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帶來進步。自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如今,全球化趨勢日益加深,「十三五」規劃建議將「開放」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就是為了營造中國與世界深度融合、同頻共振的互利合作格局。
全球聚焦的熱點話題
「作為冰島駐華使館的公使參贊,我最關心的問題是『十三五』規劃將對世界經濟有什麼影響?」「作為美國ADM公司的代表,我比較關心『十三五』時期中國在農業領域的開放是否會加快步伐?」……
前不久,中聯部舉行專題吹風會,向駐華使節、外企在華代表介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會上,與會嘉賓提出了自己關心的問題。其中,「開放」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中國怎麼走、向何處去,這最終影響著其他國家的發展和外資企業的決策。
「中國經濟的增長對世界經濟的增長有拉動作用,而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加也會增加世界經濟的下行壓力。隨著中國內需的增長,龐大的中國市場能帶動外部經濟體對中國的供給。」採訪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這樣說道。
作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擁有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中國的對外經濟活動影響著各國經濟,中國的國內市場能滿足各國企業的投資需求。中國是否秉持開放理念、深化開放政策,成為全球聚焦的熱點話題。
一以貫之的中國實踐
從建立經濟特區,到推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再到加入世貿組織,37年來,中國的對外開放進程一直在路上,程度也在不斷加深。
從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的一枝獨秀到2015年4月廣東、天津、福建的加入,自貿區建設成為中國深化開放的重要標誌。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走向世界、與各國尋求共同發展的重要方式。如今,中國已在多個沿線國家推進鐵路、橋樑、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互聯互通打下基礎。「蓉歐快鐵」「渝新歐」「義新歐」的開通讓中國與歐洲之間打通了陸上通道,讓貿易流通更加順暢。
此外,國家領導人的每一次出訪,跟隨的企業界成員總能獲得數額龐大的訂單。例如前不久習主席的英國之行就達成了總金額4000億元的訂單,受益行業包括創意產業、零售、能源、金融服務、科技和教育等,這也將為英國創造超過3900個工作崗位。
倡導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倡導成立亞投行、呼籲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免除最不發達國家債務……在世界經濟的發展與運行中,中國積极參与全球經濟治理,同時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
清晰明確的前進方向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2015年9月22日,美國西雅圖,習近平主席在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上這樣說道。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稿中,「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是其中重要一章,傳遞出中國將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信心。如何做到這一要求,建議稿同樣給出了清晰的路徑與具體的舉措。
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積极參与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五中全會從這6個方面對開放發展進行了部署,在每一方面的部署中,都有著更為細化、具有可操作性的舉措和要求。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開放發展,實現合作共贏,「中國號」巨輪有能力駛向更開闊的水域,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