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的發展思路,彰顯著中國的發展信心,必將引領中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11月,世界傾聽中國。
「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到即將召開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從溫暖如春的東南亞到驕陽似火的非洲大陸,中國行動激發力量,中國聲音傳遞信心。
而中國前後相續的五年規劃,也迎來了又一次交接棒。「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五大發展理念,標定了「中國號」巨輪未來的發展航標。在土耳其,在菲律賓,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示中國新的發展理念,來自世界東方的「發展宣言」格外響亮。
法國經濟學家埃里克曾形象地描述:如果中國的汽車擁有率與發達國家相同,那就足以把一條從地球通向月球的路堵滿,而且還是7車道的高速路。正是在一個龐大的人口體量上,我們實現了堪稱奇迹的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善了億萬人民的生活。恰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我們的信心,來自於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來自於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五大發展理念正是這「兩個來自於」的集中體現,體現了中國的發展思路,彰顯著中國的發展信心。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30多年的發展,改變了中國的「提問方式」。過去總是在問:中國怎麼才能趕上去?而現在問題變成了:中國為什麼能趕上來?五大發展理念,正是對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的升華,既回答了「中國為什麼能」的問題,更昭示著「實踐—理論—實踐」的過程。從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到打造區域協調發展增長極;從建立用能權、排污權等初始分配製度,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這些新部署、新舉措,源於理念的推動,更是理念的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的,必將是中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發展已經由「給定了環境」,變成「決定了環境」。從「被動態」到「主動態」的變化也意味著,接下來的每一步都需要綜合考量、慮及長遠。對於各種問題,不是簡單地貼上「經濟」「社會」或者「政治」的標籤,而是以更富遠見的方式,釐清根本的方向、路徑和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正可被視為一種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從全局的角度看,五大發展理念齊頭並進,才能給中國創造更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讓發展進入一個不斷上升的良性循環。
「如果鬥爭是在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麼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從既往經驗看,一個國家的發展中程,既可能面對人口紅利消失的「劉易斯拐點」,也可能陷入人均GDP4000美元之後的「中等收入陷阱」,甚至是國際秩序變革中的「修昔底德陷阱」。正如「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所說的,中國還「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也表明,所謂「陷阱」,大多是源於資源稟賦變化之後,既有發展路徑被鎖死。從這個角度看,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的新變革,正是中國應對發展風險、跨越發展陷阱的一把鑰匙。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產業升級阻力重重、傳統優勢不斷削弱……站在更高起點的中國,正需要以新思路尋找新動力、以新理念引領新行動。當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當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新變化,五大發展理念著眼的正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瞄準的正是由快到好的「轉型機遇」、由大到強的「升級機遇」,指向的正是中國發展的下一個關鍵五年。
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到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發展的進程,也正是思路升級、理念更新的過程。五大發展理念,必將融入「中國道路」、續寫「中國奇迹」,它所導引的深刻變革,將推動中國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