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宋仁宗,無愧於「仁」

作者:Nanshanke  於 2016-1-9 10: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感悟|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1評論

關鍵詞:唐宋八大家, 秦始皇, 金屋藏嬌, 漢武帝, 唐太宗

宋仁宗皇帝趙禎是大宋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皇帝趙恆的第六子,其母親是真宗皇帝的李宸妃,今年五月三十是趙禎一千零六歲生日,回望千年歷史,趙禎 雖比不上秦始皇嬴政力滅群雄、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唐太宗李世民四海賓服,但治平守成、競競業業、寬待臣民,可算得上千古仁君。

趙禎出生后因真宗皇后劉娥無子而由劉娥撫養,這件事在民間演繹出聞名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生母早年去世,趙禎一直以為劉太后是他的親生母親,直到劉太後去世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他非常內疚對生母生前沒有盡兒子的孝道,特追封生母李宸妃為章懿皇太后。

撫養仁宗的劉皇后劉娥是一位奇女子,四川成都人,長的極為艷美,出生卑微,靠賣唱為生,十五歲就嫁給銀匠龔美。當劉娥與龔美在當時首府開封賣唱時,被時為太 子的趙恆金屋藏嬌,劉娥對趙恆謊稱龔美是其表哥。 劉娥不僅姿容秀美而且極為聰明,與趙恆非常恩愛。趙恆即皇帝位后,劉娥被封為皇后,幫劉恆處理國政。縱觀有宋一朝,真宗、仁宗之際乃為政治、經濟、文化的 鼎盛時期:朝廷明相輩出、政治清明,民間歌舞昇平、國泰民安。劉皇后是這一橫跨真宗仁宗兩朝國政的實際操控者。

真宗去世后,劉皇后變成劉太 后,真宗遺命劉太后臨朝聽政。劉娥掌管朝政期間,與女皇帝武則天為權力連殺兩位親生兒子不同的是劉娥把養子趙禎當作自己的親兒子,極盡呵護,言傳身教,尊 重年輕的皇帝。 劉太后常自稱自己是趙家的老太婆,表明對趙宋朝廷的絕對忠誠,沒有覬覦皇帝寶座之心。當馬屁文人程琳獻《武后臨朝圖》給劉太后時,劉太后把該圖扔到地上 說:我絕不會去做這種對不起祖宗的事。 但是劉娥畢竟不是聖人,在臨終前一個月左右,她身穿天子袞衣、頭帶儀天冠到太廟行祭典大禮,感受至高無上權力的榮耀,之後她立即歸政於仁宗皇帝趙禎,一月 后安詳去世。後世對劉娥的評價是:有武后之才,無武后之惡。更被史學家稱為女中堯舜,是大清慈禧太后的心中偶像。

劉太後來自民間,深知民間疾苦,因而努力把兒子趙禎培養堯舜式勤政愛民的仁愛明君,仁宗也不辜負母親的期望,對劉太后極為孝敬,統御全局,謹小慎微,克勤克儉,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明最仁慈的君主之一。後世史學家對仁宗的評價是: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縱 觀有宋一朝國策是以能治國,揚文抑武,重視文人,科舉制度完善,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平民出身的著名宰相比比皆是,象呂蒙正、歐陽修等。囯家由士大夫與 皇帝共治的局面,士大夫執政集團對皇權有很強的制衡,有權駁回皇帝的成命。思想上崇尚佛儒經典,鼓勵讀書人傳承和發揚傳統的儒家文化,崇佛尚儒,出現了象 程頤、朱熹等碩儒,有宋一朝可謂是天下舉子們的黃金時代。「朝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更是深入人心。文人士子在大 宋王朝有大量的升遷做官機會,而文人士紳亦有恥有格,體察民間疾苦,為民請命。皇帝亦常告誡群臣:「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不能尸位素餐。

經過太祖、太宗、真宗三代人的努力,此時的宋代經濟已相達發達,商業非常活躍, 東京卞梁人口已過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富華甲天下。宋 仁宗執政期間,政治進一步清明,老百姓豐衣足食,文化繁榮,王朝名人云聚:晏殊、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文彥博、富 弼、包拯、宋祁、宋庠、柳永,狄青等,唐宋八大家中除韓愈、韓宗元二人是唐代人外,其餘六位均活躍於仁宗一朝。 文學家藝術家群星璀璨,尤如過江之鯽。

仁宗皇帝一朝的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程度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與仁宗皇帝仁慈和開明是分不開的,通過下面幾個與仁宗有關的故事,讓我們可以看到趙禎的人格魅力。

出 生四川眉山的大文學家蘇轍十九歲那年與兄長蘇軾同赴京城卞梁(今開封)參加貢舉考試,這位初生牛犢在策文中大罵當今最高領導人仁宗皇帝昏聵無能,無事則無 憂,有事則大懼,沉湎於酒色,優笑無度,處事無方,揮金如土。文章最後聲稱這些都是道聽途說,希望仁宗對這些指控作出解釋。 主考官胡宿把蘇轍的策文擱置一邊,宰相們不想錄用這位才華橫溢但不講政治規矩妄議中央的年輕人。然而仁宗皇帝卻說:我本想讓天下舉子直言進諫,現在我以他 的直言作為理由不錄用他,那讓天下人怎麼看我?宰相們沒辦法,只好錄取這誹謗當今聖上的青年。仁宗皇帝並不是沽名釣譽表面敷衍,實際上當晚仁宗回到後宮特 別高興地對后妃們說:今天我為子孫們準備了兩位宰相(指蘇軾與蘇轍兄弟)。後來蘇轍官至吏部尚書(中央組織部長)、兵部尚書(國防部長)、尚書右丞、門下 侍郎(相當於副總理)。

