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德國小鎮的中國元帥故事——踏尋朱德赴德國學習和生活的足跡

作者:baoma111  於 2016-6-28 15: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1923年5月4日,一位中國青年乘火車抵達德國小鎮哥廷根,懷揣著挽救國家民族危亡、探尋革命道路的理想。然而在當時,沒有人能預料到,這位遠渡重洋的年輕人日後會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就是中國十大元帥之首——朱德。  時過境遷,93年後,記者踏尋著朱德當年學習和生活的軌跡走進德國西北部的大學城哥廷根。哥廷根雖然只有不到13萬人,卻名人輩出,數學家高斯、童話作家格林兄弟、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麥等名人都曾在這裡留下過足跡,300多塊名人紀念牌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謙虛、瘦長」的中國學生  位於城東的普朗克街3號坐落著一幢二層帶閣樓的紅色磚房,正牆上可清晰看到一塊精緻的大理石紀念牌匾,上面用德語鐫刻著:「朱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23—1924」。這就是朱德當年留學德國時的居所。  上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國弱民貧、列強侵凌。受到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的啟發,朱德為尋找一條新的救國道路,遠赴重洋來到了《共產黨宣言》的誕生地——德國。  據哥廷根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1922年可謂是朱德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他經由上海抵達歐洲,並在柏林結識周恩來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年至1924年期間,朱德來到哥廷根大學學習社會科學專業。  目前哥廷根檔案館依然保存了很多朱德留學期間的資料和照片,其中最珍貴的要數朱德的戶口登記卡。卡上登記了「姓名朱德」「出生地四川省」「國籍中國」以及居住地等信息,左下角還附上了朱德和妻子的證件照。黑白照片中的朱德身著西裝,系著領帶,濃眉下一雙眼睛炯炯有神。  房東的女兒瑪格麗特回憶道,朱德當時住在其父母家的兩居室里,她和丈夫認識朱德后,這位「很謙虛,瘦長」的學生曾多次邀請他們品嘗自備的中式飯菜。  軍事話題「愛好者」  瑪格麗特還記得,住在普朗克街期間,朱德經常與她曾多年駐外的外交官父親探討軍事話題。「我如今已經去世的父母並不了解朱德與共產黨的關係,但他們肯定會對這位總是面帶微笑的租客所達到的政治高度而倍感吃驚,」瑪格麗特回憶道。  哥廷根檔案館前館長海爾格·瑪麗亞·庫恩在《哥廷根的中國客人》一文中指出,朱德在德留學期間更多致力於同中國同胞們進行政治和軍事話題的討論。  如今,哥廷根檔案館還保存了一張朱德與其中國同學和軍官的合影,照片中的大部分人屬於當年在哥廷根成立的「中國學生會」的會員。  「中國學生會」曾於1925年向哥廷根警察局提出散發傳單的申請,傳單的題目是《中國發生了什麼事情?》。「中國留學生通過舉辦展覽、散發傳單和組織討論會等形式,讓德國人民了解當時中國的情況,」庫恩說。  牌匾紀念「不解之緣」  30年前,朱德誕辰100周年之際,哥廷根市特地在普朗克街3號舉行了隆重的掛牌儀式,以紀念這段中國元帥與德國小鎮結下的「不解之緣」,前市長親自為紀念牌匾揭幕。  哥廷根大學漢學系教授艾哈德·羅斯納在掛牌儀式上說,這塊紀念牌匾不僅紀念了一位中國元帥和政治家,同時能為中德兩國在各個層面繼續對話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  今天,朱德曾居住過的紅色磚樓和紀念牌匾依然保存完好。普朗克街3號的一位年輕住戶告訴記者,正是這個紀念牌匾讓她了解到有位中國元帥曾經在這裡居住過,如今這個牌匾吸引著許多中國遊客慕名前來參觀。  羅斯納認為,當時分佈在歐洲各地的中國留學生不僅僅是「關切祖國未來的政治團體」,同時也是「中國和歐洲之間真正對話的載體」。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9: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