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一漏萬,除了上面提到的各位之外,還有很多好演員。上影廠的孫道臨秦怡張伐舒適齊衡穆宏韓飛高博康泰中叔皇仲星火張瑞芳王丹鳳,長影廠的浦克梁音龐學勤高保成李亞林金笛,八一廠的王心剛王曉棠王潤生張勇手邢吉田李炎袁霞田華師偉,北影廠的於洋趙聯印質明,珠影廠的林嵐史進,還有說不上專屬哪家電影廠,然而與崔嵬一樣能演能導,亦正亦邪無論正派反派都演得出神入化讓人過目不忘的謝添等等,都塑造過不止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銀幕形象,都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好演員。
除了職業電影演員之外,有些話劇演員偶爾出演電影也讓人耳目一新,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和精湛演技也讓人嘆為觀止。最具代表性的是李默然,他在《甲午風雲》里扮演的鄧世昌給人印象極其深刻,電影結尾處鄧世昌帶領全船官兵怒吼著「撞沉吉野」,將長辮環繞在脖子上,駕駛致遠號沖向敵艦的情景慷慨悲壯震撼人心。鄧世昌的熒屏形象後來不止一個,但與李默然的鄧世昌相比,無人能夠望其項背。《甲午風雲》里的李鴻章形象也極其鮮明生動,與鄧世昌相得益彰。扮演李鴻章的演員叫王秋穎,與李默然一樣是遼寧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演員。王秋穎的名字可能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但他所塑造的銀幕形象實在鮮活生動讓人難忘。除了李鴻章之外,他還扮演了《兵臨城下》里的國民黨高級軍官胡高參,個人以為扮演國民黨高級軍官除了項堃《南征北戰》里的張軍長之外就數王秋穎的胡高參最為出神入化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年後拍攝的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里由老演員王冰扮演的李鴻章形象也極其成功。王冰也是老話劇演員,雖然名字廣為人知是他以七十歲高齡出演李鴻章之後的事情,但從輩分上說他與李默然王秋穎幾乎同輩,如李默然王秋穎王冰還有人民藝術劇院的于是之英若誠童超等老話劇演員輕易不顯山不露水,然而憑藉著深厚的藝術功底偶爾出演電影電視,他們所塑造的銀幕或熒屏形象往往就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
老演員中還有一批專以扮演反派人物而著稱的名演員。上影廠的項堃(后屬北影廠)夏天崔超明陳述程之白穆,長影廠的方化田烈,北影廠的陳強葛存壯安震江,八一廠的王孝忠劉江都是各具特色的反派專業戶。項堃是極具才華的好演員,他的《南征北戰》里的張軍長,《烈火中永生》里的徐鵬飛,《停戰以後》里的國民黨談判代表李國卿是至今無人超越的國民黨高級軍官經典銀幕形象。國產老電影里的反派人物常有臉譜化傾向,但項堃塑造的人物是例外,項堃相貌堂堂,風度翩翩,他的反派人物外形完全不輸正面人物。項堃演電影據說從不採用臨場發揮,而是事先反覆揣摩角色心理,仔細推敲研磨細節,做足功課,他的一舉手一投足每一個動作眼神說話的口氣都是事先深思熟慮的產物。他的三個經典角色同是國民黨高級軍官,卻又各具性格特徵使人不覺雷同。張軍長的剛愎自用,徐鵬飛的老奸巨猾和在許雲峰面前碰一鼻子灰后的惱羞成怒,李國卿的傲慢自大粗魯無禮都被他刻畫得至今看來依然覺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除了王秋穎的《兵臨城下》里的胡高參之外,國民黨高級軍官的銀幕形象里鮮有如項堃塑造的人物那樣給人留下刻骨銘心記憶的。項堃在文革結束后還出演過《火燒圓明園》《佩劍將軍》等電影,但他那時年事已高,稍有力不從心感覺,塑造的角色較之上述經典角色相去甚遠。
方化是扮演日本鬼子的最佳演員。他在《平原游擊隊》里扮演的松井隊長無人進出其右。方化兒時在東北受日本人統治,接受過日本教育,那種特殊經歷使他扮演日本人時有他人難以具備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他的日語說得好,在電影里貌似不經意流露出的日語聽著自然流暢,口氣惟妙惟肖。方化的形象也深具特色,讓人過目不忘,他的兩隻眼睛如夜裡的貓眼似地閃閃發光。《平原游擊隊》是抗日片的經典之作,郭正清在片中的李向陽角色幾乎成為那個時代抗日英雄的代名詞。而方化出神入化的反派角色也是成就那部電影的不可或缺的決定因素之一。除了松井之外,方化還曾在《三進山城》《甲午風雲》中扮演過日本鬼子,不如松井精彩。方化在《鐵道衛士》《劉三姐》里也出演過反派人物。許多年後姜文因兒時對於方化松井形象的喜愛還特地邀請他客串過《陽關燦爛的日子》,可見方化的松井隊長角色給人印象之深。
葛存壯也是一個能夠讓人記憶長存的好演員。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他最使人矚目的頭銜或許只是葛優的老爺子。但其實作為一個演員他戲路寬闊,塑造過許多不同類型的人物。葛存壯早年主要塑造各種類型的反派人物,惡霸地主鬼子漢奸還鄉團他都演過不少,除了鬼子演的比較生硬臉譜化之外(葛存壯不會日語,所以只好說點類似「你地大大地好。你地死啦死啦地」之類的濫竽充數),他的其他反派人物演得都不錯。他在《平原游擊隊》里扮演漢奸隊長,推輛自行車跟在松井身邊跑前跑後點頭哈腰,在城裡與李向陽擦肩而過時帶著幾個漢奸大喊「抓住李向陽」,後來反被李向陽捉住,又色厲內荏故作鎮定地說:我可以放你出城。那些戲葛存壯演得都很出彩。與其他老演員相比,葛存壯的藝術生命更長,飾演過的角色也更多更豐富。直到高齡時候仍然能夠間或在銀幕或熒屏上看到他客串如醫生教授畫家齊白石老人等各種角色。葛存壯還有一個非常出彩的角色是文革後期的電影《決裂》里的孫教授,他在那部電影里的台詞「馬尾巴的功能」是當時無人不知的名言。
除上述幾位之外,陳述在《渡江偵察記》中的國民黨情報處長,王孝忠在《地道戰》中的山田大隊長,劉江在《地道戰》中的偽軍湯司令和《閃閃的紅星》中的還鄉團團長鬍漢三等等都是經典銀幕形象,山田隊長的「高家莊地不消滅,我地不收兵」,湯司令的「高,實在是高」,胡漢三的「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等等都是名言,有的到現在在日常生活中還時或會被人拿來引用。湯司令和胡漢三的兩隻大而突出彷彿隨時會脫離眼眶落到地上去的玻璃球似的金魚眼也與他的上述名言一樣不朽。
老電影到文革時嘎然結束,老演員們的藝術生涯也大多就此而至。文革后只有極少數老演員還能延續藝術生命,但年事漸高,巔峰期已過,難以再有作為,是讓人遺憾和惋惜的。如今,從前的那些老演員們大多已經作古,個別在世的也都是耄耋之年很少公開露面了,但他們所塑造的那些銀幕形象依然鮮活著,並會長久地鮮活下去。當人們在銀幕上重睹老演員們所塑造的各類人物形象,因那些人物的不同命運和經歷而感同身受著或激動振奮或悲哀感嘆或歡快喜悅的不同情感時,除了對老演員們倍感親切之外,也會對他們由衷感謝並深切懷念的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