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學巨匠莎士比亞

作者:夕明  於 2016-2-27 12: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心而作|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莎士比亞, 文學

400年前,偉大的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1564----1616)與世長辭,在他僅有的52年生命里,給我們留下了37個劇本、154首十四行詩,還有兩部敘事長詩。

莎士比亞的著作博大精深,一直被視為舞台演出和文學創作的典範。他塑造的那些不朽人物: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等無不為世界各地人們所熟知。

記得我女兒剛上小學時,我買了兩盒摘錄莎士比亞劇中人物經典對白的錄音帶放在車上,想讓女兒在坐車時不經意地聽聽,以培養她對文學的興趣。

一次,我委託我的一位合作夥伴幫我接孩子,回來后他斥責我:怎麼給這樣小的孩子聽那種錄音帶?當時我一愣,馬上就明白了,莎劇中有「殺人」等字眼,可惜他只聽了一、兩句,不解全貌。我只說了一句:那是莎士比亞的作品!就成功地讓那個沒有絲毫文學細胞、平時只認得錢又最喜歡和我抬杠的男士住了嘴。

可見,在我國,莎士比亞的影響之廣泛,即使沒看過莎士比亞著作的人,很多人也知道他的名字。有人說,有文字的地方就有莎士比亞,也許並不誇張。

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雖然誕生在400年前,但在今天看起來,仍然栩栩如生,與現代緊密相連。

在《李爾王》劇中,李爾的長女與次女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口是心非,為爭權奪財對自己的生身父親也忘恩負義,毫不留情地欺哄瞞騙;而昏聵的國王父親只愛聽虛情假意的好話,不僅把國土財富都分給了她們,還把誠實的小女兒趕出了門外,最後自己只落得了在瘋癲中死去的結果。

誰不願意聽讚美奉承的話?我自己就有過因只聽好話而上當受騙的經歷;現在的生活中到處可聞為爭奪家庭財產大打出手,兄弟相殘,姐妹反目;「啃老」一族不僅在人數上不斷擴大,年齡也看漲;把父母轟出門外的事也時有發生。這比起莎士比亞的那個年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在《雅典的泰門》中,主人公泰門有段精彩的獨白: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只要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金錢對我們許多現代人不是仍然具有那樣的威力嗎?莎士比亞畫龍點睛地描繪出了人們對金錢態度的真實寫照。有少數人可以不要禮義廉恥去坑蒙拐騙、無惡不作,費盡心思都只是為了一個字:錢!

在《奧賽羅》中,黑皮膚的摩爾人奧賽羅與貴族女兒苔絲狄蒙娜之間的愛情可以戰勝種族歧視和社會偏見,但愛情卻沒有改變奧賽羅的極端自私與狹隘,他陷入他下屬軍官小小的陰謀之中,釀成了大大的悲劇。這充分證明了一個淺顯的道理:沒有相互信任的愛情不會長久。  

還有,令人忍俊不禁的《第十二夜》,啼笑皆非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悲憤不已的《哈姆萊特》······莎士比亞著作中的精品比比皆是。他精湛的語言藝術,使得他寫出的人物有豐富而鮮明的性格;他用文學之美,表達了對哲學中許多問題的深刻理解。而這一切,正如偉大詩人歌德所說:「這些著作的偉大基礎是他生活的真實和精悍,因此,來自他手下的一切東西,都顯得那麼純真和結實。」

讚美評論莎士比亞的名人大師不勝枚舉,對他著作的研究探討之作更是汗牛充棟。如果我能像莎士比亞那樣是一個語言大師,也許可以創造出一些新詞來稱頌他,可惜不是。在世界上並無完美之事,雖然也有人不喜歡莎士比亞的作品,但我相信,它們就在那裡,永遠不會離我們而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夕明 2016-3-1 00:59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07: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