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腥風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七十)

作者:玉米穗  於 2023-12-8 01: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孫可望的叛亂和降清,對於清廷而言是天賜良機,可以利用南明的內訌,一舉蕩平黔,滇,實現統一大業。1657年(順治十四年,永曆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廷派出三路大軍:一路由吳三桂和李國翰統帥由陝西漢中南下四川,進攻貴州;一路由趙布泰統兵南下湖南,取道廣西,北攻貴州;第三路由羅托和濟席哈等統兵,由湖南進攻貴州。

1658年(順治十五年)正月初九日,清廷又派多尼統領大批八旗兵南下,「專取雲南」。

在南明方面,由於李定國在平定孫可望叛亂后舉措失當,不僅未能夠及時部署針對清方攻勢的有力措施,而且反而為了「整頓」內部把久經戰陣的將領調回昆明,因而嚴重削弱了同清方接境地區的防禦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清軍的三路進攻貴州進展得極為順利。到1658年(順治十五年)五月,清方三路大軍實現了會師貴州的戰略目標,佔領了包括貴陽在內的全省大部分地方。

這年十月初五日,多尼,洪承疇,吳三桂,趙步泰在平越州東南的楊老堡召開會議,決定分兵三路大舉進攻黔西,雲南。中路由多尼統帥由貴陽進攻安順,關嶺,普安入滇;北路由吳三桂率領(李國翰七月間病死)攻畢節,七星關入滇;南路由趙布泰統帥攻安龍,黃草壩入滇。十一月十四日起發起了針對雲南的大舉進攻。

清軍大舉入黔,敗訊不斷傳到昆明。永曆朝廷經過緊張策劃,方在七月間決定由李定國出師。李定國計劃首先收復省會貴陽。他自己駐紮在關嶺,馮雙禮,白文選的軍隊集中於安順一帶,前鋒祁三升,李如碧領兵進抵平壩,距離貴陽已經不遠。然而,這時貴陽及其附近地區集結的滿漢清軍力量已經相當強大,使得李定國數路包抄貴陽的計劃無法實現。接著,多尼指揮三路進兵雲南的消息傳來,李定國完全陷入了被動防禦的境地。

李定國命令馮雙禮領兵扼守關嶺,祁三升守衛雞公背,相互呼應,憑險阻擊清多尼部主力;命令李成爵部駐於涼水井,張先璧部駐於黃草壩,阻擊趙布泰部清軍;白文選領兵駐守畢節的戰略要地七星關,阻擊吳三桂清軍。李定國親自統帥部分軍隊駐於北盤江西面的雙河口,統籌全局。

十一月,多尼部進攻安庄衛,明軍失守,多尼部乘勝進攻關嶺。馮雙禮為了集中兵力,率部由關嶺移駐雞公背,與祁三升合營。然而,數以萬計的軍隊集中在雞公背山頂,糧草供應不上,士兵飢不得食。當清軍發動進攻時,明軍棄險不守,自行撤退。馮雙禮,祁三升見軍心不穩,也只好隨軍撤退。吳三桂一路則在嚮導引導下由小路繞過七星關險要之處,直插天生橋。白文選被迫放棄七星關,率部退入雲南。趙布泰一路偷渡過江,在涼水井擊敗李成爵所部萬人,又在雙河口,魯溝連敗李定國軍。李定國眼看三路堵擊均告失利,特別是北線吳三桂軍已經越過七星關,南線趙布泰軍已經佔領安龍,貞豐,黃草壩,不僅無法阻止清軍入滇,自己統帥的軍隊也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於是,他下令燒毀北盤江上的鐵索橋,由馮雙禮斷後,全軍撤回雲南。多尼見鐵索橋被毀,命令軍士砍伐竹木,編成排筏渡過盤江,在松嶺擊敗馮雙禮部,貴州全省遂落入清軍之手。十二月下旬,吳三桂由烏撒府涉可渡河進入雲南,經沾益州,交水至羅平,與多尼,趙布泰會合,開始向昆明推進。(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2: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