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酸奶正在流行。然而有關專家指出,自製酸奶有很多安全隱患。這是為什麼呢?
魯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彭新顏博士稱,雖然市售酸奶可能存在添加劑濫用問題,但它是經過嚴格工藝流程生產出來的,要經過凈化、標準化、配料、均質、殺菌、冷卻、接種、灌裝封口、后酸化等過程。這些條件都是家庭自製酸奶所達不到的。
彭新顏博士說,自製酸奶容易在奶源、菌種、加工過程及後期貯藏等環節出現安全隱患。從奶源來說,如果原料乳雜質過多或殺菌不完全,就容易使酸奶發酵過程中滋生雜菌。從菌種來說,自購的發酵菌種在安全上無法保障,而且網購的凍干菌種在運輸過程中受溫度等條件影響較大,容易失去活性,從而導致酸奶無法正常發酵。而用於做菌種的酸奶可能會污染肉眼無法辨識的雜菌等。此外,若包裝容器及儲藏條件沒有達到要求,都會加速酸奶腐敗變質。
煙台醫院營養科於萍主任也表示,酸奶製作要求的溫度、濕度都非常適宜細菌生存,如果製作容器或牛奶沒有嚴格消毒,甚至製作人的雙手沒有清洗乾淨,都可能使酸奶中混入雜菌,其中可能包含致病菌。生活中常有喝了被污染的酸奶引發腹瀉的案例。
彭新顏博士介紹,自製酸奶需格外細心,應從奶源選擇、菌種選擇、製作過程、保存保鮮等四方面做到位。
選擇新鮮奶源。盡量選購超市生產日期新的純牛奶,而不建議購買未經工廠處理的新鮮牛奶,因為後者可能無法去除乳中肉眼看不到的機械雜質和雜菌。
如果是選用市售酸奶作為菌種,要盡量挑選大品牌的原味酸奶。有人使用喝剩的酸奶做菌種,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空氣中、口腔唾液中都含有雜菌,容易污染酸奶。
製作過程注意加熱滅菌。自製酸奶所使用的原料奶和所有用具包括發酵容器和攪拌用具等,都要經過煮沸或熱燙滅菌處理,發酵溫度控制在40℃~45℃,密封發酵,最好選用酸奶機,以保證溫度恆定,還可避免在發酵過程中污染雜菌。
自製酸奶保質期較短,建議在冰箱冷藏,密封保存,而且不要超過3天。自製的酸奶盡量一次飲用完,以免滋生雜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