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侵擾涼州,隋主楊堅派遣行軍元帥樂安公元諧等率步騎兵數萬前往征討。元諧在豐利山打敗了吐谷渾,又在青海擊敗了吐谷渾太子可博汗,俘虜斬殺吐谷渾士卒上萬名。吐谷渾震驚害怕,他們的王侯三十多人各率所部前來降隋。吐谷渾可汗誇呂率領親兵遠逃。隋主任命前來降服的吐谷渾高寧王移茲裒為河南王,讓他統領投降過來的吐谷渾部眾。任命元諧為寧州刺史,留行軍總管賀婁子干鎮守涼州。
隋奉車都尉於宣敏奉使巴,蜀回朝,上奏說:「蜀土肥沃富饒,人物眾多,自周室衰微,此地成為叛亂爭鬥之地。應在此地建立藩籬屏障,封立王室子孫。」隋主讚賞他的建議。不久,任命越王楊秀為益州總管,改封為蜀王。於宣敏是於謹的孫子。
九月壬申日(二十六日),隋主楊堅任命上柱國長孫覽,元景山並為行軍元帥,發兵入侵陳國,並命令高熲調度指揮前線諸軍。
隋主命令鑄新式五銖錢,取代從前周,齊所鑄的官錢及民間私自鑄造的細錢,新五銖錢發行后,全面禁止各種舊錢的流通,並收集舊錢銷毀為銅。於是,錢幣歸於統一,民間交易買賣方便了許多。
當初,周朝的刑法比齊國的煩瑣欠精要。隋主命令高熲,鄭譯,楊素,裴政等人重新修訂改正。裴政精通熟習典故,上采魏,晉舊律,下參齊,梁法典,去蕪存菁,取其折衷,廢除了許多嚴刑酷法,減輕了刑役,大大精簡改進了隋朝刑律。十月戊子日(十二日),開始在隨國頒行新律。這一次的刑法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後世的法律制度多是遵循沿襲隋朝的。
獨孤皇后,家世顯貴騰盛,卻謙恭待人,喜好讀書。談論事情多與隋主楊堅意見一致,隋主因而既寵信她,又對她懷有幾分敬畏,宮裡的人稱他們為「二聖」。隋主每次臨朝,獨孤皇后都與他並輦而行,直送到閣門而止。她還派遣宦官去伺察隋主的言行,發現朝政有所闕失,她就立即匡正爭諫。隋主退朝時,她又陪同隋主一同回到寢宮。有司啟奏說:「《周禮》說,百官之妻,都由皇后決定其品秩地位,請依照古制施行。」獨孤皇后說:「夫人干政,或許會從這裡開始,不可開此禍源。」大都督崔長仁是皇后的表兄,觸犯法律,依法當斬。隋主因皇后的緣故,想要法外開恩赦免他。獨孤皇后說:「國家法律,焉能顧及私情!」崔長仁因而被斬殺。獨孤皇後生性節儉,隋主曾經因為要配止瀉藥,需要胡粉(女人化妝用的鉛粉)一兩。因宮中不用此物,結果找不到胡粉。又,隋主想要賜給柱國劉嵩妻織成衣領,宮中也沒有此物。
隋主鑒於周朝亡國教訓,不肯把權柄職位假借給外戚,所以獨孤皇后的兄弟至多不過擔任將軍,刺史之類。隋主自己的外家呂氏是濟南人,門第素來微賤,而且散落各地難以尋覓,隋主因而也不想重用他們。
這一年,隋主下詔,境內之民聽任出家,並且下令按照戶口出錢營造佛經佛像。於是當時習俗崇佛風靡,民間佛書比《六經》多數十百倍。
突厥佗缽可汗病危,臨終前對兒子庵邏說:「吾兄不立其子,委位於我。我死後,你們兄弟當避讓大邏便,由他繼位。」佗缽可汗死後,國人遵其遺言將立大邏便為頭領,可是因為他母親地位低賤,眾人內心不服;而庵邏母親尊貴,一向受到突厥尊重。攝圖最後趕到,對國人說:「如果立庵邏,我當率領兄弟事奉他。如果立大邏便,我必守境抗衡,以利刃長矛相對待。」攝圖年長輩分高,而且雄健勇猛,國人沒有敢違抗他的,於是立庵邏為繼位者。大邏便做不了頭領,心中不服庵邏,常派人去辱罵庵邏。庵邏沒有能力制衡他,於是把王位讓給攝圖。國中部落長老們相互商議說:「四可汗(逸可汗,木杆可汗,褥但可汗,佗缽可汗)的兒子里,數攝圖最賢能。」於是共同擁立攝圖為頭領,號稱沙缽略可汗,居住在都斤山。庵邏降居到獨洛水,稱為第二可汗。大邏便對沙缽略可汗說:「我和你都是可汗的兒子,各自承繼父業。如今你極尊貴,我獨無位,這是為什麼?」沙缽略心中有所虧欠,於是封他為阿波可汗,讓他回去統領自己的部落。沙缽略的叔父玷厥居住在西面,號達頭可汗。四可汗各自統領自己的部眾,分居四面。沙缽略勇敢而得眾心,北方夷狄較小民族,都畏懼而歸附於他。
隋主楊堅即位后對待突厥禮薄,突厥大為不滿。此外,沙缽略的妻子千金公主傷痛父家宇文宗室覆滅,要求沙缽略出兵為周室復仇。沙缽略因而對臣子們說:「我乃宇文周之親戚。如今隋主自立為君,我若不能制服他,有何面目見可賀敦(可汗妻)呢!」於是與亡齊營州刺史高寶寧聯兵侵擾隋境,隋主楊堅為此深感憂慮,敕令沿突厥邊境修建城堡,加高長城,並命令上柱國陰壽鎮守幽州,京兆尹虞慶鎮守并州,屯兵數萬防備突厥入侵。(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