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對自由的畏懼

作者:舌尖上的世界  於 2018-3-18 00: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說了也白說|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0評論


1941年,世界大戰的戰火正加快腳步逼近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年度國情咨文講演中提出了他那舉世聞名的四大自由普世權利 - 普世人類均應享有的四項基本自由。四大自由之一,免於恐懼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正是針對愈演愈烈的戰爭對於人類的巨大威脅。

恰好在同一年間,法蘭克福學派社會學者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那本影響深遠的著作《畏懼自由》(Fear of Freedom,又名Escape from Freedom)出版。

人人均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之權利,但假如自由也會使人產生恐懼感呢?悖論也就因而產生。按普世價值觀,人人皆嚮往企盼自由,怎麼可能會對自由生出恐懼感?弗洛姆這樣解釋:當人們談論自由的時候,有必要區分清楚兩類狀態,一類是『freedom from』,擺脫的自由,另一個是『freedom to』,追求的自由。前者消極被動,後者主觀能動;前者從擺脫中得到自身的安全感,後者在追求過程中獲得個性解放;前者negative,後者positive。當我們身處某種形式的禁錮束縛中而被動地祈望擺脫(freedom from)的時候,總不免同時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所謂對自由的畏懼,其實是人們對自由所須付出代價的下意識逃避,如果他們又不具備為自己創造新環境的能力和動力,就會傾向於在固有的社會框架中謀求解脫。

不難看到,羅斯福總統的『Freedom from Fear』恰恰正是弗洛姆所說那種擺脫的自由。當時機恰當的時候,freedom from的嚮往完全有可能引領人們走向災難。一戰之後的德國面對巨大的社會危機,經濟崩潰信念缺失,一向渴望秩序的德國人亟需擺脫民族危機,為自己重建安全感與自信心,弗洛姆在這裡指出,當一個國家或民族正經歷對這種消極自由的渴望時,難免會向威權主義屈膝。無論是當年的納粹德國,還是今天的共產中國甚而川普美國以及重新向威權主義傾斜的整個世界,都在印證著他的這個論斷。

換一個視角觀察,對自由的畏懼,其實不過是人們對自由的對立面 - 安全感的追求,所謂趨利避害。當薩特先生宣稱人生而自由無可選擇時,他其實是繆誤了。自然人從沒有在完全的自由中生存過,從來都生活在某種威權狀態之下,或治人,或治於人。原因也十分簡單,人類是一種社會性極強的動物,更且是dominance hierarchy social animals。對消極自由的渴望是人類的動物本性,在這樣一個閉合系統中以某種較新的秩序替代從前的秩序,吾皇已死,吾皇萬歲,循壞往複終歸不得脫離治與被治的關係,這其實可以被解讀成人類社會的一種正常形態。而積極的、追求的自由則只能屬於獲得了獨立人格,具有自由意志的人們,在大多數歷史時段里倒是並不能夠左右得了社會的走向。

羅克威爾在他四大自由畫作系列里這樣表達他對免於恐懼的自由的理解:一對父母正站在他們睡熟著的孩子們的床前,母親悉心地為孩子掖好被角,一旁的父親手裡拿著剛剛讀過的報紙,上面的新聞是當天倫敦大轟炸的消息。想必他們是因為看到了這樣的消息而為孩子們的未來擔憂著,怎樣才能給予他們一個無憂無慮的未來呢?羅克威爾以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表達出了人們對免於恐懼的自由的渴望之情。

不過讓我們再來對親子關係做一次稍微另類的思考:在所有動物當中,人類撫養後代所需的時間是最長的,從舊石器時代的七八年到現代社會不可思議的將近二十年,子女必須一直仰賴父母的養育,服從他們的權威。個體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將會自覺去習慣適應威權,在一個父權不僅在家庭且在整個社會生活中起主導作用的文化里就更是如此。為擺脫不安全感而傾向於認同威權,至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如此選擇的,所謂人人嚮往自由的動人口號並經不起弗洛姆的嚴謹解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0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18-3-18 01:32
從缺乏自由到獲得自由的落差越大越需要有規範平衡的依據。

被剝奪自由者因缺乏平衡依據而恐懼生命的代價;
剝奪自由者也因缺乏平衡依據而恐懼泛自由導致失去控制。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8 01:53
浮平: 從缺乏自由到獲得自由的落差越大越需要有規範平衡的依據。

被剝奪自由者因缺乏平衡依據而恐懼生命的代價;
剝奪自由者也因缺乏平衡依據而恐懼泛自由導致失去控
弗洛姆不是在討論『剝奪』,那是馬恩列斯毛瞪糨糊稀他們的話題。
回復 浮平 2018-3-18 01:54
舌尖上的世界: 弗洛姆不是在討論『剝奪』,那是馬恩列斯毛瞪糨糊稀他們的話題。
被扭曲后的剝奪。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8 01:56
浮平: 被扭曲后的剝奪。
他也不是在討論『被』。
回復 浮平 2018-3-18 02:00
舌尖上的世界: 他也不是在討論『被』。
在應用時必須有被。從來都生活在某種威權狀態之下,或治人,或治於人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8 02:06
浮平: 在應用時必須有被。從來都生活在某種威權狀態之下,或治人,或治於人
人類文化傳承自動物文化。你去問問狒狒,它們有『被』的概念嗎?

前蘇東波異見者們宣言:沒有國家政府文化的問題,只有個人的問題。

他們是在說,不要說『被』,你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懂得『主動的自由』。
回復 浮平 2018-3-18 02:22
舌尖上的世界: 人類文化傳承自動物文化。你去問問狒狒,它們有『被』的概念嗎?

