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猴年春節之際,我戰略導彈部隊怎樣為祖國守歲為人民站崗?請看記者從火箭軍某基地發回的報道 崇山之外,爆竹聲起,農曆新年正向我們走來。大山深處,長劍矗立,靜候那嘯傲蒼穹的時刻。 記者新春走軍營,與火箭軍某基地的一場戰備檢查考核不期而遇。 聯合作戰值班室內,鍵盤聲聲,熒屏閃爍,氣氛緊張。指揮席上,司令員劉啟德一身戎裝,神情嚴肅。 中國「東風第一旅」第一個接受檢查。旅長王錫民彙報完值班人員、應急分隊、裝備、陣地等情況后,劉司令員隨機抽點了發射四營指揮所,此時是教導員馮海瑞值班。 「你說說營指揮通信情況?」「你再說說導彈陣地水、風、電設施設備情況?」 劉司令員一連問了兩個問題,一個涉及通信專業,一個涉及陣地專業,馮教導員有條不紊一一回答。劉司令員連連點頭。 節日戰備,既是對部隊戰鬥力的集中檢驗,也是對值班官兵能力素質的綜合考驗。 某旅發射五營營長王忠燕,是第二個被隨機抽點的基層指揮員。 聽完王營長彙報節日戰備情況,劉司令員又考了他幾個問題:「導彈平台系統的功用、組成是什麼」「戰備值班可能遇到的緊急情況有哪些、都有哪些處置程序」「導彈機動發射車佔領陣地后發射流程有哪些」…… 一位是與導彈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導彈司令,一位是在本職崗位上幹了7年的火箭軍一級發射營長,無論是彈上、彈下,地面、電源等專業知識,還是戰備值班制度、發射指揮流程,一個問得專業,一個答得準確,盡展新一代火箭兵的過硬專業素養。 基地官兵都知道,劉司令員檢查戰備訓練有個口頭禪:「掐麻筋」,即找戰備訓練的短板。3年前,他剛到基地上任時,曾「掐」得基地上下震動。 在某團考核現場,部分專業技術幹部眼睛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訓練內容少,清單僅有半頁紙,相關專業一問三不知。劉司令員當場發火:這怎麼適應聯合作戰的要求,怎麼適應體系作戰的要求! 在某旅駐地,基地無預告、無預案對該旅實施戰備拉動,現場戰鬥氛圍不濃。劉司令員嚴厲批評道:平時不過硬,戰時靠什麼打得贏! 正是基地上下這種勇於自省、敢於擔當的勁頭,推動著戰備訓練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執行火箭軍首次全基地全型號實彈發射任務,幾天之內連續發射基地所有型號戰略導彈,全部成功;按實戰編組、實際戰標、實際作戰流程,首次組織了某洲際戰略導彈雨中發射,開創了火箭軍先河;基地所有旅團都能依託自身力量獨立發射,所有發射單元能夠獨立測試操作。 此時此刻,大山深處,長劍列陣,司令點兵。 「命令你旅依託營區附近作戰區域,做好發射準備!」當抽點到某新型導彈旅時,劉司令員突然下令。 接到作戰值班員報告后,旅長姚文山立刻核實命令,召開會議,傳達命令,各要素彙報情況,參謀長提出建議。 就在這時,劉司令員再傳警訊:有30人小股「敵特」將襲擾你部營區庫房。 姚旅長沉著應對,指揮若定。他立即命令發出預警信號,組織應急分隊對小股「敵特」進行阻擊和殲滅。 中軍帳里,作戰籌劃繼續進行。庫房周邊,發射二營官兵全副武裝,在教導員范燁晗的帶領下,冒雪對小股「敵特」展開阻擊…… 「讓機關出出冷汗,讓部隊出出熱汗。」從導彈旅到擔負保障任務的各團,基地所有旅團或拉動應急分隊,或緊急集合,或組織演練,悉數被抽點一遍。官兵聞令而動,迅即到位,各部隊的戰備意識、戰備方案、戰備行動能力得到了檢驗。 部隊所有的崗位都是為打仗而設,任何崗位任何時刻都不能懈怠。採訪期間,這個基地持續強化軍情研究、方案推演、指揮聯調、戰備拉動等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不設底案、不搞預演,扎紮實實按戰備方案走、按作戰流程練,已經成為大山深處火箭軍部隊的常態。 東風浩蕩,戰旗獵獵。昨天,這支王牌勁旅成功發射了我國第一枚地地導彈,打出了讓國人揚眉吐氣的「爭氣彈」。今天,他們將繼續打造讓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更有底氣的「放心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