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Coco》...
動畫片里,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人們對於死亡的認知。
當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再思念你的時候,你才是真正的死去消亡..
所以你永遠都會活在別人的記憶中。
可在今天的日本,卻有這樣一群老人,雖然活著,卻幾乎被世人遺忘了。他們是幾乎提前被世界宣告死亡的一群人.....
故事還要從這個剛過完91歲生日的獨居老人Chieko Ito說起....
她和她的許多同樣獨居的老夥計們一樣,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政府保證房社區里。在這裡,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的樓有171棟,如果不是非常熟悉,很容易就會迷路。
這個社區是日本戰後嬰兒潮催生的產物,一切都仿照美式家庭的需求建造,在60年代曾經名聲大噪,是當時全日本最大的社區。
然而,時過境遷,社區當年的輝煌早已不在。現在住在這裡的大多是常年沒有家人陪伴、也無人造訪的老人。
這些人本來就有些與世隔絕,再加上他們平時不太愛出門,待在家裡幾周甚至幾個月都是常有的事兒,所以,萬一有誰消失了也沒人會注意到。
Ito就住在這171棟樓中的其中一個公寓里,本來,她覺得就這麼住著也沒什麼。直到2000年的一天,住在她家不遠處的一位69歲的老人出事兒了。
當時,這位老人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去世三年多。
他就靜靜地躺在自家的地板上,等到政府終於派人到老人家裡查看,屍體早已被昆蟲蠶食的只剩下森森白骨。
這位老人幾乎沒有朋友和家人,跟鄰居也不熟,就連房租水電也是在銀行卡里自動扣除的。
老人在家中去世后,而外界的一切卻依然照舊。 沒有人察覺,沒有人惦記。 直到3年後,當老人銀行卡中的積蓄被每月每月的自動扣光... 市政部門上門詢問時,這才發現出了問題。
這起死亡事件震驚了全日本,人們把這種老人在家獨自去世卻無人知曉的情況稱之為「孤獨死」。
在日本這個開始逐漸老齡化的社會裡,每年都有無數的老人這麼孤獨的死去.. 而夏季,是孤獨死的高發期。 過於炎熱的天氣會引發各種身體疾病,很多老人因此熬不過。 一個日本媒體表示,最多的時候,夏天每周會有4000人孤獨死.....
而對於Ito所住社區的許多居民來說,這種死亡方式彷彿是必然的結局。
由於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專註發展經濟,忽略的社會和家庭的其他需要,加之後來的經濟停滯,使整個日本陷入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的困局。
這直接導致,孤寡老人成了現在全日本最普遍的問題。為此甚至出現了專門清掃獨居老人遺體的行業。
Ito自己也是「孤獨死」的高危群體。她從不心存僥倖,因為她知道,無論生日還是節日,基本沒什麼人會關心她的死活。
Ito出生於1926年,她沒想到自己會活這麼久,尤其是在家人和朋友一個個離她而去后。
遙想1960年,她剛搬進這間公寓的時候,還是一家人一起,而現在她只能不無傷感的說:
「這裡的每個房間現在都是我的了,但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事實上,過去的25年來,Ito都是一個人生活的。
自從女兒和丈夫在三個月內接連因癌症去世后,她每天都感到很孤獨。雖然她還有個繼女,但由於長期分開生活,如今兩人也只會在逢年過節時互相問候一下,此外再沒別的交集了。看了媒體上各種孤獨死無人料理的新聞,
為了防止自己最後也成為這其中的一員,Ito想出了個辦法。
她找到住她公寓對面的鄰居,拜託他們,希望他們每天白天有空的時候看一下她這邊。看看她的燈,看看她的紙窗....
