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英雄不是獨行者 青年人需要與英雄同行

作者:luneng  於 2016-6-27 16: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1937年底,日本人佔領了祁縣。渠老師被逼迫,教我們日文字母。但每到快下課的時候,他總是偷偷教我們漢字和做人的道理,並反覆告誡大家「千萬不能做亡國奴」。一個暑假過後,大家都沒有見到渠老師的身影,他在日寇的酷刑之下犧牲了。  在他的影響下,我走上了抗戰的道路。我第一次參加的戰鬥是保衛麥收。當時,鬼子和偽軍出來搶糧,太行28團作為主力提前布置伏擊,與敵人展開激戰。在那場戰鬥中,一名連長英勇犧牲……我作為指導員還參加了塔寺村伏擊、北左村伏擊搶糧敵人等戰鬥。我們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借青紗帳的掩護執行任務,在探照燈的掃視下穿越鐵路,還有很多次因叛徒出賣遭遇不測,我們為壯烈犧牲的戰友悲壯送行,他們是國家不能忘記的英雄。  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英雄的價值集中體現為他們用身軀、甚至用生命塑成的精神豐碑。邱少雲、雷鋒、王進喜以及楊利偉、屠呦呦都是不同時代的真英雄。戰爭年代,為人民灑熱血的人是英雄;和平年代,為強國富民努力的建設者也是英雄。英雄的定義不斷加入時代內涵,但是貫穿著一根主線,就是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  李高揚:左權、張自忠、楊靖宇、趙一曼、狼牙山五壯士……為什麼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是時勢造英雄嗎?在一定程度上說,是的。當中國陷入了民族危亡的境地,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在中華大地的種種惡行,英雄隨之顯現。  大多數人心中的英雄是那些為了保衛民族、國家、人民敢於付出生命與邪惡力量抗爭的人,是那些為了警醒世人不願意苟且活著而寧願犧牲的人,是那些不拘泥於個人得失而胸懷大義做出令世人敬佩行為的人,是那些能洞悉時代發展趨勢引領社會潮流的人。我想,如果沒有那個民族大義與個人生死時刻較量的歷史背景,就不會發生那麼多壯烈的故事,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英雄。  時代在變,英雄書寫的歷史也在變,但英雄的特質恆久不變。他們心懷家國、心懷人民,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選擇了後者,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他們都是普通人、平凡人,甚至有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鄰里,但是他們在特殊事件的考驗中迸發出驚人的力量,給身邊人帶來了極大的精神鼓舞。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1:08

返回頂部