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上午,一張離別主題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迅速擴散。

照片中,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媽媽把身子探進車子里,笑容慈祥,專註地看著車裡的人,眼神里透著無限留戀,只是額頭深刻的皺紋和斑駁的臉龐,讓人感受到歲月的無情。


▲周建海手機里和父母歡聚的照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兒行千里母擔憂……爸爸媽媽,兒子多想再聽聽你們的『嘮叨』啊!離別時我們彼此外表都裝著歡笑,內心卻有太多的無奈和不舍,相互懷揣著淚水揮手道別,期待下次再相聚。」發微信者的這番話,引發了網友的共鳴。
1日中午,記者聯繫上了發微信的周建海。此時,他正坐在返回杭州的車上,不時翻看手機里和父母親春節歡聚的照片,回味那段短暫而難忘的時光。
周建海今年41歲,是杭州陳經綸體育學校的一名教練,老家在文成縣百丈漈鎮篁庄村。照片中的老媽媽是他母親,名叫胡仙菊,今年80歲。由於工作原因,周建海平時很少有機會和父母親團聚。今年1月26日,趁著春節假期,周建海回了老家,先和妻子一起看望了百丈漈鎮篁庄村、大會嶺村、二源村等地的8位老人,為每位老人送上愛心款200元錢及慰問品。
隨後,他和父母親開開心心過了一個年。2月1日上午9時,春節長假接近尾聲,又到離別時。年過八旬的父母親堅持要出門相送,不知不覺走到了村口。周建海和父母親擁抱告別,不想一向堅強的母親竟然落了淚。
「兒子啊,自己身體多保重,爸媽會照顧自己,家人要和睦相處……」就在汽車準備發動的那一刻,母親胡仙菊又把頭探進車廂,凝望著他,反覆囑咐。
「常言說,父母把我們撫養長大,我們陪他們慢慢變老。但我們陪他們的時間實在太少了。」周建海說。這番朴的話語,卻道出了常年離家在外的子女們的共同心聲。
長假后,
又該踏上離鄉的路。

相聚的時間總是短暫,
七天的光景還難以釋懷心中的思念。

然而,
火車早已鳴笛,大巴也在催發,
遠方在向你招手。

每當離別時,
你眼中總是噙著淚花。

你有淚不輕彈,卻怎又忍心告別兩鬢斑白的父母、新婚燕爾的愛人、牙牙學語的孩子、生死契闊的朋友。

其實,打拚在外,
你早已心中壁立千仞,
腹內海納百川,
肩上勇於擔當。

任前程風雨無阻,
你自是無所畏懼。
只是此時此刻,
你心中充滿太多的不舍。

爸爸,您高血壓,平時少喝酒,別忘了按時吃藥。

媽媽,我在外一切都好。您風濕病,天冷要保暖。
老公,你的衣服我已經洗乾淨了,掛在陽台上,記得收進來。
老婆,你一個人在家忙裡忙外,我虧欠你太多了。
兒子,好好學習,等到暑假爸爸帶你去北京。
閨女兒,一年不見,你又長高了。明年還認得媽媽嗎?
好哥們兒,想你們,啥時候還能像以前那樣,咱們喝個不醉不歸?

執手相看,更無他言。
其實,離別是為了明天更好的重逢,是為早日用豐滿羽翼保護家人朋友。為了他們,新的一年讓我們做到:
1、如果不能常伴父母身邊,每周打個電話;

2、定期探望朋友,獨自前行或許很酷,但很孤單;
3、制訂年度計劃,分解到月、周,定期對照,如果完成很好,給自己獎賞;

4、堅持運動,沒有好身體,什麼都是妄想;
5、堅持閱讀,別在浮躁的大時代里,丟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