因為,在過去的很多年裡,Ito每天都過著很規律的生活。
她會在每天晚上6點左右關上自家的紙窗... 直到第二天清晨5:40的鬧鐘響起,她會起床,再把紙窗拉開。
「如果白天看到我的窗戶是關著呢,那就說明我死了。 拜託你了... 」
鄰居很痛快的答應了,這讓Ito大感欣慰。為了表示感謝,Ito每天夏天都會給鄰居送一些梨子做禮物。
Ito已經想好了,如果鄰居發現她的窗戶不對勁,就可以直接通知相關機構。到那時候,她在90歲生日時準備好的「臨終筆記」就能派上用場了。
為確保死後一切都能被安排妥當,Ito按照時下日本老人最流行的方式,將身後事都寫在筆記上。
她還提前把家裡最珍貴的佛台上的石碑(這些石碑在日本佛教文化中地位很高,普通人即使家裡著火都會想著把它們帶走的)也送人了。
Ito不大公寓里充滿著已故家人的回憶。書架上面擺著的上百本書都是丈夫的,他死前曾叮囑她看完就扔掉。
雕刻精美的五斗櫥,那是女兒結婚時用的,在她死後不久又被送了回來。
關於Ito自己的,則是她寫的書:兩本記錄有關在這棟房子里生活的回憶錄,以及一本長達224頁的自傳。這些都是Ito晚年時的創作。
Ito顯然已經為自己的死做好了一切準備,就連清理遺體的錢都留好了,只等著最後時刻的到來。
但面對死亡絕非易事,Ito自己也說: 「雖然我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的離去,只剩下我,但想到死時我依然感到恐懼。」
Ito家裡珍藏著許多年輕時候的黑白照片,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關於她在這個叫Tokiwadaira的社區里的生活。
這種社區在日本又叫Danchi,是日本政府專為戰後重建日本的精英們所準備的。
社區里樓房的設計參考同年代的美式公寓建築風格,每套房子都配有獨立的衛生間、廚房和陽台,屋內還配備當時最先進的家電——黑白電視、冰箱和洗碗機。樓外的公共區域還設有公園、游泳池。
在當時,這條件簡直是不能再好了。
比房子本身更具吸引力的是它的價格。
由於它屬於政府建設的保障性質住房,Danchi的租金比獨棟房屋和同地段的高檔公寓要便宜得多,其中有一些甚至是免費的。
此外,當時日本很多大企業都鼓勵員工們集體搬進Danchi去住,因為這樣可以增進員工感情、加強企業凝聚力。
性價比如此高,可想而知Danchi在當年的火爆程度。
日本政府不得不發明了排隊、搖號等各種手段限制Danchi的申請名額,並為申請人設立的較高的門檻,要求申請人的月收入必須在租金的5.5倍以上。
Ito就是在六十年代擠破腦袋也要搬進Danchi的租戶之一。雖然她丈夫Eizo任職於日本頂級的廣告公司,可對於申請Danchi來說,依舊沒有什麼優勢。以至於夫妻倆連續申請了13次都被拒絕之後,差點兒就放棄了。
好在Ito住在鄉下的親戚後來又偷偷幫他們遞了份申請,夫妻倆這才申請到了距離東京1小時車程的Tokiwadaira公寓。
Tokiwadaira毫無疑問是當時東京最吸引眼球的建築群,擁有4800多間公寓,佔地面積巨大,橫跨兩個火車站。
1960年12月,Ito和丈夫帶著4歲大的繼女搬他們的新家,一間擁有三個小房間、獨立的廚房、衛生間和浴室的3K公寓。她清楚的記得,那是個晴朗的日子,遠處的富士山都清晰可見。
Ito很快愛上了自己的新家,寬敞明亮的廚房,讓身為主婦的她感到很滿意。
幾年後,Ito的女兒出生,一家人的生活愈發安穩起來。丈夫按時坐火車去東京上班,而Ito則留在公寓的託兒所教書。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一家人每年都會拍一張全家福,記錄下一年裡的成長。
閑下來的時候,Ito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看樓下的兒童廣場和沙池,每每看到孩子們的嬉鬧,都讓她感到很滿足。
到了夏天,她會帶著孩子們去Tokiwadaira的公共水池嬉戲。
那些年,Ito的鄰居全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整個日本正處在經濟上升期,是最朝氣蓬勃的年代。公寓附近也到處都是孩子們的身影。
Tokiwadaira的人甚至層驕傲的戲稱,自己成就了日本第二次嬰兒潮。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歡聲笑語在Tokiwadaira漸漸消失了。
孩子這種生物在這裡幾乎絕跡了。
這主要是由於Danchi的公寓大多是為有一兩個孩子的家庭準備的,所以在Danchi長大的孩子們紛紛離開家另立門戶,他們的孩子自然也不會生活在這裡。
孩子們走了,而當時搶著搬進來的這一代人又開始慢慢老去...
逐漸的,這裡成了一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社區...
