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什剎海的冰窖曾經是皇家專供哦!

作者:默默的小溪  於 2016-9-23 11: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什剎海

中國古代對於冰的貯藏有著深遠的歷史。早在《詩經》中就有「納於凌陰」等相關記載。歷朝歷代,中國皇室都有著專門貯藏冰並用於夏季消暑的習俗。

進入三九 官府開始采冰、囤冰

    通過很多歷史文獻我們可知北京「歲窖囤冰」乃數百年之遺制。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里也提到當時北京城內皇家冬日采冰的事。先期鑿冰方尺,至冰窖中,鑒深兩丈,冰以入則固之,封如阜,內冰啟冰,中涓為政。文中所說的「中涓」相當於侍從官員,即天子最親近的大臣。從該文獻可知冰窖的深度定為地下兩丈,冬季進入三九后,天氣酷寒,河水凍結堅實,於是官府開始采冰。

    明清時期,北京城大小的冰窖約有20餘座。其中紫禁城宮廷御用的冰窖位於北海陟山門街雪池衚衕內。雪池衚衕內曾經有6座冰窖,如今還保留有兩座遺址。雪池衚衕的冰窖是半地下式建築,從外面看,很像一座巨大而低矮的老屋。兩端山牆上開有寬1米、高2米的拱門,有台階通往窖底。冰窖內部為磚砌拱券頂,外部上覆琉璃簡瓦。為隔熱保溫,牆體和拱頂與屋瓦間填有很厚的夯土。


古代「冰箱」還有降溫作用

    據《大清會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中記載,這些冰窖藏冰主要用於宮內各處消暑降溫、防止新鮮食物變質和冷藏各類祭祀大典的祭品,並供應王府或者高官使用。通常來說,中國古代冰的使用是通過將冰放入一種叫作「冰箱」的容器中,這種容器類似於一個柜子,但上面有通氣孔。放入其中的冰在內部融化時,其冷氣就會通過氣孔排出,從而起到降溫的作用。

    什剎海地區除去雪池衚衕內的御用冰窖外,前海廣場的寶泉冰窖,恭儉衚衕以及白米斜街內都曾有過冰窖。這些其中一部分是民用的冰窖。當夏日時節到來時,這些冰窖主就會把自己貯藏的冰破開,用推車裝好后蓋上一層氈子在衚衕中叫賣。這就是老北京常說的「賣冰核的」。


延伸古代的「冰箱」能保鮮 還能降溫

    中國古代的冰箱最初被稱為「冰鑒」,是一種使用冰為酒降溫的冰酒器。冰鑒是一種雙層的盒子,在盒子一層放上冰,另一層則放上酒,可以為酒降溫。




    而到了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已經有了由冰鑒演化而來的木胎制的「冰箱」。這種冰箱是用天然冰塊降溫的箱子,以高級木料製成。從外觀上看,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銅箍兩周。箱兩側有銅環,銅環的用途就是便於搬運。箱口覆兩塊對拼硬木蓋板,板上鏤雕錢形孔。


    當時冰箱內掛錫裏,箱底有小孔。兩塊蓋板其中一塊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塊是活板。每當暑熱來臨,可將活板取下,箱內放冰塊並將新鮮瓜果或飲料鎮於冰上,隨時取用。味道乾爽清涼,用后讓人覺得十分愜意,暑氣頓消。由於錫裏的保護,冰水不致侵蝕木質的箱體,反而能從底部的小孔中滲出。

    當時由於冰箱在富裕家庭中廣泛使用,京城每年夏季需用大量冰塊,這些冰均取自冰窖,這也催生了夏日京城冰窖的一大產業:賣冰核。

閑話 民間販冰人——「賣冰核的」

    和官府類似,什剎海地區民間也有著夏日用冰的傳統。在民間冰通常用於食品的保鮮、貯藏、室內降溫消暑等。

    舊京城常需要保鮮的食品為魚鮮和水果。明清北京的魚鮮,多由近京產魚州縣供應,特別是天津一帶,為主要的來源。京師魚販至天津販魚,為防魚鮮臭爛,多以冰塊加以冷凍。運至京師叫賣時,魚雖然不是活蹦亂跳,但至少還未死。

    冰窖的環境陰冷,隨著夏日儲冰的運出后富餘空間逐漸變大。一些京師的水果商人便利用起冰窖作為貯藏水果的場所。據明末《帝京景物略》記載:「凡蘋果入春而市者,附藏焉。附乎冰者,啟之,如初摘於樹,離乎冰,則化如泥。」當時的水果商人利用冰窖保存自己貨物並向冰窖主人支付一定費用,這也成為當時民營冰窖主的一項收入。



    位於今天什剎海地區前海廣場曾有一所毓先生開的冰窖。每年夏季,這裡都要將貯藏的冰破成小塊的冰核,然後將冰核裝在一輛手推車上固定好,用氈子蓋住防晒後由工人拉到衚衕中叫賣。當時冰場的主要客戶是家中使用冰箱降溫的居民。同時在什剎海地區還有專門販賣冰涼井水的水車,方便其他居民避暑消夏。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1: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