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日本的房門 (日本觀察)

作者:玉米穗  於 2016-1-25 02: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0評論

關鍵詞:日本

 「管窺」一下日本的房門也是挺有意思的。

 日語里用以表示「門」這個概念的辭彙不止一個,比如:「扉」(讀音「逃避啦」),「戶」(讀音「濤」),還有直接翻自中文的「門」和用片假名表示外來語的「ドア」(door)等等,基本意思都是一個,就是我們中文的「門」的意思。但日語里同是門的意思,還有些差別在其中。比如:「扉」與「戶」是不一樣的,不光讀音「逃避啦」與「濤」不一樣,門的類型也不一樣。「扉」通常所指的是那種一邊有門軸固定在門框上,另一邊可以向外推開或向內拉開的門;而「戶」一般是指底部和頂部有槽,門在槽里左右方向拉開或閉合的那種門。

 左右開合的「戶」是我們印象中典型的日本式的門,過去的和式老房子幾乎都是這種門,我們在許多日本老電影里看到過的。我才去日本時住過的一個叫做菊富士莊的房子也是這種門。說起來不知道為什麼,日本人很喜歡用什麼什麼莊來命名自己的住宅,那個「莊」聽著好像村莊或莊園似的感覺,但如果以為即使不像「祝家莊」般深淺莫測,至少也是那种放眼望去一片開闊綠色草坪,草坪盡頭還有小河森林之類的莊園,則會大失所望。因為日本的那些「莊」大多其實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房子,條件好些的房子前面帶個小小的院子而已。不過那些個「莊」的院子雖然小而局促,裡面卻常常拾掇的乾淨而有情致,栽幾棵造型各異的小樹,地上鋪點顏色深淺不同的鵝卵石,那「莊」便看著宛如放大的盆景擺設一般了。「盆景」中的木造房子的「戶」和院子入口處的「戶」便都是那種在軌道里左右開合的門。

 與「戶」相對的「扉」現在用的更多。公寓大樓里各住戶的房門或比較新造的所謂洋式獨立房子的門基本都是「扉」。雖說房子內部依然有榻榻米的和室房間, 而那些和室房間的門也仍然是左右開合的「戶」(在室內的「戶」日語叫「障子」)。但房子入口處的門則大多都是「扉」,也就是那種在其他各國各地到處可見的裡外開合的門了。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日本的「扉」。因為雖說日本式的「扉」開合的原理與其他各國的門是一致的,開合的方向卻相反。我在中國各地或其他國家看到的房門基本都是向內開的(安裝在大門外的鐵門因為被裡面的門阻擋了向內的通路,例外向外開啟),而日本的「扉」卻相反,是向外開的。

 當初在東京最初注意到日本的房門向外開時,以為是偶然的,後來在日本其他各地發現哪裡都一樣,都是一致向外的「逃避啦」,再去查查日本的不動產用語,裡面說在日本除卻大賓館和少數歐式建築以外,一般而言「扉」向外開,才知道,「向外」乃是日本式房門的特色。

 推想日本人將房門「向外」開啟的原因大概是環境條件所造成的。日本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住房空間的局促使得他們為爭取每一寸空間而精打細算。如同汽車受車內空間限制,車門向外打開一樣,日本人向外「逃避啦」(扉)大概也是迫不得已。房門向外開啟,可以省下向內開門時必須留出的空間,使得門后那一方小小面積成為能夠利用的實際面積。事實上日本許多人家的「玄關」就是門后的那一小塊地方做成的。所以,從實用實惠的角度講,向外「逃避啦」自有其合理之處。——順帶說一句,日本房屋內廁所的門似乎也總是向外開的。原因自然也是因為寸土必爭。日本房屋內的廁所總是那麼狹小局促,即使比較寬敞的房子也不捨得多留些許空間給廁所。好像飛機上的廁所一樣,坐在馬桶上,膝蓋與門的距離不過十來公分,若不挺直身板正襟危坐,身體稍向前傾,腦門便會貼到門上去。

 向外開門雖有其實用實惠之處,但仔細想來門向外推開之時卻不無佔用公共領域之嫌疑;而且如果換一角度從感性層面比較,與向內開門給人以接受和容納的印象相比,將門向外推開似乎多少給人以拒之門外的印象。日語里有個詞叫做「門前払い」,意思是拒人門外。向外推門便彷彿多少有些「門前払い」的味道。有趣的是,日本人一般的確不喜歡在家裡招待客人,即使是要好的朋友同事也不例外。若需交往多會選擇在咖啡廳居酒屋之類的場所進行。日本人的這種習慣與他們的向外「逃避啦」(扉)無形之中倒彷彿是相互吻合的。