漸漸地,Ito記憶中總是人潮湧動的游泳池如今也變得凋敝而破敗。
今年的熱浪果然沒有放過這個社區里的老人們,夏天才剛過半,社區里就發現了兩具老人的屍體,他們是初夏時候去世的,其中一人就住在Ito這棟樓里。
兩具屍體都是臭到鄰居忍不了才被發現的,這種氣味,即使公寓管理員將屋子貼滿密封條都無法抑制,久久不能散去。
Ito一直設法讓自己保持忙碌,花很長的時間在社區外面散步、記錄自己每天走過的步數、每天為女兒和丈夫抄寫1小時的佛經還有參加保護周邊森林的志願者小組。
總之,她盡量讓自己不去想這些鄰居們的死訊。
每個月,她都會參加社區組織的午餐會,以保持一定的社交,減少孤獨死亡的風險。
在那兒,她認識了長期飯搭子Kinoshita先生。Kinoshita的腿腳不太好,但胃口還不錯,所以Ito總是把自己的飯分一半給他。
不過兩人的生活方式相去甚遠,Ito把日子過得井井有條,Kinoshita卻連床都懶得下,一周才出一次門。
但畢竟,能有個人聊聊天還是挺不錯的,兩人就這樣一天天熟悉起來。
Kinoshita是14年前才搬到Tokiwadaira這兒來的,住在一層的一間兩居室內。
他出生在台灣,很小的時候就隨一家人到日本來討生活。
剛到日本的日子雖然過著貧困的生活,但那時的日本在年輕的Kinoshita看來充滿希望。
長大后的Kinoshita聰明又勤奮,靠著扛米袋子攢下的本錢,他很快便創立一家不錯的工業公司,主要承接市政建設等工程項目。
他一生最輝煌的事迹,莫過於當年日本赴歐洲修建英吉利海峽所用的部分設備,就是由他的公司提供的。那時的紀念鑰匙扣,他至今依然保留著。
然而日本經濟的衰落與繁榮幾乎同樣快,到了9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的崩塌,Kinoshita公司的生意也一日不如一日,最終無奈宣告破產。
生意上的失敗使他幾乎敗光了家產,兒女和第二任妻子紛紛棄他而去。一無所有Kinoshita只能獨自搬到便宜的Danchi公寓來生活。
2011年日本大地震時,Kinoshita站起身撐住了搖搖欲墜的壁櫥。從那時起,他的雙腿烙下病根,幾乎無法再支撐他日漸縮小的身軀。
他的世界一下子變小了許多。但直到去年,他還堅持去健康俱樂部,他喜歡坐在按摩浴缸里按摩雙腿,可有一天,可能是泡的時間太久,他在按摩浴缸里昏了過去。
當時還有人叫了救護車,全健康中心的人都看著他。這讓Kinoshita羞憤難當,他拒絕了救護車,從此以後再沒在健康俱樂部出現過。
現在他每月只出去幾次,除了去超市,就是去午餐會找Ito吃飯。
Ito的友誼給了他力量,他說:「她非常自信,簡直到了我無法接受的地步。」
除了老年中心的活動,兩人偶爾還會互相借閱圖書。一次還書的機會,Ito去了Kinoshita家參觀。
一進門Ito就嚇到了。Kinoshita狹小的空間里隨意堆放著垃圾和各種雜物,廚房也積滿了油污和灰塵。
Ido立刻意識到,如果不找人看著點Kinoshita,他可能也會成為下一個「孤獨死」者。於是她立刻聯繫了社工,叮囑他們時不時去看一下Kinoshita的情況。
在八月的一天,由於Kinoshita好久沒有出門了,社工有點擔心就前去查探。結果敲了半天門都沒人應,只聽到隱約的電視聲。社工怕Kinoshita死在家中,於是馬上報了警。
所幸的是,警察打開門后卻發現是虛驚一場,原來Kinoshita只是陷入了長長的昏睡。
鬧出這麼大的誤會,Kinoshita自己也感到很尷尬,但心裡還是暖暖的,畢竟還有人關心他的死活。
自己終究不是一個孤獨的人...
Ito的外出活動,除了每月固定的午餐會,最大的任務就是去給丈夫和女兒掃墓。幾十年來風雨無阻,即使再冷的冬天都無法阻止她的腳步。
她每次都會帶上好吃好喝的擺在女兒墓前,跟她慢慢講述自己過去一個月發生的事兒。但她從來都只講開心的事兒,因為她不想讓女兒擔心自己。
雖然無法得到女兒的回應,但Ito心裡一直認為,她能活到91歲依然平安、基本健康,都是拜亡夫和女兒的保佑所賜。
今年Ito還參加了社區中心組織的盂蘭節舞蹈會。
而台下不遠處,Kinoshita也努力走出家門,為Ito捧場。
雖然獨居的老人生活充滿艱辛,但這些人依然如此努力的活著..
長夜到來,那一扇紙窗再度被拉上,等待明天一早,它再度被拉開...
而最後的結局,還希望這位可愛的Ito奶奶在百年之後能夠體面地離開,在天國與家人團聚。
一切如她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