談到仁宗用人一事,一代名將狄青與仁宗還有一段趣事。狄青出自平民,在對西夏的作戰中成長為傑出將領,臉上 也留下了一塊大傷疤。一天,仁宗召見狄青,看到自己的將領面上的大傷疤影響其英雄形象,仁宗好心要狄青用藥除掉傷疤。狄青卻指著自己臉上的傷疤說:「陛下 不因微臣出身卑微,提拔重用微臣,微臣才有今天的榮耀。微臣願以這塊傷疤來激勵軍中將士,請陛下原諒微臣不能奉詔。」 仁宗聽后,哈哈大笑,任命狄青為樞 密副使(國防部副部長)。

宋代婉約派代表詩人柳永,為人放蕩不羈,「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善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詞獨多,鋪 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他的《望海潮》一詞描寫出一幅優美壯麗、生動活潑的杭 州的錦山秀水以及當時當地悠然自在的風土人情。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是當時中外傳唱的名句,足見柳永的才氣。時人將柳永舉薦於仁宗,在仁宗看來,柳永不適合做官,還是填詞的好。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 唱,何要浮名?」柳永於是反唇相譏,說自己當不了官是因為皇帝讓他專心填詞,故自稱為」奉旨填詞柳三變」。這位不講政治規矩、妄議國政、譏諷最高領導人仁 宗皇帝的柳永不但沒被雙規、殺頭,填詞也沒受影響,反而填得更加放肆,仁宗也沒有計較柳永的狂妄。柳永非但不記恨仁宗皇帝,還「願歲歲,天仗里常瞻鳳 輦」。就是說,老百姓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儀仗,瞻仰到宋仁宗的風采,天下百姓都擁戴宋仁宗。

宋祁與兄長宋庠同年參加貢舉考試,本應被 點為狀元,但劉娥太后覺得兄長應該優先,故點宋庠為狀元,宋祁為第十名。這位宋祁便是大名鼎鼎的巜新唐書》作者小宋。有一天,宋祁早朝後回府,路過繁台 街,正巧迎面遇上皇帝的車隊,宋祁連忙讓到一邊。這時只聽車內有人輕輕叫了一聲:「小宋。」待宋祁抬頭看時,只看見車簾輕放,一個妙齡宮女對他嫣然一笑。 車隊過去了,而美人一笑卻令宋祁春心蕩漾,不能平靜,色膽包天的宋祁競惦記上了當今皇上的女人。回去后便寫了一首《鷓鴣天》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這 首詞記述這段如夢的經歷,表達自己不得再見美人的悵然之情。 新詞一出,立刻在京師傳唱開去,後來傳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皇帝問明該宮女事情經過後,哈哈大笑,不久就召宋祁上殿,說起這件事,宋祁誠惶誠恐,羞愧難 當。仁宗笑著打趣說:「蓬山並不遠呀。」說完,就把那個宮女賞賜給了他。宋祁不僅官運順暢,而且因佳曲而得一段姻緣,令時人艷羨不已,仁宗的開明成就了一 樁美滿的婚姻。

而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南宋末代宰相賈似道的侍妾身上,其結局完全不同。當時賈似道與侍妾在杭州西湖遊玩,侍妾含情偷看了一位英俊的後生,此景讓賈似道看在眼裡,該妾被賈似道砍頭送給那位後生。題外話,文化部把賈似道這種荒淫生活搬到舞台上,毛澤東看完演出后,勃然大怒,大罵文化部為「帝王將相部」、「死人部」,是毛髮動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索之一,因為毛認為文化部在譏諷他。由此可見仁愛之人與邪惡之人在處理同類的事情的手法和結局是多麼不同!

更 能體現仁宗大度另一樁事是一位四川秀才因科舉考試屢試不中,為發泄胸中怒火,獻詩給成都太守,主張「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劍門即劍門關,在 四川劍閣縣,三國時諸葛亮修建蜀道,見此地地形陡峭,兩山峽谷間是天然關隘,於是就勢修建了關卡以為蜀漢屏障。諸葛亮死後,姜維在此率兵抵抗鍾會十萬魏 軍,直至蜀漢降魏。唐代詩人李白描述劍門關:「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棧閣即為山路懸險處的棧木閣道,也就是入川的棧道,燒掉棧道則四川 成為獨立王國。這位失意秀才給成都太守的詩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這位太守造反,陰謀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大逆不道。太守把他綁送京城,交給皇帝嚴加懲治。 按照歷朝歷代的法律,這是謀大逆,要處死或滿門抄斬,至少也會象令狐家族一樣全被雙規。然而趙禎卻說:「讀書人急著要做官,寫一首詩泄泄憤,怎能治罪呢? 不如給他個官」。不但沒治他的罪,反而授其為司戶參軍。作為一個封建帝王,容忍蘇轍的無端指責,或許有人能做到,但容忍這位四川秀才挑畔狂言恐怕是很難 的。

仁宗皇帝傾心向佛,憐愛眾生,溫文爾雅。翻遍史書有關仁宗的記載沒有發現他說過「打斷骨頭連著筋」之類的暴力語言,也沒有見到他在作品中用屎屁等字眼來污染文學。這裡副上他的一首贊佛經詩。            

               蓮花經贊

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內含藏。 溢心甘露時時潤,灌項醍醐滴滴涼。 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 假饒造罪如山嶽,只消妙法兩三行。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最後病死於汴京宮中福寧殿。死時訃告送到敵對國家遼國,竟然「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Nanshanke 2016-1-9 10:11
宋朝的士子們是幸福的,一般生活無憂,心情舒暢。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8 18: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