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復旦那裡老光景——河流鐵道田地(上)

作者:玉米穗  於 2018-11-6 04: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6評論

位於邯鄲路的復旦大學那裡以前曾有一條河,那河挺長,不知源於何處,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是通向蘇州河后又流入黃浦江去的。從前的復旦校園若從空中俯視大概近似於一個長方形,面南坐北,校門沖著邯鄲路,東邊圍牆外面是國定路,西邊圍牆外就緊鄰著那條河。那河是從五角場那裡流淌過來的,穿過國定路橋沿著復旦校園背面繞到西北角后又緊貼復旦校園西面圍牆走,由北向南到了邯鄲路便告別復旦,一路穿過四平路,寧國北路(現在的黃興路)後繼續流向遠處。當初邯鄲路復旦西南角那裡有個邯鄲路橋就是跨越那條河的,橋邊還有個黑色的大粗鐵管子,直徑總有一米左右吧,與橋平行架在河上,兩頭埋入河邊泥土裡,有時看到半大不小的孩子在那鐵管子上走過來走過去,走時兩手從身體兩側平伸開來好像一個行走的十字架,小心翼翼不使自己掉到河裡去。四平路和寧國北路上也都有橋,摸樣與邯鄲路橋如出一轍。四平路橋的東邊是空四軍大院,西邊是同濟新村和同濟大學。

那條河我們原以為是條無名河,但有個哥們比較博學,告訴我們那河叫做走馬塘河,而且走馬塘名字大有來頭,據說是來自於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說是遙想九百年前南宋時韓將軍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一度也曾在這條河附近駐紮,當時因為他經常騎著馬兒在河邊溜達,後來人們就管那河叫走馬塘了。這事兒聽著有點扯,反正沒人穿越時光返回九百年前去向韓將軍一探真假。不過我查看上海地圖,走馬塘的名字倒是真沒錯的,只是上訴從前繞著復旦走的那一段地圖上已查不到,因為那一段的河道早已被填平不復存在了。

 

那河是什麼時候填平的,不得而知。記得2002年回上海探親時去復旦時那河就已經沒有了。如今那河也就只在相關人們的記憶里了吧。我讀小學時有時會去那河邊玩,80年代初去單位上班,每日也經過復旦校園西面圍牆外的那一段。小時候記得那河水是黃而略微泛綠的,漲潮時河面增高並寬出不少。偶爾有平底船順流南去,撐船人的長竹竿可以撐到河岸邊;船兒悄無聲息在水面上緩緩滑行,過橋時船上的人須得貓腰蹲下,不然腦袋過不了橋。從與邯鄲路平行而相隔不遠的政肅路的土路往西走,過了菜場走到頭就是那條河。那裡有箇舊木橋,橋扶手上綠漆斑駁陸離,橋面上有一條條拇指粗細的縫隙,從中可見橋下流水。我當初過那橋時會想起看過的一本連環畫叫做《箭桿河邊》,裡面有個地主壞分子佟善田企圖鋸斷橋下木柱搞破壞,想到《箭桿河邊》就會不由自主看看那橋下的木柱有沒有被鋸過的痕迹。橋對面那時有個小村落叫做魚塘灣,那名字聽著有點詩情畫意,但看著很像舊社會,裡面不規則地排布著不少簡陋小平房,房子周圍有半人高的籬笆,是樹枝細竹之類編成的。魚塘灣顯得有點神秘,我不記得見過那裡面的居民,但復旦小學里有一對相貌毫無相似之處的雙胞胎兄弟據說是來自那裡的。從魚塘灣至四平路那一段兩岸高起,形成夾著河道的兩條細長泥路。河東邊是許多農田,西邊也有農田,隔著農田不遠處可見同濟大學圍牆。那一段的河裡稀稀落落有些黃色蘆葦,風吹過時搖頭晃腦嘩嘩作響,沙家浜的新四軍傷病員在裡面是無法藏身的。河邊有時有仨倆垂釣者釣魚,身旁放個竹簍子,釣到的魚兒丟在簍子里,剛丟進簍子時那些魚兒拚命甩打尾巴,片刻精疲力竭后就老實不動彈了。

但我對那河最熟悉的還是繞著復旦校園走的那一段。讀小學時經常想去復旦校園裡玩,那時候復旦門衛看得緊,不讓小孩隨便進校。想進校園需要大人陪伴,或者就是憑票去校內大禮堂看電影。有時年齡稍大的孩子會帶著我們往裡硬沖,將自己變成梅西腳下的足球,出其不意破門而入。門衛多是年近半百的半老頭,一不留神被小孩衝破防線,倒也並不追趕,用手指著罵罵咧咧:小赤佬,叫文攻武衛把你們捉起來。但門衛里也有讓人生畏的,比如有個叫做唐鎮寶的五大三粗聲如洪鐘,人如其名頗有鎮校之寶的威風。他遠遠看到我們在校門口外探頭探腦徘徊不去就洞察了我們的詭計,卻故意裝作漫不經心背對我們,當我們以為機會來臨向里沖時,唐鎮寶卻以與其塊頭極不相稱的敏捷身手幾個箭步沖將過來,於是便會有人被那大塊頭老鷹叼小雞似地一把揪住,捉到門衛室里去了。正面硬沖由於唐鎮寶同志的鎮守而風險大增,後來我們便採取迂迴戰術,就是沿復旦西面圍牆外的那段河邊繞到復旦側後方去。復旦沿河西面的圍牆那時是竹籬笆做成的,雖然籬笆扎得緊,無奈人比狗聰明,不知什麼人在不止一處籬笆下面的泥土上挖出一個個的坑,從那些坑裡鑽過籬笆,撲去身上粘上的泥土,就可以毫無風險地在復旦校園裡隨意溜達了。(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8-11-6 04:49
那時那裡是鄉嗚竇!
回復 玉米穗 2018-11-6 05:51
fanlaifuqu: 那時那裡是鄉嗚竇!
當時屬於寶山縣。我們那時被稱為「阿鄉」。呵呵。問好翻老。
回復 南沙2 2018-11-6 08:38
《箭桿河邊》,還有《20響的駁殼槍》把俺們徹底洗腦了
回復 玉米穗 2018-11-7 01:01
南沙2: 《箭桿河邊》,還有《20響的駁殼槍》把俺們徹底洗腦了
好熟悉的書名啊。呵呵。
回復 南沙2 2018-11-7 07:40
玉米穗: 好熟悉的書名啊。呵呵。
差不多年齡的小夥伴。文革時去復旦看大字報,3路有軌電車到達,前門附近有條小河
回復 玉米穗 2018-11-7 11:42
南沙2: 差不多年齡的小夥伴。文革時去復旦看大字報,3路有軌電車到達,前門附近有條小河
南沙兄好記性!呵呵。問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前塵往事]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1 16: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