 如果套用那句「以微見著」,我覺得日本式房門「向外」的特色其實也是日本民族的性格特徵。日本由於其特殊的地里環境——地小人眾,資源貧瘠,總是傾向並執著於向外擴張以彌補自身的先天不足。從前是用軍事手段依靠武力侵略他國,以達到掠奪領土和資源的目的。敗戰之後,被迫放棄軍國主義路線,在和平憲法之下,雖說重走之前武力擴張老路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了。但日本人「向外」的性格特徵和思維習慣並沒有也不會改變。日本人曾經說過:日本憑藉強大的經濟,先進的技術和超一流的服務,可以做到從前依靠武力做不到的事情,將日本的經濟,技術,產品,文化推向世界。看看滿世界跑的日本造汽車,滿世界用的日本電器,看看即使在北美青少年中也長盛不衰的各類日本電玩遊戲和卡通,以及廣大中國人民一邊咒罵「小日本」,一邊趨之若鶩湧向日本「爆買」日本馬桶和電飯鍋的情景,不得不說上述說法並不言過其實。

 日本人從幾十年前便熱衷提倡「國際化」,不少人批評日本的所謂「國際化」是單行道國際化——只出不進。比如日本的現地製造(海外工廠)世界各國到處都是,卻不讓外國到日本去現地製造,日本的豐田本田汽車世界各國滿大街跑,卻看不到幾輛外國車在日本國內大街上跑。日本連外國人「歸化」加入日本籍都要求他們放棄原姓氏而該用日本姓等等,在在都與「國際化」名實不符。但在我看來日本的「國際化」其實就是翻版的日本「逃避啦」(扉),也許與國際觀瞻不相符合,但單行道「向外」的「國際化」才是貨真價實日本式的「國際化」。

 日本從前拍過一個科幻電影叫做「日本沉沒」。幻想日本因海底岩漿噴發最終將導致整個日本沉沒於大海之中。日本政府和總理為使日本國民得救,在日本沉沒之前到處奔波於各國之間,請求各國發揚人道主義收留日本國民,可是各國皆從自國利益出發,拒絕接受大量行將失去家園的日本國民,日本總理不斷下跪請求也無濟於事。最後情節有點記不清了,彷彿只有極少數人被他國收留,其餘都與日本一起消失於海底了。那個電影看時沉悶而恐怖,有種世界末日的窒息感。所以雖是很多年前看的,卻至今記得大致梗概。我覺得那電影十分形象地刻畫出了日本人總是揮之不去的危機感,同時也可以從中體會日本人何以執著於向外「逃避啦」。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6-1-25 02:40
小時候住日本房子,誰榻榻米,門都是拉門,沒有鉸鏈。
回復 蒔花閑人 2016-1-25 02:40
深刻。
回復 舌尖上的世界 2016-1-25 08:55
會不會是因為多地震,門向外開比較容易'逃避啦'?
回復 玉米穗 2016-1-26 01:55
fanlaifuqu: 小時候住日本房子,誰榻榻米,門都是拉門,沒有鉸鏈。
以前上海很多日本式房子,我們家住的也是那種。
回復 玉米穗 2016-1-26 01:55
蒔花閑人: 深刻。
謝謝博友。問好。
回復 玉米穗 2016-1-26 01:56
舌尖上的世界: 會不會是因為多地震,門向外開比較容易'逃避啦'?
博友說得對。地震可能也是一個原因。問好。
回復 看得開 2016-1-26 13:03
我很喜歡你的思考能力,期待你多寫點。
回復 玉米穗 2016-1-26 14:59
看得開: 我很喜歡你的思考能力,期待你多寫點。
謝謝博友鼓勵。請經常給予指教。問好。
回復 我愛月季 2016-1-27 03:10
「日本沉沒」在最後,很多國家不願意接受日本難民,而中國卻很願意,這一點,小日本編得很有意思。
回復 玉米穗 2016-1-28 01:42
我愛月季: 「日本沉沒」在最後,很多國家不願意接受日本難民,而中國卻很願意,這一點,小日本編得很有意思。
博友說得對。謝謝。問好。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4: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