前蘇東波異見者們宣言:沒有國家政府文化的問題,只有個人的問題。

他們是在說,不要說『被』
我是站在某個圈圈之外而用的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8 02:48
浮平: 我是站在某個圈圈之外而用的
我一向以來比較反感人們輕易地把一切推到『文化、制度、政府』那裡去,好像這一切都是天上掉下來砸到自己頭上的什麼東西。

有一個問題值得想一想,當鐵器時代終於到達中國那裡,為什麼它催生了一個如此不同的文化形態?中國人喜歡說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好時代,真實的情況是,一個以抵抗變革為目的的文化被塑造了出來。今天的中國又正在準確地複製著同樣的過程,我們也就可以預見它的結果會怎樣。
回復 浮平 2018-3-18 02:57
舌尖上的世界: 我一向以來比較反感人們輕易地把一切推到『文化、制度、政府』那裡去,好像這一切都是天上掉下來砸到自己頭上的什麼東西。

有一個問題值得想一想,當鐵
用人解釋得通的是哲學,用人解釋不通的是神學。其實都解釋得通。

宇宙的結構與物質初期的 density fluctuation 有關,精英的分佈不一樣有關嗎?什麼樣的分佈就形成什麼樣的 galaxy。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8 03:06
   可以。不過最終DNA應該可以解釋,智人與先於他們分佈到世界各地的直立人的融合可以解釋。
回復 浮平 2018-3-18 03:14
舌尖上的世界:    可以。不過最終DNA應該可以解釋,智人與先於他們分佈到世界各地的直立人的融合可以解釋。
與初始條件的隨機性有關,這裡的因素是複雜的,地理,氣候,環境,遷徙等等,從微觀到宏觀。 一旦形成了核和圍繞核的旋轉便產生了更大的慣性,改變就更難,成為量子躍遷,差一口氣都不行。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8 03:20
浮平: 與初始條件的隨機性有關,這裡的因素是複雜的,地理,氣候,環境,遷徙等等,從微觀到宏觀。 一旦形成了核和圍繞核的旋轉便產生了更大的慣性,改變就更難
是,gene與meme可以互相強化。
回復 浮平 2018-3-18 03:23
舌尖上的世界: 是,gene與meme可以互相強化。
也是 swarm effect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8 03:27
浮平: 也是 swarm effect
  
回復 浮平 2018-3-18 03:33
舌尖上的世界:   
體制改革碰到了文化改革的困惑

https://www.wesleyan.edu/ceas/about/cultural_anthropology.pdf

學者也沒有找到答案。(實際上是理論水平不夠,哲學觀和應用哲學及方法論的混淆造成,所以就乾脆否定價值觀,留下自相矛盾的意識形態困惑。)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8 04:27
浮平: 體制改革碰到了文化改革的困惑

https://www.wesleyan.edu/ceas/about/cultural_anthropology.pdf

學者也沒有找到答案。(實際上是理論水平不夠,哲學觀和應用
Cultural Anthropology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是Kate Fox的那本英國潛規則。這種研究恐怕也只有英國人這樣冷靜的自我觀察可能做得到。
回復 浮平 2018-3-18 04:40
舌尖上的世界: Cultural Anthropology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是Kate Fox的那本英國潛規則。這種研究恐怕也只有英國人這樣冷靜的自我觀察可能做得到。
是的。感覺這些了解中華文化的人到西方來學習 social science 的學者估計比較年輕,最多40多歲?跨學科的知識和經歷估計不夠,特別是哲學水平不夠。但並不都如此,只是能到體制內作為 advisory board 的就難得說是什麼水平了。anyway, disappointed。從報刊宣傳,領導講話,網路文章,學生思維就大致知道了教育水平和作用,與若干年前的思維方式變化不大,也許更混亂。看看那位周xx的文章就不禁長嘆,算是有代表性的吧?思辨論理能力多半不如美國初中生的水平。

我看到的 defensive 文章唯一能找到的是非觀,價值觀依據就是,到處找美國人這裡那裡的獨立事件,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然後作為你錯一,我錯二最好的理由 未能上升到是非對錯的因果邏輯判斷方法,普及方法,形成融合整體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觀。將文化中的黑白領域和非黑白領域分開。學者沒有這個水平,權力者再被煽,嚇得要命,以為是要毀滅中華文化。而不是理解為 integrated and refined。

他人的錯就是我言行的榜樣,報復就是快樂,變換是非標準就是最好的手段,到達利益目的就行了。這並不是與有些文章說的low IQ 完全相同, 而是可以理解為 distorted high IQ。所以,sharp power 有多重涵義。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8 06:44
浮平: 是的。感覺這些了解中華文化的人到西方來學習 social science 的學者估計比較年輕,最多40多歲?跨學科的知識和經歷估計不夠,特別是哲學水平不夠。但並不都如此
很多時候這些東西都不可當真去看,常常那並不是在討論而是在宣洩,或者是在抓眼球、搏上位。好像那位紅衣提問婊,也好像是狒狒群里的狒狒小姐,努力把它們的紅屁股向狒狒老大招搖,只是為了在 hierarchy dominance order中為自己搏一個名份罷了,完全屬於本能,沒有什麼邏輯可談。
回復 ShitDuyunlunzi 2018-3-19 06:33
舌尖上的世界: 很多時候這些東西都不可當真去看,常常那並不是在討論而是在宣洩,或者是在抓眼球、搏上位。好像那位紅衣提問婊,也好像是狒狒群里的狒狒小姐,努力把它們的紅屁
那麼您這是把屁股向誰招搖呢?有邏輯可言嗎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8-3-19 07:43
ShitDuyunlunzi: 那麼您這是把屁股向誰招搖呢?有邏輯可言嗎
在那邊被我掐了七寸,到這裡來招搖了?我看見你那紅屁股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7: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