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追尋先輩足跡 感受發展脈搏

作者:banana_11  於 2016-6-26 16: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巍巍寶塔山,滔滔延河水。」盛夏的延安,滿目蒼翠。  6月20日至25日,來自18家中央新聞單位、24家全國性行業類媒體的64名編輯記者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在追尋先輩足跡、感受發展脈搏中,努力尋找「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現實答案。  我是誰:「尋根」的時代記錄者  「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陳毅的詩,詮釋著延安這個革命聖地,如何孕育出新中國的新聞出版事業。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吳起鎮。從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在陝北戰鬥和生活了13年。  在這一時期,延安清涼山曾是中共中央黨報委員會、新華社、解放日報社、新華廣播電台、中央出版發行部、中央印刷廠和邊區群眾報社所在地,它們及時傳播黨的聲音,為革命勝利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一輩新聞工作者是用手搖印刷機完成報道的。」中央電視台記者董海濤說,隨著科技發展,從事電視新聞采編對業務和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這次尋根,他深感一個從業者不僅要在體力上「肯跑動、肯吃苦」,在情感上也要「多用心、多用情」,寫出貼近人民、有溫度的新聞作品。  依靠誰:紮根人民才能寫出紮實報道  吃老鄉做的餄餎、四五個人同住窯洞炕、烈日炎炎下到農田幹活……幾天時間,這支多為「85后」的年輕編輯記者隊伍,與陝北農民同吃、同住、同勞作。忙碌之餘,充溢著滿滿的「獲得感」。  勞作之後,是農民們精心準備的飯菜,熱氣騰騰。  「他們不停給我們夾菜,問吃不吃得習慣、能不能吃飽,我很感動。」求是雜誌社王潤斌說。  為了誰:在時代發展的脈搏中跳動  清晨的黃陵縣杜洛尾村,被鬱鬱蔥蔥的山林所環抱。一場大雨過後,空氣中透著清新和濕潤。  「來之前,我想象中的延安是風沙漫天的黃土高原。而到這兒的第一天,我的看法就改變了——從農村到城市都是綠樹成蔭,滿眼青翠。」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楊雨婷說。  楊雨婷的感受,源自延安1999年啟動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它很大程度上讓這片黃土地「穿綠裝、換新顏」。  讓編輯記者們印象深刻的,還有「錢袋子」鼓起來的老區群眾。  延川,傳統農業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2010年至2015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90.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63.4%。  歷史上,延安是中國革命事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起點。如今,延安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起點上。  「讓世界了解中國是很多新聞工作者的職責。這裡,不僅豐富了我對延安的認識,更讓我深入地了解中國、思考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楊雨婷說,延安的過去和現在,都值得新聞工作者介紹給全國和世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2: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