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巴郎。《拾舊沙河夢》052。中西有別

作者:巴郎  於 2022-12-30 16: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巴郎|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巴郎。《拾舊沙河夢》052。中西有別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五二。中西有別

算命看相,事實上與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藥,都起於一源,乃中國國教道教的分支,具有類通之處,譜寫異曲同工。千百年來,中醫藥農,不畏艱辛奔波跋涉,採集動物植物礦物入葯,研究其藥理毒性,炮製丸散膏丹,為的是懸壺濟世,救死扶傷,有患時治病救人,無疾時培元固本。

中醫的診斷四法「望聞問切」,與算命看相有殊途同歸之妙,卻更顯博大精深。中醫認為,「氣血」乃人之根本,這是一個理論概念。人以五穀為食,將天地之精妙化為氣血,運行全身,循環無止。氣血的虛實盈虧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當越過一定閾值門坎,就會從量變發生質變,影響健康,或導致疾病。氣血充沛則精力旺盛肌體健壯,氣血虛虧則神倦體昏疾病纏身,患起於內,形諸體表,出現疾患的癥狀和體征。
以五官來說,眼應清澈明亮,不應出現雙球無光瞳仁渙散兩晴赤黑目迷畏光;耳應聽音辨響,不應蔽塞失聰充血腫痛難分音質出現幻聽;鼻應呼吸嗅味,不應低矮塌陷鼻樑不正充塞阻氣嗅味難辨;口應開合自如,不應嘴角歪斜舌生異苔氣味難聞口齒不清,身體骨骼肌肉關節發育正常活動自如皮膚完整毛髮光澤,不應僵直護痛癰疽疹癬發脫毛暗皮糙多斑等等,這些,通過「望聞問」,都能知曉。
而「切」,是切脈,通過觸摸手臂寸關尺部位的表淺血管,體會氣血在體內循環運行中發生的變化。表面的望聞問,到深入的切,從表入里,由淺至深,將病人的癥狀體征互為參照反覆印證,就能初步地得到一個可信的診斷結論。以此下藥治療,繼續觀察更改,就能逐步接近病患實質,最終治癒病人。

西醫的診斷方法,則是完全不同的。首先,西醫對人體本身解剖上的研究,要比中醫更深入詳細,對人體生理和病理狀態下的功能差異,以及臨床藥物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都能給出可信的實驗數據。西醫認為,人體由細胞組成,細胞核內含有遺傳密碼基因,決定細胞的種類、數量、性狀、和功能,如神經元、血細胞等;細胞再結合成組織,如肌肉組織骨骼組織結締組織皮膚組織等;組織再構成器官,如心腎脾肺肝等。細胞、組織、器官再關聯起來,形成系統,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完成某種特定的功能。
如感覺系統,將五官皮膚的視聽嗅味觸覺,經特定傳導通道上傳至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將感覺信息進行處理,分析歸納,作出指令下傳至運動系統; 運動系統,通過肌肉骨骼關節的協調配合,按指令完成特定的行為。
按西醫的觀點,人體如同一架機器,由各別的零件組合而成,如果某部分或是某系統工作不力,或是出現毛病,只要將那部分的零件折下來,換上新的零件,機器就能恢復正常工作。所以,西醫進行診斷時,要先將個體支解開來,根據癥狀和體征,利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對病人進行物理檢查和生化檢驗,對細胞組織器官系統逐一分析,確定病患部位、性質、及嚴重程度,再採用有效藥物或手段,進行對症治療,力爭儘快解除病患,還健康於病人。

中醫西醫在診斷方法上的大相庭徑,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東西方傳統道德倫理觀念的不同。不象西醫只有幾百年發展史,中醫歷史悠久,它從古代走來,不可避免的有著時代倫理的束縛。
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信奉天主上帝,善男信女相信靈魂不滅,靈魂可以出竅,變成幽靈,飄渺遊盪,或升天堂或逛地獄,遇到合適機會,也可能尋找到一具肉身,附於其上,肉身只不過是靈魂的暫居之所。
東方人主要信仰佛教,信奉佛祖,信徒虔客也相信靈魂之不滅,但靈魂不會東遊西盪,無所事事,而是會因你前世的善惡,或自由轉世投胎,或拘役服罪不得超升,所以人們多願意苦修今世積福來生。儒家文化也認為,一個人出生在某個家庭里,是因緣際會,一方面是自己前世的苦修給出正果,另一方面,則是自己今世的父母積德得到報答。自己轉世靈魂(魂)進入父母給予的肉體(魄),三魂七魄齊備,也就滋生了七情六慾,再世為人。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父母生育撫養教導成長的天大的恩德?只有兒女繞膝,晨昏敬省,侍奉起居湯藥,使其老有所倚,盡享天倫親情,盡心盡孝,以圖報此恩德之萬一。

