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在奔向全面小康的征途上頂住壓力、決戰決勝,就一定能讓中國經濟春光明媚、東風浩蕩 每年春天的兩會,不僅是代表委員共商國是的議政平台,也是國際社會聚焦中國經濟的難得契機。面對中國經濟的成績單與未來的新目標,儘管有各種各樣的解讀,但就連一些挑剔的境外媒體也不得不承認,這些「相比西方,仍是一個夢幻數字」;同時強調中國經驗「將為其他國家突破增長瓶頸提供借鑒」。中國兩會,在向世界經濟傳遞信心。 信心來自實績。在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上,成績書寫自實打實的「乾貨」。回顧過去一年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的「加減法」:GDP增速達6.9%,穩定在合理區間,而最能衡量群眾幸福度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的同時,更有1442萬農村人口減貧;單位GDP能耗下降5.6%,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代表委員眼中「很提氣」的政府工作報告,讓「下崗潮」「硬著陸」「崩潰論」失去了音量。 信心來自改革。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去年全年新登記註冊企業增長21.6%,平均每天新增1.2萬戶。說到底,微觀企業是宏觀經濟的細胞,能不能讓他們面向市場、面向技術創新,增強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關係著中國製造的品格與質量。堅決扭轉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現象,讓「看不見的手」充分施展,讓「看得見的手」更加有效,這是寶貴的經驗,更是奮鬥的方向。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的審議,堪稱一場匯聚民智、民心與民力的經濟動員會。新發展理念怎樣寫入每一項目?精準脫貧如何不落一人?財稅改革能否兼顧公平與效率?都離不開代表委員們建真言、獻實策。從現代農業的升級,到鐵路公路的投資;從高端裝備、智能製造的突破,到大數據、網路經濟的拓展,氣勢磅礴的五年藍圖,是對市場經濟的領航與指引,更體現了人民群眾對自身未來幸福的科學謀划,對「時」與「勢」的牢牢掌握,展現出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的制度優勢。 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是我們秉持戰略定力的底氣所在。國有企業改革「1+N」頂層設計方案的出台,直指真正市場主體的自我構建,將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過程中激發內生動力,在競爭中增強實力,增進國有資本的控制力。「親」「清」二字,道盡了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的時代要求,將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兩個毫不動搖」共同鑄就法治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將在全球化商戰的百舸爭流中築牢「大國強企」的長青基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國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任何一個經濟體發展到這個階段,都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化產能與穩定就業怎樣統籌,去庫存與房價波動怎樣平衡,去槓桿與金融活力怎樣并行,降成本向實體經濟怎樣輸血,補短板對民生改善怎樣發力,這些迫切需要新理念引領新航程。不難預見,對體量如此巨大的市場經濟體化瘀通絡,絕非一件易事,但沉痾盡去的中國經濟,也定將以愈發健碩的身姿站在跑道上。 「我國發展一時一事會有波動,但長遠看還是東風浩蕩。」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發展大勢的沉著判斷告訴我們,今天的發展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實施定向調控、相機調控,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雄偉征途上頂住壓力、決戰決勝,我們一定能夠不斷滿足富起來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讓中國經濟春光明媚、東風浩蕩。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1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