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南北朝北齊北周的生死博弈和殘酷殺戮的政權更替(十四)

作者:玉米穗  於 2024-12-28 01: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爾朱世隆立元恭為新皇帝,爾朱兆因為沒有參見廢立的計謀,大為生氣,打算要領兵進攻爾朱世隆,爾朱世隆心慌害怕,趕忙派爾朱彥伯前去向爾朱兆好言相勸說合,爾朱兆方才息怒作罷。



  爾朱兆派遣監軍孫白鷂到冀州,借口說要徵調馬匹,打算誘騙保境自守的高乾高敖曹兄弟前來送馬時逮捕他們。高乾兄弟原本忠於敬宗皇帝元子攸,元子攸被爾朱兆殺害后,高氏兄弟有心要為皇帝報仇,他們洞悉爾朱兆企圖誘捕他們的計謀,就和前河內太守封隆之秘密商議對策。封隆之的父親在河陰之變中被殺,與爾朱氏有殺父之仇。高乾兄弟與封隆之商議后,發動偷襲佔據了信都,殺死了爾朱兆派來的監軍孫白鷂,逮捕了刺史元嶷,擁戴封隆之代理刺史,替敬宗皇帝元子攸舉哀,讓將士們穿上白色喪服,登壇發表誓師文告,向其他州郡移送檄文,共同討伐爾朱氏。


  殷州刺史爾朱羽生率領五千兵卒前來偷襲信都,高敖曹來不及穿戴甲胄,匆匆率領十幾個騎兵出城迎擊,高乾在城裡用繩子縋下五百人,打算趕去增援高敖曹,然而為時已晚,高敖曹已經把爾朱羽生打得大敗而逃。高敖曹的馬上矛鞘功夫冠絕當世,他的左右沒有一個不是以一當百的勇士,當時人們把他比作楚霸王項羽。


 高歡當時駐紮在壺關大王山,六十天後,率兵向東進發,聲稱要前往討伐信都。信都的人們人心惶惶都很害怕,高乾說:「我聽聞高晉州(高歡)雄才大略,當代無出其右,他的志向一定不肯位居他人之下。況且爾朱氏暴虐無道,殺害國君,欺侮百姓,這正是英雄立功的時候,今天他來信都,必定有他的深謀遠慮,我會輕騎前往恭迎,承候他的意旨而行動,諸君不必擔心。」於是,高乾帶領十幾個騎兵和封隆之的兒子子繪一起秘密到滏口進謁高歡,高乾對高歡說:「爾朱氏暴虐弒君,人神都痛恨他們,但凡有知覺之士,誰不想奮起討伐他們呢!明公您的威德一向著名,為天下人所傾心,如果軍隊因仁義而發動,那麼爾朱氏黨徒即便頑強也絕不是明公您的對手。鄙州雖然小,但戶口不下十萬,谷秸之稅收,足夠供應軍資,希望明公您深思熟慮我的建議。」高乾說話時慷慨激昂,高歡深受感染,大為歡喜,與他同帳寢宿。


  河南趙郡太守李元忠保境安民,深得鄉人尊敬。爾朱兆弒殺敬宗皇帝元子攸后,李元忠返回故鄉,打算舉兵討伐爾朱氏。剛好這時候高歡向東進發,路過他這裡,李元忠前往進見高歡,對高歡說:「天下形勢已經明朗可辨,明公您難道還要繼續事奉爾朱氏嗎?」高歡虛與委蛇說:「我的富貴都是因為他才獲得的,怎敢不盡忠節呢!」李元忠說:「這樣做不算英雄,高乾兄弟來見過您嗎?」這時候高乾其實已經見過高歡,高歡有意隱瞞,欺騙李元忠說:「從叔輩是粗人,哪裡肯前來!」李元忠說:「雖然是粗人,卻能夠看明白天下形勢呢!」接著,李元忠慷慨流涕,向高歡進獻策略說:「殷州地方小,缺乏糧食兵草,無法成就大事。明公您如果進向冀州,高乾兄弟一定會做明公您的東道主。殷州便賜交給我。冀州和殷州既已連合,倉,瀛,幽,定各州自然平服,只有劉誕是狡猾的胡人也許要抗拒,但他不是明公您的對手。」高歡聽了緊握李元忠的雙手向他道謝。


 高歡率兵到達山東,約束士卒,不讓他們干擾百姓一絲一毫,每當經過麥田,高歡總是下馬牽著走,遠近的人們聽說了,紛紛稱讚高歡帶兵紀律嚴整,與爾朱氏形成對比,內心更加歸服於高歡。


  高歡向相州刺史劉誕 徵求糧食,劉誕就是李元忠所說的狡猾的胡人,他拒絕高歡的要求。結果劉誕在用車營運租米時候,高歡直接派兵劫掠了他。高歡進軍到達信都,封隆之,高乾等人打開城門迎納他,這時高乾的弟弟高敖曹正在外面攻城略地,高敖曹被世人比作項羽,有萬夫不擋之勇,聽說兄長那麼輕易就接納了高歡,認為高乾就像一個婦人那麼軟弱,派人給兄長高乾送布裙以示諷刺。高歡聽說後派長子高澄以子孫的謙卑禮節前去晉見他,高敖曹於是和高澄一起前來歸順高歡。


  爾朱氏控制的魏朝分別封爾朱兆,爾朱世隆,爾朱天光,爾朱仲遠等爾朱氏族人為王,大將軍等,為了籠絡高歡,也賜高歡爵為渤海王,徵召高歡入朝。被高歡推辭掉,拒絕接受徵召。(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2-28 01: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