所以,遵從儒家文化《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就是說,自己身上的一切,各種零件,都是上天眷顧,父母所給,一定要倍加珍惜,不得使其有半點損傷,不然就是大不孝也。在這種觀念下,在這種觀念盛行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中醫學,在診斷疾患時,只能從體表觀察,根據一定的診斷原則,去捉摸疾患的來龍去脈,當然不能損毀身體的絲毫,更不能破開身體去探討。
三國時,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在麻醉下可抑制痛感,開膛破肚,為人治病,當時被人認為是不可思議之舉,必遭天譴。後來,果然在診治曹操頭痛之疾時,建議開顱取出風涎,被曹操認為大逆不道,以蓄意謀殺之名斬之。華佗乃一時名醫,敢於走前人未走之路,創前人未創之業。而一般世俗中醫,治病救人,不過是一份職業,給家人溫飽的手段,當然在工作上是謹之慎之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一步,來與儒家傳承相對抗。
所以,西醫能夠通過進行人體解剖,了解組織結構器官部位系統功能,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物理構成,生化檢驗定量細胞的化學過程,甚至由此而溯源於遺傳基因的序列及突變,從而應用這些知識於醫學上,在短短百餘年間,促進了西醫迅猛發展,使人眩目。而中醫由於道德倫理的束縛,是不能如西醫般地肆意而為的。無奈之下,中醫只能試圖在人體體表外,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隱藏在人體內部的疾患。就象站在院牆之外,通過無損傷性的方法,或踮起腳尖,跳著高兒地,或疊個羅漢,或搭個梯子,去了解院牆之後的情景一樣。

通過長年累月摸索實踐,中醫診斷手段日趨精湛完善,達到不可思議地高度。比如,通過觀察肢體舉止、氣色晦明、舌苔變化、情緒波動、聞嗅辨味、家族病史等,基本上可以定質確定病狀; 而輔以切脈,由表及裡,則可感知體內氣血的改變,定量確定病況。切脈技術,甚至可以達到懸絲診脈,在不接觸病人的情況下,隔著一定空間距離,僅憑一根繫於病人手腕上的遊絲,就能準確診斷病情。這些診斷方法,雖然沒有西醫診斷方法那樣直觀明了,但並不能就此而失之偏頗,評論中醫比西醫落後,其實孰優孰劣,卻是難以硬性判斷,只能說各有所長。
西醫將肌體分解為局部,再對每一部分進行詳細深入的研究,把研究結果歸納攏來,得出結論,這種過程未免失之片面。須知,肌體的變化,並不能單純地以數學方式來推論解決,每一部分是一,但兩部分疊加,並不一定是1+1=2那麼明確,不能只對症治療,頭痛醫頭,足痛醫足。這是因為,肌體處於複雜的環境之中,受著自然的或社會的各種意料的或意外的因素影響。肌體的各部分,要時時調整自身的狀態,並時時與周鄰部分協調互動,從而完成一定的功能。這正是中醫學的認識,中醫認為,肌體是一個整體,其各部分各有分工,但之間又有著協作,結果可以是1+1=2,也可以是相互頡頏而減弱,或相互促進而增強,由此導致與2不同的結果。比如說,經絡系統,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從整體來講,人體有兩個系統是最為顯著的,分佈於全身。
一個是血液循環系統,血液經心臟泵出,經動脈 - 小動脈 - 微血管 - 小靜脈 - 靜脈回心,在此過程中,將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各部位,進行新陳代謝,再將代謝廢物和二氧化碳返還至有關器官排泄。
另一個是神經系統,通過感覺器官,收集體內和環境變化的信息,上傳至大腦中樞,進行分析歸納,作出指令,再下行到運動器官,完成特定的行為舉止。
總的來說,中西醫對於人體存在這兩個系統的認識,都是認可的,是沒有衝突或異議的。但由於西醫具有解剖學的先天優勢,在這兩個系統的研究上,遠遠地超前於中醫,要深入詳盡得多。但中醫根據「氣血」原則,卻能推測出「運血」系統,與西醫的血液循環系統相差無幾。另外,還能推測出「行氣」系統,也即是經絡系統,這個系統具有類似神經系統的功能,但卻並無神經系統的實質,即是說,不似神經系統具有纖維束和神經元等明眼可見的解剖實體。
經絡系統的物質基礎,存在於細胞組織器官之間的筋膜隔膜間隙腔隙內,這些縫隙,在人體內無處不在,因人體的呼吸或運動,肌肉骨骼關節內髒的擠揉推壓,產生不同程度的開合啟閉,促使人體分泌的化學介質,沿這些縫隙,朝一定的方向或方位運行擴散,形成中醫所謂的「氣」。
氣有氣道,在經絡系統的若干部位,即「穴位」,氣有不同程度的聚集,用針灸等強刺激,可引發麻漲癢燒酸痛紅腫的感覺和體症,促進「行氣」,達到治療體表臟器病痛,及抒解精神神經疾患,效果甚佳。
經絡系統,因為變化多端,難以用解剖學術語介定,看似虛無飄渺,但又是客觀存在。而且,經絡系統強調整體性,依存於人體的完整,如果人體殘破損傷,或象西醫一樣,將人體肢解成各部分后,它就會消失而渺無蹤影。近年來,隨著研究手段的開發,其基礎原理漸趨明了,逐漸被西醫接受和採納,特別是將針灸運用於按摩理療,慢性病危重病的康復治療,以及用針刺麻醉進行手術等。
經絡學說的廣泛應用,是中醫學對世界醫學的一個重大貢獻,也證實了中醫學的獨特性,以及中醫藥在疾病診斷治療上的可靠性。
巴郎  記於2020022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5 03: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