上。用筆多為中毫毛筆,好吸墨汁,字體適中,也有用大毫,勾勒標題及著重點,突出醒目。至於寫標語橫幅,則多用排筆,沾墨飽滿,寫來鐵划銀鉤,憇暢飽滿。因為常寫大字報,那代人中,有不少練就了極好的書法功力,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寫大字報,是有技術性分工的,通常由文筆好者負責構思內容完成書寫,有「小弟」在旁殷勤侍候筆墨紙硯茶水點心,大字報寫妥后,交由「跑腿」眾人拿去張貼。他們先將麵粉在熱水中攪和成漿糊狀,作為粘貼材料,裝入提桶內,用毛刷塗抹於牆壁上,貼上大字報,再用乾淨毛刷在表面輕刷按壓,力求四平八穩,不被風雨刮破吹走。
大字報多將最高指示放在榜首,下面則是標題,闡明要說之事,繼之以許多文革流行的豪言壯語大話空話。
大字報發有力道,革命語言任筆伐,砸爛炮轟放火燒,橫掃狂飈加油炸。將爾打倒在地上,狠狠再把腳來踏,叫你永世翻身難,銼骨揚灰地獄下。拿起筆來作刀槍,集中火力打黑幫,白紙黑字紅叉叉,觸目驚心血賁張。一字不識何須急,照樣揮毫寫華章,畫個烏龜打上叉,走資派們休猖狂,我是齊天孫大聖,棒打你死無商量。
宣言告白飛絮舞,百家爭鳴宏論發。大字報發有藝術,楷隸彖草彩筆畫。大字報中見文雅,詩歌謎語間中雜。大字報內訴說悲情,家長里短把街罵。大字報發講技巧,妄語惑眾貢獻大。斷章取義無生有,捕風捉影流水花。上綱上線扣帽子,肆意批判無據查。冤假錯案多拼造,如陷沼澤難自拔。街鄰平時有齔齬,今日正好把賬算。揭人隱私夾攻擊,九族三代都查遍。夫妻朋友反目成仇,愛恨交集不堪以言。
人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爆發之後,大字報如漫天雪花,層出不窮於街旁路邊。開始時,各單位和街道居委會都用竹篾笆籬,或草席繩網,豎立於院壩空曠之處,或街道里巷兩側,作為大字報貼放之所。但由於其數量實在太多,後來逐漸地,所有商鋪門臉空白牆壁樹榦車板展示櫥窗,甚至廁所隔屏澡池髮廊,不一而足,都成為大字報張貼之所。甚至有人寫好大字報后,發現沒有空處可供張貼,或是想貼在人多的鬧市,或是暗恨他人的觀點立場不同,於是趁人不注意,快速地將漿糊塗抹在別人前面新貼的大字報上,公然地用自己的大字報將其復蓋。
那段時間,大家都特別忙碌。不光是寫作大字報,還要去觀看大字報。夏秋季節,天黑得晚,大家下班放學之後,都早早地吃罷晚飯,來不及洗涮,或獨自一人,或約上幾人道,沿著街道各處,或鑽進各別單位裡面,去觀看欣賞大字報。新作一出群相圍觀,爭吵指點夾雜驚嘩。沙河子各處都有,但數沙河橋頭和燈光球場靠近縣委的牆壁上最多,層層迭迭,密密麻麻,似一堵堵厚厚的白色牆壁,又如過年時的瑞雪飄飛,將天地遮蓋得一派白紙黑字。而觀看大字報的路人,則男女老幼,市井各業,人山人海,擁擠喧鬧,直到10點多鐘,天黑下來,還留連徘徊,捨不得散去。
還得說,那時的人們文化水平低,導致環境保護意識不足。他們憑著對黨和毛主席無限忠誠的革命熱情,花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寫出鏗鏘有力的大字報,義無反顧地投身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可是,由於大字報太多,風刮雨淋,不免有殘破的,有貼得不牢的,不免從牆壁上脫掉下來,被風雨吹刮到院壩或街巷公路上,搞得路上骯髒不堪,甚至影響步行和車輛交通。
於是,應運而生,出現了撕大字報的行業,撕紙賣錢有小童,夜夜勞作為明天。因為大人是不能親自參與動手的,以免被誤認為動機不純心懷叵測,破壞革命,被打成牛鬼蛇神反革命黑幫,所以,就指使家中小孩,如我們這樣的小學生,在午夜之後,更深人靜時起床上街,去撕大字報。
撕大字報也有講究,多選在張貼密集之處,如橋頭和廣場等。這些地方,大字報的數量多,貼得厚,相對來說也好撕,一扯一大片掉下來。將其緊緊地按壓卷巴成捆,用草繩系得結實,扛回家中,第二天一大早,趁收購站剛開門,拿進去稱量,賣紙換錢。一斤紙2分錢,架不住量多,忙一夜,可賺幾毛塊把零用錢呢,扺得上大人一天的工資了,日積月累,數量也挺可觀的。
後來,大字報張貼得實在太多,即使這些小孩再怎麼勤快努力,風雨無阻,也撕扯不完。但文革正在蓬勃開展,革命群眾的寫貼大字報的熱情方興未艾,決不能給他們的積極性潑冷水,更不能勸止他們暫停寫貼,成為阻礙革命前進的絆腳石。而是要為革命群眾著想,給他們當好後勤,為他們創造優越條件,提供更多的空白之地,方便張貼他們所寫的革命大字報。
於是,沙河子街道組織起「自願者服務隊」,多為閑散無職業者,戴上紅袖章,打著紅旗,將街道各段划片定點,每晚午夜之後,集體行動,將當日貼於各處的大字報撕扯個乾乾淨淨,以便騰出專欄地兒來,容納明天將要新出的大字報。扯下的廢大字報則打成捆,送到收購站院壩堆積,每天由收購站聯繫位於市裡的萬源紙廠,來輛貨卡,將紙捆回收造紙。
巴郎 記於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