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三天,全球網際網路行業將再次開啟一年一度的「烏鎮時間」。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各種設備均已進場,應急發電車入駐,千餘名志願者也正在進行最後的緊張訓練……一切籌備工作已準備就緒。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那麼,本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整體籌備如何做到未雨綢繆?又付出了怎樣的努力?這一年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又為浙江帶來了哪些改變?
大會籌備:
做細、做實、做優
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在即,烏鎮已做好準備,張開雙臂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大會順利召開,整個大會籌備過程可以用「做細、做實、做優」來總結。
做細,是指在籌備期間,有關方面出台了「專屬工作方案」。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承辦工作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所謂的「專屬工作方案」是指專門建立了一個名為「1+7+28+38」的工作方案架構。這一架構包含了1個總體工作方案、7個細化工作方案(會務、信息化、新聞、外事、環境保障、安保及志願者服務等)、28個從開幕到閉幕的子項目工作方案、38個從接站到送站的重要節點流程。
除此之外,在大會籌備階段,組委會還通過「清單制」和「例會工作制」來將工作做「實」。「清單制」就是在清單上羅列問題,解決一個清除一個,解決完畢,清單就算完成;「例會工作制」要求組委會每天清晨9點半必召開例會,通過各部門的有效溝通來解決問題。
此外,籌備工作也在「做優」方面下了狠功夫,在制訂工作方案時,組委會從優中選最優。
據了解,今年的大會將讓嘉賓感覺更加「智慧」,「大會期間,嘉賓可通過一款專門設計的APP了解自己的行程安排,也可獲得烏鎮當地的導航服務,並了解會議以外的其他信息。」參與籌備的工作人員這樣說。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感觸最深的則是,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始終保持著最佳工作狀態,參與大會籌備工作的何劍斌說:「雖然大家每天都非常辛苦,加班忙碌也成為常態,但為了大會能夠順利召開,我們也就覺得是值得的。」
國際交流:
中國與世界的「網緣」
本次峰會的出席嘉賓中,國外的嘉賓約佔一半,來自全世界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8位外國領導人、近50位外國部長級官員。可以說,一大批世界上「最智慧」的頭腦都將聚集到這個小鎮,圍繞網際網路發展進行思想碰撞,無疑會成為全球聚焦的熱點,也必將產生大量的思想成果,推動網際網路和信息化的發展。
「為適應大會的國際化需要,今年志願者的外語技能涵蓋了10個語種,可以為世界各國嘉賓提供不同語言的服務。」參與志願者服務籌備的工作人員透露說。
記者還了解到,由建築大師王澍設計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會址場館正在建設中,這座富於江南水鄉特色與網際網路元素的烏鎮新地標將在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投入使用。
古老與現代的烏鎮邂逅,必然會帶來中國與世界的「烏鎮網緣」。從烏鎮出發,中國將與世界更多國家和地區進行網際網路合作和交流,讓網際網路更多地造福人類,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對翅膀。
深遠影響:
浙江分享「網際網路紅利」
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結束一年多以來,浙江網際網路和信息化建設有哪些新的發展動態?烏鎮峰會為浙江又注入了哪些新的發展活力?
網際網路業界的「大佬」們雲集烏鎮,給這片土地帶來的不僅僅是思想理念和技術成果,更多是帶來了發展機遇。浙江也抓住機遇進行了多方位的對接,積極爭取更多項目落地。
去年的烏鎮峰會圓滿閉幕後,浙江全省上下對網際網路更加重視。烏鎮可以說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理念的一個傳播中心,使全省各地越來越重視網際網路和信息經濟的發展,也讓浙江全社會對網際網路發展有了一種渴求。
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召開后,以網際網路為主要內容的信息經濟創新創業熱潮不斷高漲,以夢想小鎮、雲棲小鎮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鎮迅速崛起,眾多人才、企業、資本集聚浙江,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智慧物流、雲計算等新業態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我省信息經濟的特色優勢。據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全社會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2287.7億元,同比增長13.7%。
在烏鎮峰會的影響下,浙江正由「網際網路大省」向「網際網路強省」邁進。圍繞網際網路經濟,各種各樣新的創業形態、創業組織、創業人群,都在這一年間雨後春筍般地湧現,烏鎮峰會無疑在這其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